◎ 本刊記者 張永強
將省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 本刊記者 張永強
11月8日,省國土資源廳黨組傳達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精神,要求國土資源系統黨員干部深刻理解、準確把握過去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以及大會提出的未來五年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發展思路和重大舉措,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更加昂揚的狀態、更加扎實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只爭朝夕,拼搏奮進,推動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一個多月來,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把學習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擺上重要位置,掀起了學習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的熱潮。學習中,大家切實把黨代會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和實際工作相結合,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謀劃未來發展思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做出國土資源人應有的貢獻。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建設經濟強省,打造“三個高地”(奮力建設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基本形成內陸開放高地,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實現“三大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管黨治黨水平顯著提升)。
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當選十屆省委委員的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朱長青認為:“這一要求和目標,充分考慮了我省發展基礎、發展條件、發展空間,順應了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既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又體現了科學求實的要求。”他要求全省國土資源系統“緊緊圍繞這一要求和目標,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齊心協力、不懈奮斗。把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偉事業推向前進,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是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明確要求。楊士海副廳長接受采訪時說:“地質環境整治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土資源部門的重要職責。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好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的主體責任。對企業是地質環境問題責任主體的要加大監管力度,督促企業整治到位。對無責任主體的歷史遺留問題,將整治責任落實到地方政府。同時,我們還將積極探索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治理恢復地質環境,從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興遼說:“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我們大力推進國土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加新產業新業態礦產資源供應,積極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未來我們要加大對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三稀’礦產、石墨、螢石及功能性非金屬礦產等新興能源資源礦產的找礦工作力度,為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做好資源儲備。”
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堅持交通先行,加快建設鄭州國際性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和一批地區性樞紐,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有序推進‘四縱六橫’貨運干線鐵路網和城際鐵路建設,完善內聯外通高速公路網”。
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治勝說:“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省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四張牌’。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是省委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精神,提出的一項發展舉措。多年來,我省重大項目多,用地需求量大。省廳主動服務、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做好用地預審、報批、供地等一系列用地保障工作,保證了石武、鄭西、鄭徐、鄭萬、鄭合、鄭太、鄭濟等米字形高鐵以及鄭州機場二期等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保證了一批事關河南經濟發展大局和民生等重大項目早立項、快落地,有力助推了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未來幾年我們的用地保障任務將更加艱巨。”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推進多規融合,加強對城市空間……的規劃和管控,統籌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面增強縣級中小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對推進多規融合工作,陳治勝副廳長說,我省被確定為全國9個省級空間規劃試點之一,省廳承擔著編制空間規劃的任務。我省與國土資源部合作,正在積極編制統一的省級空間規劃,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科學規劃空間的開發、利用、保護和整治。目前,省級空間規劃的試點實施方案已經提請省政府審議。下一步,省廳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認真梳理問題,開展相關研究。經過一年的試點,形成一套可復制的省級空間規劃經驗。
廳規劃處處長劉大全介紹,圍繞支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省廳已經制定用地保障方案,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將統籌各地用地計劃指標,對全省106個縣(市)進行傾斜,從發展空間和用地計劃上做到應保盡保。
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提升工程”。
廳耕地保護處處長包建鐸接受采訪時說,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切實保護好耕地,是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必由之路。2015年,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對耕地綜合實行管控性保護、約束性保護、補救性保護、建設性保護、倒逼性保護、懲治性保護等六重保護。國土資源部門認真落實省政府文件,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和基本農田管護體系,全面實現占補平衡,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均高于國家下達目標,連續多年在國家考核中位居前列,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全國領先。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楊新民介紹,“十二五”期間,我省投資291.7億元,整治土地141.6萬公頃,新增耕地4萬公頃。整治后的耕地平均等別提升1個等別,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大增強,糧食產量提高15%左右。
包建鐸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推進全域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體系,為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完善依法維權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
對信訪工作,任廳信訪處處長5年的王東亞深有感觸:“5年前,省信訪局通報涉土信訪占全省信訪總量的46%,今年10月這一數字為5.1%。數字的下降飽含著全省信訪工作者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對貫徹黨代會精神,做好信訪工作,剛上任不久的河南省執法監察總隊總隊長王鋒坦言:“當前,我省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形勢總體穩定。信訪工作人員履職盡責、勇于擔當,指導、協調各級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下一步,我們將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采取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進一步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建設,著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資源權益,提升國土資源工作的滿意度。”
改善生態環境,“強化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綠色清潔生產,培育以低碳、綠色為特征的新經濟增長點”。
廳礦產資源儲量處處長馮進城說:“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是個大戰略,也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近年來,我們嚴格落實部省‘三率’指標,先后發布了27種礦產資源的‘三率’指標,建設了完善的礦產儲量管理體系,為礦產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打下了基礎。下一步,我們還要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穩步推進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推廣使用先進技術,促進礦產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
“目前,我省土地閑置浪費問題還比較突出,今年中央巡視組‘回頭看’也指出了這方面存在的問題。當前我省閑置土地有4466.7公頃。”廳土地利用處處長趙亞平直言,“對閑置土地處置工作,省政府和省廳領導都高度重視,省廳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確了政策界限,強化分級督導,嚴肅工作紀律,采取開工、收回、置換方式,深入落實整改措施,確保按照省政府要求在2017年10月底前全部處置到位。”
加強思想文化引領,“深化文明河南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 。
作為公益性科普基地,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開館9年來,接待游客360多萬人。對于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蒲含勇館長表示:“我們要借這個東風,建設好科普基地,打造地質科普平臺,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同時,利用好現代化傳播手段,不斷創新科普形式,增加互動性。”近年來,地質博物館創新了十幾種科普形式,開發了手機客戶端,實現了觀眾隨時在手機上就可以參觀地質博物館。
《資源導刊》雜志社社長劉立新表示,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要求新聞媒體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為國土資源系統的主流媒體,《資源導刊》要堅持講好國土人的故事,提升國土人的形象,凝聚起全省國土人的強大精神力量,助力國土資源管理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