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新
(涿鹿縣林業局,河北 涿鹿 075600)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
王淑新
(涿鹿縣林業局,河北 涿鹿 075600)
荒山造林工作的開展是有效優化地區生態環境的科學方法,對防風固沙、減緩土地沙漠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行之有效地改善人居生活環境,關注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應用,針對要點問題進行分析,確保技術應用科學合理,是荒山造林工程效果凸顯的關鍵。基于此,介紹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栽培技術;灌溉技術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科學應用,對荒山綠化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保證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科學應用,應注重以下幾個要點的合理踐行。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科學應用的首要關注點是造林前期準備的科學化,具體來說,苗木栽培時機掌控與苗木栽培技術應用是前期準備應關注的重點。其中,苗木栽培時機的掌控要依據荒山的實際情況考量,不僅要注重自然氣候的變化情況,還需了解土壤、地區分布及生態循環系統等情況,更要考慮選擇苗木自身的萌動。因此,選擇適合苗木生長的場所與地點,配合苗木萌動情況,盡心科學的栽培至關重要。例如,萌動期早的苗木,需選擇3—4月進行種植,這一時期氣溫趨向回升,有利于苗木成活;相對的,萌動期較晚的樹苗,則要考慮在6月前種植,結合降水、氣溫情況,選擇最佳種植時間[1]。
當然,僅靠掌控栽培時機,不能保證苗木存活率的上升,結合苗木栽培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高苗木存活率。例如,在苗木栽培時,根據苗木的特點進行截干、定干、育苗與帶土坨移植等技術的應用,可保證苗木的存活率,提高荒山造林的工作效率。以常綠闊葉苗為例,在栽培初期保證成活的方法是剪掉枝葉降低水分蒸發,特別是萌動性強苗木,截干與定干技術也可增加其成活率。因此,配合種植時間來選用適宜的栽培技術,對荒山造林綠化而言至關重要。
前期準備工作科學開展的基礎上,為保證荒山造林綠化工程的效果最大化,苗木于荒山造林過程中的科學管理不容忽視,在苗木運抵造林現場后,保證苗木的存活與可栽培性是苗木管理應關注的焦點。對此,應注重以下幾點。首先,注意苗木的防風、抗旱與抗寒。為苗木設立保護支架,盡量修剪枝葉,為苗木外披防寒外衣,以此來降低氣溫變化造成的未知傷害。其次,森林蟲害的防疫。在苗木栽培過程中,除天氣可影響苗木的成活外,病蟲害同樣是導致苗木存活率下降的原因。因此,在進行荒山造林時,注重病蟲天敵的引入至關重要。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針對相應的病蟲害種類,以地區生態環境構建為基礎進行生態系統維護,借助天敵消滅病蟲害,提升苗木存活率。再次,制定苗木撫養科學標準,將翻耕、松土等重要指標進行明確的限定,如栽培第1年松土3次,第2年降低為2次,第3年則為1次,以此來保證土壤的透氣性,提升苗木存活。此外,每次松土的深度也要有所控制,保證松土深度在5 cm以下15 cm以上,以此來保證透氣良好又不會傷及根莖,是最為科學的松土方案[2]。最后,制定科學除草頻率。在苗木種植之初,保證土壤養分供應科學的關鍵是進行苗木周圍的除草作業,保證前2 a栽培時每年除草3次,到第3年減為2次,第4年減為1次到苗木成材,從而提高苗木成活率,加快其成材速度。
當前,荒山造林開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地區,正因為其資源惡劣,存在沙化危險,才更需要科學的造林綠化。因此,在改善此類荒山環境時,為盡量提升資源利用率,選擇科學的灌溉技術至關重要。對盡可能節省水資源,可選擇穴灌技術進行灌溉,盡可能保證水源的有效利用,切實灌溉到每一株苗木根莖。此外,針對處于生長期但恰逢干旱的苗木,以噴灌技術改變環境,滋潤苗木也十分有效,可提升苗木成材率。
綜上所述,科學有效地實施荒山造林綠化,注重苗木在栽植前中后期的有效管護,是現階段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應用的重點。
[1]黎書庚.成材荒山荒地造林技術要點分析[J].成材科技傳播,2014(19):132.
[2]王月海.雨季造林技術和管理措施分析[J].現代園藝,2015(4):240.
S728.1
B
1674-7909(2016)2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