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亮
強化主體培育 延伸服務鏈條 支持金穗聯合社發展稻米加工
黃榮亮
“抱團取暖”這個詞對于溫州企業來說最熟悉不過了,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捆筷子抱成團”。加強農機合作社主體培育,組織實施“三位一體”聯合經營,是農機社會化合作經營服務的新模式,是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捷徑。延伸服務鏈條,發展稻米加工,就是提高經營效益,拓寬農業企業生存空間。
(1)創建聯合型農機服務組織,實現資源互補。過去浙江省樂清市水稻生產農機社會化服務合作意識不強,服務組織基本上是孤軍作戰,合作社間存在著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差異,難以形成整體平衡的生產格局。有的合作社秧苗育得很好,有的卻爛秧死苗很嚴重;有的合作社農機具數量充足,但作業量不足,而有的又因缺少機具而延誤季節。在稻谷銷售及農資購買方面,都是各找門路,缺乏產品整合和統購統銷的優勢,賤賣貴買現象屢見不鮮,并且在生產資金周轉方面也難以保證。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2014年,樂清市開始探索聯合社創建,由農業局牽頭,財政、國土部門支持,創建了專業化合作、農產品銷售及農機(農資)供應合作、資金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樂清市金穗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該聯合社由23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涉及到種糧大戶130多家,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 000多hm2,成員單位擁有大型農業機械500多臺套、植保無人機3架,建有育秧中心5個、烘干中心10個,為農業“機器換人”提供了技術裝備支撐。目前聯合社總體農機化水平已達到全程機械化作業要求,為全面提升全市農業機械化發揮了突出作用。
(2)增強聯合社農機化服務功能。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為紐帶,實現農機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生產合作,是提升聯合社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聯合社成立后,對每個社員的生產技能、生產設備及環境區域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提出優勢互補式的生產合作,在社員自愿的基礎上訂立合作協議。如早晚稻的育秧,通過聯合社統一提供育秧基質、種子、化肥、農藥,把育秧這一生產環節集中在條件較好的合作社,供秧與用秧單位簽訂合同,既解決部分用秧單位育秧難的問題,又能確保秧苗的質量。在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機耕、機插秧、機收、機烘干等生產環節開展合作,通過組織調配,優化生產環節,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在重點農業科技項目方面,疊盤式育秧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機插雙季稻“窄行增叢”栽培技術試驗取得成功,增產效益明顯。
(1)籌建稻米加工中心,延伸服務鏈。樂清年均大米需求量約40萬t,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無公害有品牌的大米需求量較大。2016年1月,開始籌建大米加工中心,以聯合社旗下的綠農水稻專業合作社1 000 m2庫房作為大米加工機械廠房,解決了稻米加工中心建設用地難題。
(2)多渠道集資,保障中心籌建。稻米加工中心實行獨立核算,盈利由全體股東共享。籌建大米加工中心所需資金數額大,聯合社通過多渠道融資,搞活經營機制。一是聯合社注資。聯合社通過統籌安排、產銷結合、購銷合作,以電子商務招投標或直接與生產廠家洽談方式實行批量采購,減少中間經銷環節的費用,節本增效55萬元,為稻米加工中心的籌建提供資金支持。二是折股自籌。聯合社把大米加工中心的股份分成100股,以每股2萬元的股資優先讓內部社員認股,多余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每個合作社提供的稻谷可以折算成股金來參股。這項工作共籌到資金200萬元。三是信用擔保貸款。由聯合社牽頭,與樂清市農商銀行簽訂了授信額1 100萬元的農信擔保貸款合作協議,有20多家社員進行了互保并辦理了貸款,累計申請貸款890萬元,為稻米加工中心籌建提供了資金保障。
(3)實行保護價收購,保障稻谷品質。為保障稻米加工中心加工的稻米品質,聯合社選定優質種子、化肥及低毒農藥統一配送給社員,并以每50 kg稻谷比市場價高5元的價格向內部收購,給每個社員都吃上了一顆定心丸,既能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又能為加工中心提供穩定可靠的糧源。
(4)政策扶持,打開綠色通道。為支持聯合社延伸產業鏈,進一步提升糧食產業附加值,該稻米加工中心建設被列為樂清市2016年新型農業主體培育儲備項目。截至目前,財政已給予購置大米加工機械補助40萬元,同時在稅收政策方面,凡屬于聯合社與社員之間的農資、稻谷購銷,大米加工及銷售方面的稅收給予減免,為聯合社和稻米加工中心打開了綠色通道。
(5)打造品牌,注重品牌效應。為進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聯合社對加工中心加工的大米統一打造“金越”品牌,并杜絕以次充好,如有人曾經以低于聯合社平時收購價0.6元/kg的價格向聯合社推銷200 t同品種的往年陳糧,但遭到了聯合社負責人的拒絕,較好地維護了品牌形象。同時通過多渠道開拓市場,目前已設立專賣門市部5個,村級經銷點22個,并與學校、醫院、企業等大戶對接,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通過發展大米加工,有效延伸服務,實現農民增收。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各社員嘗到甜頭。當前,年產能力1.8萬 t的大米加工中心已正式投產,每生產銷售1 kg大米可獲利潤0.4元,利潤率達15%,據保守估算全年如生產銷售5 000 t大米,可得利潤200萬元,當年可收回機械成本。下一步,聯合社將加強水稻生產、稻谷收貯和大米加工等環節管理,著力培養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生產營銷隊伍。不斷壯大經營規模、增強服務功能、樹立品牌意識、規范運營機制,努力踐行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爭取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信息:樂清市農機管理總站,3256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