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宇,史小英,張 婷,馮 利,劉 鳳
?
心理護理在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患兒護理中的作用體會
李宇,史小英,張婷,馮利,劉鳳
[關鍵詞]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患兒;心理護理
作者單位:610000成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李宇,張婷,馮利);解放軍452醫院消化內分泌科(史小英,劉鳳)
前兩位作者對本文有同等貢獻,均為第一作者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十二指腸水平部被壓迫于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脊柱之間,引起十二指腸近端梗阻的一種疾病,臨床又稱十二指腸瘀滯癥[1]。該病的治療一般需要長期禁食和體位治療,而兒童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常導致心理情緒上的改變,影響疾病的發展和預后[2]。我院于2014年10月收治1例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術后因情緒緊張、焦慮導致病情復發患兒,現報告如下。
患兒,男性,13歲4個月,于2014年9月28日在我院因“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行剖腹探查+十二指腸ROUX-Y吻合術,10月7日康復出院。但患兒于10月9日因“納差、惡心、嘔吐,腹痛1+d”再次入院。患兒步入病房,急性病容,情緒緊張、焦慮,脾氣暴躁,不愿與人交流,反復喃喃自語,抵觸進食,強調進食后必會嘔吐,拒絕進食后膝胸臥位及俯臥位。自訴討厭飯后“變態”體位,討厭自己因為生病必須每天散步,極度擔心疾病反復發作。患兒查體不配合,情緒焦躁,自訴進食后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入院后患兒自行禁食,要求置入PICC行靜脈高營養治療以及入住單間病房。靜脈數字化X光上消化道造影示:鋇劑通過胃幽門部稍緩慢,行至十二指腸降段與水平段交界區部分受阻,十二指腸水平段顯影稍欠佳,考慮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除給予常規治療外,針對患兒特殊的生理年齡,給予心理疏導、支持及情緒安撫等心理治療。患兒病情逐漸好轉,自訴腹痛緩解,能夠配合醫護人員查體并正確飲食,進食后能自行采取預防嘔吐的膝胸臥位及俯臥位,患兒對情緒與疾病的相互作用有了正確的認識,性格變得開朗,愿思與人交流,不再擔心進食后頻發嘔吐,不再抵觸進食后體位,能夠融入人群。于18 d后痊愈出院。
2.1一般護理
2.1.1休息要求患兒按照平常的作息時間安排自己的院內生活,避免白天過度睡眠。白天鼓勵患兒與同齡人一起看書、游戲等,以分散患兒對疾病的過分注思及過度擔心;晚上則按照睡眠時間要求患兒及時入睡,避免晚上睡眠時間玩手機、打游戲等,保證充足的睡眠,以促進患兒精力、體力的恢復。
2.1.2飲食針對患兒特殊的生理年齡,采取進食不強迫,誘導的方式鼓勵患兒主動進食。告知患兒此病的發生可能與患兒的消瘦有關[3],指導患兒加強營養,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合理增加體重等。當患兒拒絕進食時,指導家長烹飪患兒喜愛的食物、并在患兒面前食用的方法,誘導患兒少量多餐進食。
2.2病情觀察每天行晨晚間護理的時候,注思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皮膚黏膜,指甲顏色等情況;采用不經思的詢問方式,詢問患兒本人進食情況、體重變化情況等,避免刻板的問答,以免增加患兒情緒上的抵觸。
2.3體位護理該年齡段的患兒雖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還較差。當患兒進食后,我們采用畫圖的方式讓患兒理解采取膝胸臥位或俯臥位的原因及作用,讓患兒能夠主動配合。
2.4用藥指導在使用山莨菪堿、阿托品等解禁藥物時,用藥前告知家長及患兒這些藥物的相關作用及不良反應,避免家長及患兒因口干、心跳快等產生緊張情緒。
2.5心理護理(1)和患兒建立友好的朋友關系,不以護士的身份去指導患兒的行為,和患兒討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讓患兒愿思把我們當成朋友來傾訴自己最真實的感受。(2)在患兒心情比較平和時候,向患兒及家長講解一些此病相關的知識,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兒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以幫助患兒建立正確的認識,避免因心理因素導致疾病的反復發作。(3)當患兒進食后,指導其采取正確的膝胸臥位及俯臥位,并叮囑家長一定要拉上隔簾,避免此刻親戚朋友及同學的探視,注思保護患兒隱私,避免他人的好奇觀看導致患兒產生心理抵觸情緒。通過此種行為干預后,患兒有了自己的隱私空間,能夠自覺進食后采取膝胸臥位及俯臥位。(4)在患兒進食后情緒比較穩定時,陪同患兒一起飯后散步,告知患兒并非此病患者才需要飯后散步,飯后的慢走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是患者才需要散步。通過這種方法,有效減輕了患兒的心理負擔,患兒能夠自覺做到飯后無他人監督下自覺散步。(5)當患兒病情穩定后,鼓勵患兒參與社會集體活動,安排病房同齡患兒一起游戲,一起看書、一起暢談他們的“世界”。通過這種與同齡人交流的方式,患兒性格變得開朗起來,與身邊人群的交流增多,能夠融入到其中,身心得到了雙重恢復。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在成人中很常見,但在兒童中很少見,長期反復嘔吐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其嘔吐發病機制復雜,單純機械性梗阻所致嘔吐尚不能完整解釋病變。有研究認為,心理緊張等因素與患兒嘔吐有關。當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但尚不導致生理嘔吐時,緊張的精神狀態可能誘發嘔吐。故在護理過程中,應注重患兒心理變化,加強患兒心理護理,以朋友的身份與患兒交流,尊重患兒隱私、了解患兒真實需要,及時與患兒及家屬溝通,耐心解釋、疏導緊張情緒,引導其正確認識心理因素對疾病影響,指導患兒積極與醫護配合,掌握正確緩解癥狀的方法,減輕心理因素在誘發嘔吐中的作用,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代夢琴,鮑曉紅.1例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癥嬰兒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5,7(下旬刊): 151-152.
[2]施姬,黃桂芳.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福建醫藥雜志,2010,32(5):156-157.
[3]劉世松.兒童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7,10(5): 487.
收稿日期:(2015-09-18)
通訊作者:劉鳳,E-mai1:122500139@qq.com
文章編號1004-0188(2016)02-0201-0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6.02.032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