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麗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農業學校,寧夏 銀川 750021)
寧夏農業學校是一所位于西北內陸地區的全日制中職學校,目前在校生3311人。學生年齡大部分集中在15~19歲,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參加實訓,體力消耗大。這一時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而營養素的供給量必須與這一變化過程相適應。從寧夏農業學校現狀看來,在校學生的營養狀況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營養知識,營養保健意識淡薄,飲食習慣不健康。二是飲食結構不合理。不重視早餐的攝入,喜歡在晚自習后攝入高熱量的夜宵。三是運動量不足,不吃早餐、吸煙、晚睡等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影響日益突出。本文旨在通過調查了解寧夏農業學校學生日常飲食習慣與膳食營養狀況,發現他們在膳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督促其更多了解營養知識、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改善膳食結構、提高身體素質。
在寧夏農業學校一年級和二年級在校的2 312名學生中隨機選取200名學生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其中女生119名,男生81名,年齡均在15~19歲。
采用24 h回顧法和食物頻率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根據24 h膳食回顧法,詳細記錄一日三餐的具體食物,連續調查3 d。在此基礎上,設計食物頻率法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一定時期內,食物攝取的頻率與種類。然后利用專門的膳食計算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1]計算出人均每日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依據中國營養學會最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進行評價。
2016年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指出“青少年時期是個人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行為和生活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飲食上要做到三餐定時定量、保證吃好早餐、避免盲目節食,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同時提出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多吃富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每天足量飲水[2]。
能量和三大營養素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人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人體內的細胞、組織、器官等的合成離不開能量和三大營養素[3]。而中職生正處于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的時期,能量和三大營養素對生長發育顯得尤為重要。
寧夏農業學校男生平均每人每日攝入能量9 565 kJ,僅達到14~17周歲男性人群RNI的78.8%,能量攝入不足;女生平均每人每日攝入能量7 898 kJ,僅達到14~17周歲女性人群RNI的80.6%,能量也攝入不足。
飲食行為關系到營養攝取的合理性,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引導學生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約束自身飲食行為,消除不良飲食習慣,保證營養素的合理搭配;加強戶外運動,增強消化系統功能,增進食欲,從而滿足人體正常生長發育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月欣,王亞光,潘興昌.中國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2.
[2]張長峰,向英友,馮雅麗,等,長江大學在校大學生膳食營養狀況調查[J].食品科技,2007,32(10):255-258.
[3]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