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西安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
西安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
張蕊
(西安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社區體育的發展不單單是居民簡單的去鍛煉身體,也是和社會服務相輔相成,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體現。隨著城市經濟、管理體育不斷改革推進,社區體育得以迅速發展。對此,本文針對陜西省西安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進行了調查走訪,分別從體育人口、體育人口的性別、年齡、工作、體育鍛煉的場地選擇、項目選擇、活動形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得出了西安市社區體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適應社區體育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社區體育;發展現狀;體育人口;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隨著我國在完善城鄉一體化努力、城中村改造的深入和形成局部經濟圈,也改居民的生活方式,社區體育成為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體育鍛煉也受到了高度重視;北京奧運會的舉行,也起到了對我國群眾體育的推動作用。本課題針對西安市部分城鄉社區體育進行系統調研,獲得基礎數據,為調查西安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西安市10個社區及村鎮中的16歲到65歲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群體。
1.2抽樣方法及范圍。本次對抽樣地區不同地域的城鄉居民進行調查。首先以市中心為圓心逐漸向外調研,市中心社區生活水平較高,生活節奏較快。選取2-3進行調研。
1.3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等查閱大量有關文獻資料,并對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進行了充分的檢索、分析和利用。
1.4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
系統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運用統計學、邏輯學的理論知識,對研究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對調查所獲得數據,運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西安市社區體育調查結果
2.1西安市城鄉社區體育人口。體育人口,指的是每周參加體育活動不少于3次,每次的活動時間不低于半個小時,且具有適當的強度。統計結果顯示,在調查的10個城鄉社區849名居民中,體育人口為240人,西安市社區體育人口占總人口的28.27%。
2.2西安市城鄉社區體育人口的性別、年齡、職業分布情況
在各種職業中,工人是體育人口比例最高,達到52.03%,然后是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接著是科教人員,最少的是農民,僅占農民總數的10.16%。工人體育人口較多的原因是由于他們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有時間就可以進行一些體育活動,如在下班后在小區空地進行一些跑步,柔韌練習,力量練習。再加上工作本身具有一些活動,使得他們有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人員都會是一些公司白領或骨干人員,他們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利用下班或休息時間在家或在俱樂部進行體育鍛煉。而科教人員體育人口較少,是不樂觀的現象?,F在的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科教人員的體育人口實在太少,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科教人員體育參與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長期較差。這一人群是用于自身的進修,工作負擔最重,以及余暇時間少,輔導子女學習的時間較其他階層要多,是影響他們成為體育人口的主要因素。體育人口中,農民是最少的。在調查中,許多鄉村的居民認為干農活就等于進行體育鍛煉了,這是一個誤區。還有就是農民的經濟基礎薄弱,他們沒有更多的金錢和精力來進行體育鍛煉。
3西安市社區體育存在的問題
3.1本次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西安市城鄉社區居民中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總數的28.27%,與我國1998年8月7日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公布的體育人口為35.6%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表明西安市城鄉社區體育人口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2西安市城鄉社區體育人口年齡分布情況為中間低兩頭高的馬鞍型,這種現象應該引起重視。中年人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中年人因為工作負擔重、作息時間不規律、繁重的家務和體育的需求不足等,所以對體育活動需求可能會中斷。中年人的體育健身問題應該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4西安市社區體育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4.1加大宣傳力度
開展社區體育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書刊、文學、攝影、音樂等傳播媒體進行深入淺出的引導性宣傳,引導市民樹立健身的科學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社區體育的良好氛圍,形成有利于社區體育發展的良好環境。社區體育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發展體育關系到我國傳統生活觀念的改變和現代生活質量以及人們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應讓廣大群眾在閑暇時間里積極參加社區的體育活動。
4.2投入和籌集社區體育經費
體育事業的經費投入。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贈資助社區體育活動和體育設施建設,倡導舉辦多種比賽。社區內各類體育協會和其他體育組織可實行會員制,收取一定費用。積極創造條件,開發體育產業,依法開辟體育經營場所,為經營體育產業創造條件。開展技術指導和體育表演等社區服務。
5結束語
總之,社區體育運動的發展受到了體育教育、社區人群的健康意識、社區體育活動內容的豐富、社區體育設施、社區體育經費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民健身宣傳的不斷深入、政府的重視、居民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加強、體育社區產業化的進程。我相信社區體育運動將高度發展,全民健身將在社區內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余保華.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07).
[2]凌桂蘭.社區體育發展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8(08).
[3]陳淑奇等.長沙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04).
[4]傅蘭英等.河南省城市社區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體育科學,2004(04).
[5]國家統計局.2000年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北京海洋出版,2000.35.67.
[6]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74.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