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欣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隱喻和提喻對比分析
——認知角度
王麗欣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隱喻又稱暗喻。隱喻是一種比喻,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隱喻就是把未知的東西變換成已知的術語進行傳播的方式。提喻是指當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類似,但有密切關系時,可以利用這種關系,以乙事物的名稱來取代甲事物,這樣的一種修辭手段。隱喻(Metaphor)以此物隱喻彼物,將某一事物以另一個與其相似的事物來表達,是一種含蓄的比喻,暗示有比較,但又不充分說出這種比較。提喻是指當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類似,但有密切關系時,可以利用這種關系,以乙事物的名稱來取代甲事物,這樣的一種修辭手段。轉喻的重點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聯想”。
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人們對隱喻和提喻的認識不再停留在修辭這一層面,人們逐漸開始從認知領域認識隱喻和提喻。
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現如今,人之語言學的研究已經涉及了幾乎語言學的所有領域。作為語言學研究的一種范式,認知語言學不是一種單一的理論,也不是語言的詞匯語法理論,而是一個涵蓋了語言的功能和結構的全部體系。心理空間理論是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它可以解釋隱喻,提喻等多種語言現象。
心理空間理論主要研究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投射關系,而fauconnier則認為說話人每將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實詞都反應了說話人對某一種情景所構建的心理構建。為了對心理構建解碼和解釋,我們不僅要用語言表達,還要依賴話語情景和百科知識來進行勾畫。
為了從認知角度更好地隱喻和提喻,我們首先要了解幾個認知語言學的概念。首先就是認知語言學中的域。域是概念隱喻框架下的基本認知單位,而心理空間是符合空間理論框架下的基本認知單位,兩者既有相似點也有不同之處。
在概念隱喻框架下,隱喻是被作為兩種不同概念域之間的穩定系統的關系來進行分析的。一個是始源域,另一個是目標域。兩個域之間訊在這一種映射關系。而隱喻則是從這種映射過程中形成的。隱喻是人們的一種認知手段,它能夠幫助人們實現對抽象范疇的理解。復合空間理論里的心理空間依賴于域。心理空間是部分的、暫時的,它是說話人在思考或者講話時對說話人感知的、想象的、或者過去的、未來的情狀的一種心理構建。心理空間代表了在一定域里搭建起來的特定的情狀。也就是說,心理空間是短暫的構建。心理空間這個短暫的都賤是建立在域這個比它更加寬泛更加穩定的知識結構里。
類似的,提喻也是一種映射,但不同的是,提喻是域內的映射。前面我們已經提及過隱喻,我們知道隱喻兩個不同的域之間的映射,兩個域一個是源域,一個是目標域。兩個域之間的聯系是約定俗稱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及生活經歷,我們是無法建立起來兩個域之間的聯系的。而提喻則不同,它是一個域中的映射,在該域內,域中的各個因素都是相互聯系的,也就是說,盡管我們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經歷,我們還是可以建立起兩個域之間的聯系,反過來,如果一個域中的各個因素之間沒有一定的聯系,那么他們就不可能被歸在同一個域中。
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個例子來進一步區分隱喻和提喻的差別與聯系。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提喻:
(1)你讀過莎士比亞嗎?
我們在平時交流的時候就會這樣說。人們用莎士比亞代替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在這一提喻中,域體是莎士比亞,本體則是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喻中的本體與喻體是基于人們的認識和經驗而密切相關的事物。在本例中,本體莎士比亞和喻體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的。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
(2)幾天不吃飯,人就會瘦下來。
在這個例子中,人是指人的軀體,也就是說,在這個例子中,是以全體代替部分的。但即便如此,部分和整體之間是存在者一定的關系的,這些關系都是人們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經歷中總結出來的。
(3)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第二個小孩子就是以人來代替孩子的特征的。顯然,事物和其特征通常是存在一定聯系的。
以上例子證明,提喻是一種域內的映射,而非兩個不同的域之間的映射。因此在提喻中,本體和喻體之間是存在一定的聯系的。在提喻中我們用實物的整個事物來代替整個事物,或用整個事物來代替事物的某一個部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之所以要用部分代替整體或用整體代替部分,原因是整體或部分代表著我們要凸顯的某一特征,也就是說,在這一過程中,某一特征是需要我們用某個部分或整體來凸顯的。
我們再來通過例子了解一下隱喻:
(1)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個隱喻的例子。但我們卻從沒有深入探究過這個隱喻是怎么來的。我們知道我們不能用“浪費”來形容時間,但我們卻可以用“浪費”來形容金錢。而我們又時常把時間比喻成金錢,那么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浪費”來形容時間。本例中,本體是時間,喻體是金錢,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實現的是從一個認知域和另一個認知域之間的一種映射。也就是是時間這個概念域和金錢這個認知域之間的一種映射。
(2)Love is a journey.
在這個隱喻中,愛被比喻成是一場旅行。的確,在愛情中,戀人之間感情的深入就如一場旅行。在這一過程中,戀人們要經歷各種酸甜苦辣,經歷過考研的愛情最終才能結果,也就是戀愛雙方最終到達了旅行的終點。一旦兩個人的愛情最后沒有結果,也就是說他們最終沒有到達旅途的終點。
總的來說,隱喻和提喻都是一種映射。但是隱喻是兩個域之間的映射,而提喻則是一種域內的映射,而這種映射是為了則是為了凸顯本體的某種特征而出現的。
王麗欣(1993.10-),女,漢族,內蒙古滿洲里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生。
H314
A
1671-1602(2016)24-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