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地位真的會影響人的健康水平嗎?英國倫敦大學的最新研究,不僅證實了這一說法,同時發現了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貧窮或受教育少的人更可能因為激素水平不佳而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
研究統計分析了同是1946年出生的1 880名英國男性和女性的健康調查數據。結果發現,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受訪者在60~64歲間,最容易發生激素水平失衡。年收入低于6 000英鎊的男性,比年收入超過3萬英鎊的人,睪丸素水平平均低10%。男性睪丸素水平低可能引發超重、肌肉量減少、骨質疏松和抑郁癥。同樣,出生于失業家庭的女性比生于高知家庭的女性,雄性激素水平平均高15%。對女性而言,雄性激素水平高,會增加性早熟、不孕和多囊卵巢綜合癥的風險。另外,受教育最少的人群中,胰島素生長因子的水平也偏低。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體內缺乏這種物質會增加患認知功能障礙、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該大學與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的合作項目專家成員戴安娜·庫爾表示,研究中發現的激素水平差異體現了社會經濟地位,如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帶給人的深層健康影響。如果這些因素都處于劣勢,那么身體激素更傾向于出現不佳水平。不過,研究也指出,人體激素水平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響,如精神壓力、惡性事件、肥胖、不運動、飲食差、吸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