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愛榮
【摘要】 目的 研究對比陰式子宮全切術和腹腔鏡子宮全切術的療效及并發癥情況。方法 156例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87例)和對照組(69例),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療效和并發癥進行比較。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時間(22.97±5.98)h和術后肛門排氣時間(6.26±0.38)h顯著少于對照組的(31.17±4.02)h、(7.10±0.52)h,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并發癥4例, 對照組出現并發癥2例,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陰式子宮全切術和腹腔鏡子宮全切術臨床療效基本一致, 但腹腔鏡子宮全切術用時短, 術中出血量少, 術后疼痛時間短, 臨床可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手術。
【關鍵詞】 陰式子宮全切術;腹腔鏡子宮全切術;療效;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65
子宮全切術廣泛應用于卵巢癌、子宮頸癌、卵巢囊腫腫瘤、子宮重度脫垂、子宮肌瘤等多種婦科疾病, 子宮切除的手術方法有腹腔鏡子宮全切術、陰式子宮全切術、開腹子宮全切術[1]。腹腔鏡子宮全切術和陰式子宮全切術均適用于簡單的全子宮切除, 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子宮良性病變者以及子宮頸原位癌、早期子宮內膜癌、子宮頸上皮或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早期子宮惡性腫瘤患者[2]。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利用單極電凝、雙擊電凝、超聲刀等新型能源工具進行手術, 需要術者熟練掌握操作程序和步驟[3]。這兩種方式都具有腹腔干擾小、術后疼痛感輕、恢復快的特點, 作者通過研究比較了這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療效和并發癥情況,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選2013年2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需要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156例, 年齡35~58歲, 隨機分成觀察組(87例)和對照組(6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5~56歲, 平均年齡43.6歲;宮頸癌16例, 子宮肌瘤23例, 子宮腺肌癥21例,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5~58歲, 平均年齡45.3歲;宮頸癌12例, 子宮肌瘤19例, 子宮腺肌癥21例,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17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消除患者對治療環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指導患者術前12 h禁食、6 h禁水, 排空糞便、清潔灌腸減輕腹壓, 術前用0.4%碘伏對陰道進行擦洗(2次/ d×3 d), 并做好各項常規輔助檢查, 引導患者為手術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
1. 2. 1 對照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全切術 患者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陰道、宮頸, 金屬導尿管導尿后牽引宮頸;沿膀胱宮頸溝下0.5 cm外環切陰道黏膜, 深達宮頸筋膜;用彎組織剪緊貼宮頸筋膜向上銳性加鈍性分離膀胱宮頸直腸間隙達腹膜反折并做標記;緊貼宮頸兩側鉗夾切斷縫扎子宮骶韌帶、子宮動靜脈、主韌帶, 并雙重縫扎;取出子宮(≤孕10周子宮直接取出, 大子宮分解成塊取出), 處理兩側附件, 縫合陰道斷端;陰道內放置碘伏紗布止血, 留置導尿, 術后24 h取出碘伏紗布, 48 h拔出導尿管[4, 5]。
1. 2. 2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全切術 患者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截石位, 放置導尿管, 經陰道放置舉宮杯, 在臍上緣穿刺, 注入CO2形成人工氣腹, 探查腹腔并對子宮附件進行處理;用雙極電凝鉗對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及卵巢固有韌帶進行離斷, 凝切子宮動靜脈、子宮骶主韌帶, 切開陰道穹窿, 自陰道取出子宮, 腹腔鏡下縫合陰道殘端, 縫合處理手術創口[6, 7]。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118.31±21.81)min, 術中出血量(176.62± 17.58)ml, 與對照組(99.21±17.46)min、(139.24±12.97)ml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時間(22.97± 5.98)h、術后肛門排氣時間(6.26±0.38)h, 顯著短于對照組的(31.17±4.02)h、(7.10±0.52)h,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全切術出現并發癥4例, 1例陰道殘端感染, 3例切口感染;對照組采用陰式子宮全切術出現并發癥2例, 1例陰道殘端感染, 1例切口感染合并陰道殘端感染,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以及患者醫療常識增強, 腹腔鏡和陰式子宮全切術因具有微創, 術后恢復快, 疼痛時間短的特點受患者歡迎, 但具體使用何種方式應根據患者病情和手術操作者技術熟練程度酌情選擇[8]。陰式子宮全切術不需腹部切口, 患者術后腸脹氣少、進食早、住院時間短、無瘢痕, 許多患者愿意采用;腹腔鏡子宮全切術除需要腹部小切口, 不僅具有上述優點還能讓手術操作者擁有清晰的手術視野, 方便探查腹腔病變, 降低了損傷鄰近器官的可能性, 適用于合并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的患者。
作者對156例患者分組行腹腔鏡和陰式子宮全切術并進行觀察,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但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更短, 術中出血量更少, 凸顯了腹腔鏡子宮全切術的優勢。兩組患者均出現了并發癥, 觀察組3例切口感染, 其中有2例在夏季, 說明切口感染可能跟手術季節有一定的相關性。另外本研究未對手術費用進行分析, 陰式子宮全切術費用相對較少, 臨床上對手術方式的選擇還要考慮患者的經濟實力, 在患者經濟實力足夠, 術者操作技術熟練的情況下,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更安全有效,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舒珊榮, 羅新, 帥翰林, 等.三種途徑子宮切除術治療良性子宮疾病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4(7):591-593.
[2] 郭西寧, 李樹雄.四種子宮切除術臨床效果比較.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23):3579-3581.
[3] 王敏玲.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132例臨床護理分析.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3, 34(1):49-52.
[4] 肇麗杰, 柳曉春, 謝慶煌, 等.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3, 42(7):734-735.
[5] 張福梅, 畢雪玲, 范淑靜, 等.陰式和經腹非脫垂子宮切除術臨床比較研究.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2, 23(4):499-501.
[6] 惠寧, 高原.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探討.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2, 39(5):421-425.
[7] 鄭桂芹.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對良性婦科疾病臨床效果及術后生活質量影響.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19):3174-3176.
[8] 陳美紅, 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10):886-888.
[收稿日期: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