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張 續,劉鑫洋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淺析舞蹈專業表演劇目市場化的可行性
姜玲玲,張 續,劉鑫洋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隨著教育體制的發展和改革,素質教育逐步深入,高等師范院校舞蹈專業教學也在蓬勃發展。為適應社會的需求,許多師范類大學在藝術學院設立舞蹈教育專業,相繼開設舞蹈專業課程。如今人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師范院校不僅要培養出專業舞蹈藝術人才,更要將培養出的高素質、高水準的舞蹈人才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能力。通過市場化,實現資源和要素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社會效率,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探究舞蹈市場化的類型能夠使舞蹈藝術類學生對未來有更好的工作規劃。方便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當代社會,讓他們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去學習舞蹈技能,在未來的社會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現。
舞蹈;就業;舞蹈市場需求;藝術類
舞蹈市場化是指將舞蹈的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相結合。我國的舞蹈藝術事業建設,一直依靠政府文化事業經費的支持和舞蹈家們的努力創新,繁榮發展。改革開放后,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舞蹈藝術產品除本身的審美屬性外,它的商品屬性也日漸顯露,如何發掘舞蹈市場化道路,從而促進舞蹈事業更好發展,已經成為擺在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課題。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其出現在五千年以前,產生于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時期已形成一定特色。悠久的歷史沉淀了相當驚人的文化底蘊,在秦漢唐宋有跳躍式發展,并且,秦漢唐宋時期的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與市場雛形的形成,也催化了舞蹈市場化的發展,到明清時期舞蹈已有商業化發展趨勢。
市場化是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競爭的優勝劣汰為手段,實現資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標的機制。然而當今舞蹈市場化已經形成規模,市場前景與市場推進速度因生產力發展與政策支持也已經較為可觀。
現階段中國舞蹈商業化與市場化的發展,從客觀上和整體上主要表現在人們物質生活豐富以后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滋養。市場需求的增加也越來越要求我們重視實際運用和實踐能力,鼓勵我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縮短課堂與社會之間的距離。既然只有通過各種各樣的演出才能提高我們的舞蹈實踐能力,那么舞蹈表演的市場化進程就是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舞蹈演出活動日漸豐富,對外交流在不斷增加,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據悉,國內目前有能力承接舞蹈商業演出的公司和團體超過一萬家,擁有的舞蹈演員超過五萬人,這一龐大的群體將使我國舞蹈商業演出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首先,從外部條件來講,舞蹈作為一門大眾化的較為普及的藝術形式,要得以更好開發,必須獲取政府的支持。政府應從政策上制定相應的能夠促進舞蹈發展的宏觀計劃,從資金上盡可能給以扶持,才能為舞蹈的商業市場開發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同,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
高等學校教育也是舞蹈市場開發中重要的外部條件。舞蹈的學校教育包含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幾個階段。中小學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的基礎,高等教育意在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成人教育是舞蹈大眾化的關鍵所在。
當然,實現舞蹈市場化、產業化,內部條件顯得更加重要,追根溯源是需要舞蹈從業人員發掘舞蹈的藝術價值,創造舞蹈的商業價值。舞蹈從業人員一方面要做好舞蹈研究和創新,提高舞蹈的藝術價值,發展舞蹈的表現形式,展現我國舞蹈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場需求的協調機制,做好舞蹈的市場開發和利用。
因此,舞蹈作為一門群眾藝術普及開來,必須依靠政府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認知。教育界要側重舞蹈的教與學要和商業需求相吻合,同時,舞蹈從業人員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藝術見解。
綜上所述,中國舞蹈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優秀藝術,在新形勢下,面對的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只要我們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實現舞蹈市場產業化和大眾化,就能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開發道路。同時,我們還應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總結經驗和教訓,譜寫中國舞蹈發展的輝煌篇章。
J79
A
1007-0125(2016)12-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