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萌
(運城學院 山西 運城 044000)
從賈平凹小說《帶燈》中理解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變異修辭
劉曉萌
(運城學院 山西 運城 044000)
現代漢語白話文學歷經百年的風吹雨打,終于成長了幾棵大樹。賈平凹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中,不管是對于自己筆下人物的表現,還是對西北地域文化的描寫,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風格。在三十多年的創作歷程當中,他的寫作手法、語言中的修辭描寫對社會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身上顯現出來的文學底蘊如此豐厚,人們對于他的小說的研究數不勝數,但大部分都是從文學方面入手,對其作品的翻譯研究則相對較少。因此,對于賈平凹作品中經常使用的語言變異修辭的翻譯研究,是我們可以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本文首先對語言變異修辭進行簡單地介紹,再以賈平凹小說《帶燈》中的語言變異修辭,舉出相關的例子進行分析。
賈平凹作品;《帶燈》;變異修辭
變異修辭是修辭手法的一個分支,但在我國目前對于變異修辭的相關研究較少,因翻譯文學使文學的靈活性以及字里行間的文化負載量大,修辭手法的翻譯在翻譯界一直是個難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變異修辭也是這樣,對變異修辭的研究雖然少,然而我國一直沒有停止對修辭這一方面進行研究,以便能夠翻譯出更好的文學作品。變異修辭是一種靈活的修辭形式,在翻譯文學作品中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本文從賈平凹作品《帶燈》中變異修辭的例子,分析文中的詞義變異與詞形變異,以使研究能夠達到理想的目標。
我們在翻譯文學作品時,會使用一些語法上的修辭,來幫助翻譯人員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以及能夠更好地依據作者的意愿進行作品的翻譯。我們在翻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這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修辭手法。但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句子在翻譯時有一定的難度,不能用常規的修辭手法進行翻譯,它翻譯后不屬于任何一種翻譯修辭手法,但閱讀時卻又不只是簡單的陳述,我們將這種修辭稱為變異修辭。變異修辭是一種突破常規的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我們能夠找出許多變異修辭的例子,讓很多不能通過常規修辭方式來解釋的內容反常表現出來。
修辭手法就是作家為了能夠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而對自己的文字進行修飾。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作家為了能夠表達出更好的效果,會使用一些突破常規的表達形式來引起讀者的興趣,一些句子的修辭手法看似不合情理,沒有修飾格式,但卻又不是一般的陳述,這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就是變異修辭。作家在書寫文學作品時,語音、語法和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在這三者之中,詞匯的表達更新換代較快,在時代的發展下我們的詞匯量也在不斷增多,但語法的變化卻是緩慢而艱難的,所以,要在語法中有一定的突破,給讀者一種新穎的感覺,這對于作者來說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文學創作就是作者個性風格的體現,賈平凹作品中善于利用詞語的變異,將人物的內心活動與感情世界細致地描繪出來,這不僅在表達上給讀者新鮮感,也使讀者在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中能夠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從語義變異和語法變異兩方面對賈平凹《帶燈》中的變異修辭進行研究。
(一)賈平凹作品中語義關系的不同組合
語義關系的不同組合是將兩種有不同的語義關系的句子成分組合在一起,打破原有的搭配方式,從而讓這兩種不同的語義有了新的搭配模式,來更好地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可以給讀者一種新鮮的閱讀體驗。賈平凹作品中的語義關系的不同組合體現在修飾語和中心語、述語和賓語之間。語義關系的不同組合在句法結構上主要表現為: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和偏正結構。我們分別進行分析。
1.主謂結構。
(1)一片云在你頭頂飄泊棲息,深情注視你生葉拔節,化風化煙化虹都不成,我愿化作雨滴,默默浸澤你身下泥土,靜靜滋升你的元氣。
(2)我是被定型了的品種,已經是首蓿,開著紫色花,無法讓它開出玫瑰。
(3)社會是火山口,創作是火山口。
在(1)中,我們通常說的“深情注視”本來是形容親人或愛人之間的注視,這里卻用來形容一片云對你的注視。使得本來平常的一片云有了生機。在(2)中對自我的描述,語言雋永,新穎奇特。例(3)中“火山口”本來是指磅礴的火山,這里卻用來比喻“社會”與“創作”。這種不同的組合,使讀者在閱讀時耳目一新,耐心尋味,這也體現了賈平凹的文字功底。
2.動賓結構。動賓結構是指詞語通過新的搭配能夠形成新的句法結構中的動賓關系。我們從以下例子可以看出。
(1)一直在暗夜里自我燃燒的小蟲,一場清水靜流的愛戀,一次螳臂當車的抗爭,一顆在濁世索求光明的靈魂。
(2)如此熱鬧了半個小時后,人人都緊張萬分,鼓點越來越快,花朵也越傳得越快,后來幾乎是扔,唯恐落在自己手里。那酒已經不是酒了,是威脅,是懲罰。那花朵也不是花朵了,是刺猬,是火球,是炸彈。
(3)沒有花的福氣卻有樹的硬氣,讓我在風雨中過活
著自己。
在例(1)中,自我燃燒的小蟲,(2)中酒與威脅的搭配,(3)中風雨中過活。陌生的搭配,卻提高了語言表達的修辭效果,可見賈平凹運用語言的特點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方式。讓賈平凹的文學作品總是能夠讓讀者讀到心里去。
3.偏正結構。偏正結構指的是通過不同詞語搭配組合后形成語法結構上的偏正關系。
(1)你已經是,是我牧羊路過的一棵大樹,雖然我抵達的是低矮的草地,可我的心在大樹上。我放牧著羔羊你放牧著我的夢想。
(2)這村里的女人就像是煙囪里的冒煙,有的遇風雨就散了,有的幸運能上得高些,可再高還是塵煙不是白云。
(3)沙是渴死的水。
例子中運用兩個形容詞組成偏正結構無疑很特殊,賈平凹運用變異式的偏正結構,使本文語義發生了變化,產生了陌生化的效果,吸引讀者思考,富有創造性。尤其是例(3)中,沙漠與水回見的聯系,通過“渴死”的語義變化,讓讀者在閱讀時會細細品味作者這樣寫的含義,十分具有可讀性。
(二)賈平凹作品中語法結構上的矛盾表達變異
我們在寫文章時,為了能夠很好地表達我們需要表達的內容,要求我們在言語形式上做到規范、和諧、前后一致以便于讀者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含義。文章中一般不能夠出現前后矛盾或自我矛盾的寫法。但在文學作品中,有些作家希望達到不一樣的表達手法時,會采用一種“矛盾”的言語表達,表達既矛盾卻又和諧統一的內容,運用“矛盾”的這種寫法,能夠更好地突出筆下人物的復雜以及社會的多面性。賈平凹的《帶燈》中有許多對于語言矛盾的內容,提高了語言的變異修辭效果,達到一種表面矛盾,實則耐人尋味的話語,可以表達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1.以及是太久太久沒有看到這樣沉重飄逸的烏云了,云白著紅著實在是簡單枯燥,云烏著才顯得這么豐富和壯觀。
2.由內心投射出來的形象是神,這個偶像就會給人力量,因此人心是空虛的又是恐懼的。
3.看日子整齊地過來,無序而去,我還要認真地活,就像蟬兒一樣怎么過我也怎么過,唱著別人活著聒噪而我覺得快樂的歌。
在例1中“簡單”“枯燥”與“豐富”“壯觀”相對應,是兩個意義相對的語詞,例2中“空虛”和“恐懼”也是意義相對的詞語,例3中的“聒噪”“快樂”也是一樣。運用這類詞語讓讀者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對這些看似矛盾的語句進行反復閱讀,讓讀者能夠細細品味這些話中作者的智慧,由此可見,賈平凹善于利用矛盾的手法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可看性。
(三)賈平凹作品中詞性的活用
詞性的活用能夠賦予文字不同的靈魂,臨時的轉變某一詞語的詞性,將某一類詞作為另一類此來用,使文字有著不同的意境,在賈平凹的作品中,詞性的活用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寫作手法,賈平凹的作品中經常會利用詞性的活用將形容詞轉品為動詞,來使原本的含義發生變化。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例子進行解讀。
1.牛在田野里耕耘不忘歡叫一聲,因為旁邊有心痛它的眼鏡,在肥美的草地上不忘呼嘯尾巴,因為有人替它高興。
2.人生有許多東西可以不進心而能過癮,我,日出像你回去像你風中想靜中想葉下想石上想,山上水邊走著坐著想花開花落想,可我也想像大口吸煙一樣不傷心反而痛快。
3.櫻瓣軟下去鋪了一片白色的斑點,像是萬千鱗甲。
4.小鳥叫得好聽,聽者心中歡喜,自由地歡唱自由地翔飛,是行者求之夢寐,而我總覺得鳥兒在說:家,家,家。家在哪兒?
通過一些形容詞活用成動詞,讓一些生物與植物仿佛在文字中活了起來,使形容詞具有了動詞的特征,提升了文本的修辭效果,營造出不同的文字氛圍。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真實地進入到作者的文字世界中,體現了作者的變異修辭功底。形容詞本身是用來輔助語句讓語句變得更加優美有趣,在賈平凹的筆下卻成為了一個個有力的工具讓形容詞轉做動詞用,使人耳目一新。
我們對賈平凹的作品進行分析。賈平凹不管是在散文還是其寫的小說中,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于變異修辭手法修辭手段的恰當運用。賈平凹在其作品中合理地運用變異修辭手法,讓平淡的文字一下子就充滿了不同的韻味,提高了文字的表達效果,讓一些簡單的語句通過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新穎的效果。使讀者在閱讀時有一種新穎的體驗,吸引讀者不自覺地閱讀下去。而言語矛盾的表達變異能夠使文本的趣味性更強,“矛盾”有時就是為了能夠讓文本語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對于詞類活用也是如此。正是由于賈平凹的文字底蘊深厚,加之對變異修辭手法如火純情的運用,把自己的思想通過不一樣的文字展現到讀者眼前,帶給讀者一種新的沖擊力。當然,我們在進行變異修辭手法的運用時,不能夠盲目追求新穎性而跳脫了語境,任何修辭手法都要與語境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達到不同的效果。我們也希望在今后的文學研究中,會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對于賈平凹作品中的語言變異修辭進行研究,探討其其它作品的魅力。本文以《帶燈》為例,賈平凹還有其它優秀的作品能夠讓研究者一起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也不斷提升自我的文學素養與運用語言的能力。
[1]牛躍輝,孟玲娜.英語幽默現象與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探微[J].科技資訊,2014,12(7):244-246.
[2]孫秀娟.《圍城》組合變異修辭研究[D].揚州大學,2015.
[3]李園,劉路.賈平凹作品中的語法變異修辭探析——賈平凹作品中變異修辭研究系列之一[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53-56.
I06
A
1007-0125(2016)12-0260-02
劉曉萌(1986-),女,漢族,山西芮城人,碩士學歷,助教職稱,單位:運城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