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
我國行政文化現狀及轉變途徑
張英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對行政文化研究就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認識和研究行政管理工作。在我國,行政文化植根于特定的歷史條件,進入社會轉型時期后,則表現出鮮明的過渡性、復合性和復雜性特征。面向未來的行政文化創新離不開挖掘傳統行政文化中的精華因素、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借鑒國外先進文化。行政文化的轉變與發展,是為了確保行政體制方面的改革能夠順利的進行;相反落后的行政文化則會成為行政文化改革的嚴重障礙。
行政文化;行政理念;行政方式;轉變
行政文化指的是文化在公共行政管理領域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從廣義上講行政文化既包括行政意識形態和,還包括行政組織機構及其制度體系。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物質文化指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使用到的一系列的工具,以及人們通過使用這些工具生產生產廠食物、衣服等物質形態的東西。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包括世界觀—哲學思想、科學、藝術、道德、教育、風俗習慣等。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文化在不同的社會領域、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身上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1]在公共行政領域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可稱為行政文化。
新中國成立來,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民增強了權利、法治等意識。當前的中國任處于變革發展之中,人們的社會觀念也在不斷地變化,行政文化也不例外的處于變遷過渡階段,呈現出了多元、多樣、多變并存且本來就相互矛盾的特征,具體的是通過行政理念、行政道德和行政方式來表現的。
2.1多元并存行政理念
行政理念指的是社會公職人員及普通人民對于行政的本質的認知所產生的行政思想、行政觀念、行政意識和行政價值等。[2]我國目前的行政理念多元性體現主要是,傳統的行政理念根深蒂固,現代文明的行政理念也很明顯 ;既有著鮮明中國的特色,又有著西方民主政治的成分。
多元并存行政理念,首先體現在對行政地位的認識上,是以官為本和以民為本的理念并存。以官為本的行政理念,產生與封建社會,是權力高度集中的產物是一種高度集權的權力關系。以民為本的行政理念產生與新中國成之后,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行政體現以民為本,但是我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和高度壟斷的計劃經濟,使得我們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以官為本的社會觀念。
2.2由傳統向現代過渡的行政方式
行政方式指的就是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而運用的管理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政府的行政方式也在由傳統的向現代的過度。很多政府部門和地方單位的行政方式人保留著傳統的風格。所謂的“內部文件”、“行政命令”等的隨意性都很大,比如內部文件大于相關法律法規,地方規章大于國家法律法規。但是從整體來看這種行政方式在發生著很大改變。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活的靈魂,政府的改革不僅要有制度的創新,更要重新塑造新的行政文化。目前我國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標和方向是建立服務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責任型政府和廉潔型政府。這就對我國行政文化的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學術界也有著多種不同的認識。部分學者簡單的將行政文化的發展劃分為統治型行政文化、管理型行政文化和服務型行政文化。但絕大部分學者則對于行政文化轉型從不同側面予以分析。
文化既不是無根之水,也不是無本之木,行政文化的創新離不開中國古代傳統的行政文化、現代世界主流的行政文化以及西方優秀的行政文化這三種已經存在的資源。也就是說它的轉變途徑也有三種:
3.1在中國傳統行政文化中吸取養分
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悠悠數千載,必然有著很多的精華值得挖掘,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任何一個國家或著民族都需要做的,這是其區別于其他國家或民族的重要表現,也是其民族特性的體現。我國古代傳統文化這方面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體現和表達民族精神的內容,如“與其忍辱生,不如報國死”的愛國主義精神;“位卑不敢忘國憂”的憂國意識;“殺身成仁”的人生價值觀;“三軍可奪其帥,匹夫不可奪志”的人格正氣等。
3.2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公共行政以社會主義理論為基礎,而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和“為人民服務”。行政文化現代化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三個有利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立足點和歸宿,掌握行政文化的結構、功能、產生、發展及作用規律,著力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3.3借鑒國外先進文化
在經濟、知識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和科技領域呈現出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開放、自由、平等、透明、民主、法治等等都是西方優秀的行政文化。而且這些價值觀念都已經通過了歷史和實踐的證明。對于這些優秀的行政文化我們應該大膽的借鑒,并且在其基礎上勇于創新,大膽變革,將其發展成為適合中國社會發展行政文化。
[1]劉凌旗.行政文化、行政倫理與行政責任[J].重慶社會科學,2014(1):26.
[2]蔡林慧.行政文化的特質和要素分析[J].理論探討,2003(4):77.
[3]許耀桐.行政文化的研究分類[J].新視野,2014.1;37.
[4]周文彰.用行政文化創新推動行政體制改革[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 2) : 70.
[5]顏佳華,呂兵.行政文化評價模型構建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10(157):147.
[6]陳建平.行政文化研究述評[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3):93
張英(1989-),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D63
A
1671-1602(2016)18-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