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幸琴+王鴿+王亞丹+等


[摘要] 目的 調查平頂山地區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為孕產婦的健康提供保障。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婦產科病區收治的產后出血患者208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分析其發病率、相關因素及危險因素。結果 平頂山地區孕產婦術后出血的發病率為1.70%,相關因素是產婦年齡、流產史、產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癥、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及圍產期保健(P<0.05);危險因素是年齡、流產史、產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癥(P<0.05)。 結論 導致產后出血的因素眾多,應積極識別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采取及時有效的綜合措施,以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
[關鍵詞] 平頂山地區;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14.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6-0043-04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208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ingdingshan area
DU Xingqin WANG Ge WANG Yadan WANG Jinfen QIN Canfeng YANG Ya'na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Pingding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er in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ingdingshan area and provide protection for maternal health. Methods A total of 208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treated in the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of which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morbidity rate, related factors an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orbidity rate of maternal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in Pingdingshan area was 1.70%. Related factors were the puerperaes age, history of abortion, parity, 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educational level, family economic status and perinatal care (P<0.05). Risk factors were age, history of abortion, parity, cesarean section an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P<0.05). Conclusion There exist various factors leading to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theref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should be identified actively and timely and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Key words] Pingdingshan area;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lated factors; Risk factors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超過500 mL,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其發病率占分娩總數的2%~3%[1]。產后出血常發病急、進展快,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隨時危及產婦生命,據統計產后出血占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約占34%,在邊遠落后地區,其引起的死亡率占50%以上。在世界范圍內,每年大約有50,0000人死于妊娠,其中有1/4為產后出血所引起[2]。因此,找出和分析影響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以預防和減少本病的發生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產后出血患者208例,回顧性分析影響產后出血的相關原因及危險因素,便于臨床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對孕產婦健康的損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分娩總數12 237例。孕產婦分娩年齡19~46歲,平均(28.6±3.2)歲,其中≥35歲1668例,<35歲10 569例;流產次數0~6次,平均(1.20±0.36)次,其中有流產史者8598例,無流產史者3639例;產次1~5次,平均(1.30±0.13)次,其中初產婦4088例,經產婦8149例;分娩方式:剖宮產3064例,非剖宮產9173例;有妊娠合并癥4036例,無妊娠合并癥8201例;孕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7068例,高中以下5169例;家庭經濟情況:良好6012例,一般6225例。孕期保健情況:進行圍產正規保健4663例,未行圍產正規保健7574例。其中產后出血患者208例,發生產后出血率為1.70%。
1.2 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
依據第7版《婦產科學》產后出血的定義為孕婦產后24 h內出血量達到或超過500 mL,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如經保守治療(經子宮按摩、鹽水濕敷、使用縮宮素、米索前列醇等)無效,出血持續存在,出血量超過1500 mL,甚至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時,則為難治性產后出血[3]。產后出血量的計算方法:產后出血量(mL)=[分娩后濕重(g)-分娩前干重(g)]×1.05[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行單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影響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后出血單因素分析
對調查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經臨床統計分析,產后出血與產婦年齡、流產史、產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癥、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及圍產期保健具有相關性(P<0.05)。見表1。
2.2 產后出血Logistic回歸分析
對相關條件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因素賦值情況:年齡≥35歲賦值為0,<35歲賦值為1;流產病史:有=0,無=1;產次:初產婦=0,經產婦=1;妊娠合并癥:有=0,無=1;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者賦值為0,高中以下賦值為1;家庭經濟情況:良好=0,一般=1;孕期保健情況:正規=0,不正規=1。年齡、流產病史、產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癥為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一種產婦產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對于產婦的健康影響巨大。疾病的發生主要由宮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和軟產道損傷四個原因決定,發病原因可以單獨存在,也可合并存在、互為因果[5]。導致以上原因的危險因素較多,通過本次研究,我們認為產后出血的影響因素與產婦年齡、流產病史、產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癥、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及圍產期保健具有相關性。
3.1 年齡因素
隨著經濟及社會生活水平的發展,人們對傳統生育觀念的轉變、生后壓力的增大以及不孕不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高齡孕產婦發生率正在不斷上升,據統計,2014年≥35歲的妊娠婦女約占總妊娠人數的13%。但隨著產婦年齡的增大,其骨盆及韌帶退化、生理順應性下降、子宮肌纖維的彈力減弱,導致其生殖功能降低,高齡產婦更容易出現子宮收縮乏力[6];同時妊高癥、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癥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7];加之高齡產婦往往精神高度緊張,難產時體力消耗大或選擇剖宮產為生產方式,以上因素均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增加。張啟菊[8]的研究也表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與年齡有相關性,其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3.2 流產史
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惡化,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砷、鉛、苯、甲醛、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對孕婦的傷害以及年輕女性避孕知識的缺失,造成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的比例不斷增高,流產、清宮和流產藥物的刺激都會造成子宮內膜不同程度的損傷或(和)繼發感染,導致發生前置胎盤、胎盤粘連、植入的可能性增加[9]。子宮下段肌組織菲薄,收縮力差,附著于此處的胎盤不能完全剝離,同時又不能有效地通過收縮壓迫血竇止血,從而導致前置胎盤出血機率高、出量大,出血兇險難以控制。胎盤粘連易使胎盤剝離不全,并降低子宮收縮,引起血竇開放致突然發生出血,且出血量多。Yang[10]研究證明流產增加產后出血的發生幾率,本次研究也表明,流產是導致術后出血的危險因素之一。
3.3 產次
經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幾率高于初產婦,產次越多,產后出血發生率越高,其致病原因為孕產次增多導致子宮肌纖維彈性降低,縮復能力下降,產后出現宮縮乏力,進而發生產后出血[11]。部分經產婦受傳統觀念影響,當胎兒性別與預期不符時,可產生抑郁焦慮的情緒,使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造成縮宮素分娩減少,導致宮縮乏力而出現產后出血[12]。
3.4 剖宮產
剖宮產術式本身就是導致產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原因為子宮肌纖維在剖宮產術中被切斷,破壞了子宮的完整性,影響子宮收縮[13];而剖宮產術時使用麻醉藥物,也對子宮收縮產生了抑制的作用;部分剖宮產患者還可因為術后發生切口延裂而形成出血[14]。雖然國家提倡降低剖宮產率,但部分產婦因對疼痛的恐懼或具有妊娠合并癥而選擇剖宮產分娩,均增加了術后出血的發生幾率。還有部分患者既往在私人診所、鄉鎮衛生院或條件、技術水平較差的縣級醫院進行剖宮產術,與我院再次開腹時發現皮下組織、盆腹腔嚴重粘連失去正常組織結構,盆腹腔、子宮附件無法探及,分離過程中出血較多。
3.5 妊娠合并癥
多種妊娠合并癥均可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多胎妊娠和巨大兒可導致子宮纖維過度拉伸,降低了子宮收縮能力,導致宮縮乏力而出現產后出血[15];羊水過多患者的子宮往往增大,子宮肌細胞過度牽拉,當羊水突然減少時平滑肌細胞不能有效收縮,胎兒娩出后可形成產后出血;妊娠合并高血壓可導致子宮小動脈變性壞死,子宮肌纖維水腫,從而導致宮縮乏力,嚴重妊高癥可導致胎盤早剝、DIC等致死性出血的發生;妊娠合并貧血、血小板減少或凝血功能障礙發生產后出血的幾率也明顯增高[16]。
3.6 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情況及圍生期保健
我院處于城郊結合位置,一部分產婦來自農村,文化程度低,經濟水平低下,圍產保健意識缺乏,致使部分孕產婦孕期保健知識不足,只知道和要求超聲檢查了解胎兒有無畸形的情況,而不接受抽血等其他全方面的孕期檢查。不能進行正規的產前檢查導致相當部分妊娠合并癥無法及時篩查并給予與有效干預和治療,增加出現產后出血的發病幾率。
綜上所述,產婦年齡、流產病史、產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癥、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及圍產期保健均為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對存在高危因素者,要加強重視,積極預防、產后密切觀察,爭取最大程度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及對孕產婦的傷害,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肖兵,熊慶. 產后出血診療進展[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 26(1):2-4.
[2] 樂杰. 婦產科學[M].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24.
[3] Maternal mortality in 2015:estimates developed by WHO. UNICEEUNFPA,and the World Bank[Z].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2015.
[4]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12: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 count[Z].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2013.
[5] Combs CA,Murphy EL,Laros RK J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e in cesarean deliveries[J]. Obstet Gynecol,2011,77(1): 77-82.
[6] 單鶯,戴海燕,張薇. 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大出血56例療效分析[J]. 中國優生優育,2014, 20(5):295-296.
[7]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 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草案)[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4(7):554-557.
[8] 張啟菊. 產后出血的原因、治療和預防[J]. 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117.
[9] Yu LY,Luo QM,Fu XF. 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in the central type ofplacenta previa[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Medicine,2013,5(4):335-336.
[10] Yang XZ.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placental retention[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14,21(5):627-628.
[11] 張雯. 四種止血方式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5):612.
[12] 母曉萍. 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難治性大出血的護理體會[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4(9):56-58.
[13] 張鳳榮. 改良B-Lynch 縫合法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11例分析[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4(6):473-474.
[14] 金雪娥,余凌. 難治性產后出血干預性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2012(20):43-45.
[15] 范萍.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觀察和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2011,(24):730-731.
[16] 李蕊. 三種干預性方式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效果比較[J]. 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0):1271-1272.
(收稿日期: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