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宸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試論我國當代網絡新聞語言的特點
何紫宸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網絡新聞媒體隨著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獨屬于自身的特點。網絡新聞語言作為網絡信息語言的一部分,反映了社會的變化及時代的發展。本文試圖結合我國當代的社會背景對網絡新聞語言進行初步分析,歸納總結出它所具有的親民化、簡明化、形象化的幾個特征。
網絡新聞語言;親民化;簡明化;形象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逐年攀升。所謂網絡新聞語言,就是指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將新聞作品中的文化價值與核心內容表達出來,使受傳者可以有效地接收新聞作品,對其中的語言文字的情節與意義進行解碼。筆者認為,網絡新聞語言的構成元素和傳播方式同時決定了它所具備的特點。根據林綱教授對網絡新聞語言符號系統的分類,一般的網絡新聞語言系統主要有語言符號系統(語言和非文字語言)和非語言符號系統(造型語言和具象音響語言)構成。
筆者主要研究的是網絡新聞語言尤其是文字語言在當今社會所呈現的特點,通過分析梳理總結了以下幾點。
網絡新聞語言是當代社會和網絡時代的特殊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它利用互聯網平臺,有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一些特征,如交互性,傳統的新聞媒體的信息流通是單向度的,即使有反饋,它的時效性也難以保證。但在網絡新聞中,任何一個信息的終點又是新信息的起點,環環相扣而無終始之分。傳者和受者可以在同一個時空內進行對話交流,這也決定了網絡新聞語言有更強的親民化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通俗易懂
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0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受眾接觸網絡新聞的機會和頻次明顯高于其他傳統媒體,網絡新聞漸漸進入快餐時代。相對應的,網絡新聞的受眾是教育程度良莠不齊,“較大數量的、異質的和匿名”的受眾,是龐勒筆下的烏合之眾。當今的中國社會,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受眾還沒有發展為媒介公民,基于受眾的特性及傳播效果,網絡新聞的傳播者需要通俗易懂的寫作技巧。一些專業性較強或過程、內容較為復雜的新聞,語言上不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就很難吸引網民的選擇性注意,更別提選擇性接受和記憶了,因此在新聞快餐式、碎片式閱讀的網絡時代中,網絡新聞語言具有通俗易懂的時代特征。
1.2平等互動
新聞借助網絡傳播時會呈現以下特點:雙向與多向的互動,不同傳播方式之間的整合、包容、滲透與轉化。普通民眾在這種信息傳播方式中獲得了話語自由。人人都可發聲,并且有屬于自己的話語空間,其交流互動過程也比傳統新聞媒體更加平等與頻繁。各大新聞網站都設有論壇專區供網友留帖,網站運營人員也會及時回復,為網絡新聞信息的傳播創造了一個公平自由的環境。網絡新聞語言脫離了傳統新聞語言高高在上式的宣傳口吻,而是用一種平等的姿態向受眾傳遞信息,表達觀點。網絡新聞語言平等互動的特征,能夠調動受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網民可以即時發表自己對新聞信息的看法,媒體也會根據網民的看法作出回應。
1.3詼諧前衛
和傳統的新聞媒體不同,由于網絡強大的互聯性,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受眾不僅僅是接收新聞的群體,也是傳播新聞的主體。網絡新聞語言內容構成更加開放,詼諧性使網絡語言更為吸引人主動使用,如新華網這則新聞:“紅包釣魚”董事長回應質疑:以此測試下屬沒錯(標題),董事長發紅包測試下屬員工上班搶紅包被罰董事長昨回應質疑——(副標題)。這則新聞講的是董事長在微信群里發紅包來測試自己的員工是否在專心工作,搶了紅包的員工都被罰款了500元。新聞標題用“紅包釣魚”來吸引人們眼球,旨在暗示某公司董事長釣魚執法,既隱晦又不失幽默。網絡新聞語言由于受到網絡信息傳播時效性、淺表性的影響,比傳統的新聞報道更具活潑、口語化、幽默前衛的語言特色。
2.1圖文并茂
由于新聞圖片具有真實性、可說服性,有時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當今社會新聞媒體進入讀圖時代,然而傳統媒體由于版面限制,圖片的選擇上也有所限制,一篇新聞用3幅照片已經算作極限。但網絡新聞沒有版面限制,一般新聞主頁的左邊/右邊是新聞標題排列,右邊/左邊是新聞圖片的滾動,視覺沖擊力很強。點進去的新聞內頁也有很多與新聞相關圖片。還有一些新聞則直接以新聞圖片作為新聞版塊,圖片下方是一行新聞標題,感興趣的網民可直接點擊進入新聞,這一切滿足了受眾“有圖有真相”的信息需求。
2.2流行語頻次高
網絡流行語風靡于網絡中、社會上,成為人們交際時的時尚語言。慣于迅速及時報道社會新近事實的新聞媒體也敏感地捕捉到了這種流行語言,并在其新聞語言中自覺不自覺地運用到了網絡流行語。由于傳統新聞媒體自身的屬性和特點,其使用流行語的頻率遠不如網絡新聞語言高,這和嚴格的新聞把關人的篩選標準有一定關系,一些報刊甚至明確規定禁用網絡流行語。但網絡新聞則不同,網絡新聞語言是幾大傳統新聞符號語言的綜合,因此它比傳統新聞文本語言更加豐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跳水運動員傅園慧的“洪荒之力”也被各大門戶新聞網站頻頻使用,具有明顯的“網絡特色”。休閑娛樂消遣和表達個人意見成為了大多數受眾喜歡流行語的原因,也是流行語在網絡新聞語言中頻繁出現的背后動力。
2.3超鏈接性
各大新聞門戶網站在報道新聞為保證新聞報道的完整性會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與此時相關的報道的網址羅列在一起,尤其近兩年大數據技術突飛猛進的情況下,一些復雜的多線索新聞往往被做成大數據新聞,網絡新聞的超鏈接性得到進一步的發揮,網民可通過大數據新聞挖掘到新聞背后的新聞。另外,各新聞網站還使用超鏈接方式,采用“文字+圖片”(主要采用的形式)、“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視頻專題、音頻專題、“文字+圖片+視頻”、專題網站(擁有獨立的域名,是專題報道的最高形式)、“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論壇”(多媒體報道專題)等形式,對新聞熱點事件進行專題報道,以充分發揮自身容量無限性的特性,使報道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變以往線性新聞為網狀式新聞,增加了受眾的選擇權,最大程度滿足了網民的信息需求。
伴隨通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當代新聞傳播媒介快速更新,網絡新聞從傳統新聞中脫胎而出。與傳統新聞相比,網絡新聞無疑綜合了多種媒體的優勢。其新聞語言也具有全新和鮮明特色,有些是傳統新聞語言完全不具備的,如技術上賦予它的超鏈接、超文本性、實時互動性、新聞搜索的便捷性等,有些則是在傳統新聞語言上向前更近一步的,如它的親民化、簡明化等。這些雖是新聞語言的共性,但這些特性在網絡時代下的新聞中表現內涵和程度則不相同,成為專屬于網絡新聞語言自身的特點。最后,也不能忽視當代網絡新聞語言運用中出現的不規范現象,如網絡新聞語言的真實性問題、煽情化問題、語言暴力問題等,它們對傳統新聞語言環境形成了一定的沖擊。網絡作為一種虛擬空間,網絡新聞作為第四媒體,它的出現勢必會引起人們對當代新聞語言以及第四媒體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
[1]林雪漫.網絡新聞語言特點及良性發展思考[D].廣州:廣州大學,2011.
[2]崔梅,周蕓.新聞語言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川,房新寧.網絡流行語在新聞語言中的應用[J].新聞知識,2012(3).
[4]秦趙萍.網絡新聞語言的創新與異化[J].安徽文學月刊,2011(9).
[5]崔軍藝,張增吉.淺談網絡新聞文本符號語言的特點[J].文學界:理論版,2012(10).
指導老師:莊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