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偉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歷史劇改編分析
趙慶偉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歷史既是對過去的不完整記錄,也是當前現實的源頭,對歷史的改編和演繹,是獵奇、追思,是對當前社會的反映和思考。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我國,在歷史劇的制作上有很多可取的素材,如何做到對歷史史實的合理改編,成為歷史劇改編中需要特別注意和探討的問題之一。
歷史劇;改編;問題;建議
歷史劇是當前我國電視劇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朝代的改編一方面是出于現實的需要,一方面也逐漸走向無底線的“穿越”和濫造之路,在既定的歷史記載和史實限制之下,如何做到對歷史改編時,在客觀反映歷史的基礎上,使歷史更多地向現實世界延伸,并兼顧到歷史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史書對歷史人物的記載往往是只言片語,多采用春秋筆法,在讀史的過程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歷史人物往往是缺少血肉的,對人物的命運和評價往往會受到編纂者和當時的政治因素的影響。在進行歷史改編時,對小人物的關注,對歷史人物的情節虛構甚至命運變化,都可以更加強化劇作的主題,使歷史人物更加可信、豐滿。
1.1對小人物的關注和豐富
史書中對小人物的記載往往是摻雜在歷史事件和“大人物”的傳記之中的,對其身世來歷和性格變化和心理動機并沒有詳盡的記載,但這些小人物所作的事,往往會影響到歷史事件的結局,從而產生歷史發展的蝴蝶效應。例如,“玄武門之變”中的城門守將常何,他在關鍵時刻的政治選擇,足以影響當時整個“玄武門之變”的結局。以《漢武大帝》中的中行說一角來分析,根據《史記》和班固《漢書》記載,此人是作為“漢朝宗人女翁主”陪嫁的宦官被迫前往匈奴的。但隨后投靠匈奴,尋找一切機會報復大漢。《漢武大帝》把中行說作為一個軍師形象來加以了塑造。這種改編既符合原著的描述,也強化了影片所要傳達出的強漢雄風和漢武帝個人的雄韜武略,甚至也從側面反映出衛青、霍去病等人的赫赫戰功。
1.2對歷史主要人物命運的適當改編
對歷史人物的死亡和命運,史書記載上充滿了多種“遷”“薨”等簡單的詞匯,在真實的歷史世界中,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最終的死亡已經不可知。但在對其進行改編時,可以在這些歷史記載的基礎上,對人物的命運進行更合理的想象和改編。飛將軍李廣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常提起的悲劇英雄,在司馬遷的《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和班固的《漢書·武帝紀第六》中,李廣是羞憤自殺的。《漢武大帝》的劇作卻給李廣安排了不一樣的命運結局:在最后與匈奴的大決戰之中,年邁的李廣主動請纓,親率三千人馬猛攻匈奴主力,在奮力廝殺之后,終于被長槍擊中,在一聲長嘯之后,轟然倒地。這種改編,不僅升華了難封李廣的猛將色彩和悲劇一生,同時也給人以感情的宣泄口,讓李廣的形象得到豐碑式的樹立。
2.1人物和故事要符合歷史
歷史劇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的結構,是以既定的歷史史實為基礎的。當前,我國的歷史劇,大多數只是借歷史的幌子,以獵奇的心理去建構本質上是偶像劇或者家庭倫理劇的故事。例如,前兩年的各種清宮穿越劇,其本質上是講述少男少女的愛情幻想,只是借用歷史人物和朝代背景而已。這種劇作,肆意修改和涂抹歷史,不僅會造成觀眾對歷史史實的誤解,也損害了歷史的客觀性,改變了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例如,清宮穿越劇中罔顧宮廷政治的偶像劇情描寫,讓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認知停留在虛空的表面,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考量和評判時,往往造成對觀眾歷史觀上的誤導。
2.2服裝道具、衣食住行要符合歷史
服裝道具不僅是歷史的標識,也是觀眾判別歷史的符號和依據。一般的歷史劇都會根據具體的歷史朝代和角色需要進行服裝道具上的具體安排,如清朝的辮子頭,明朝服飾尚紅等。但當前,我國很多歷史劇在制作過程中對服裝道具的選擇和使用,往往僅限于對一些易見的淺顯方面的注意,根本沒有對衣食住行到交際禮儀等多方面的歷史史實進行具體考究。對服裝道具、衣食住行、禮儀習慣等方面進行準確考究,不僅是尊重歷史的體現,也是影響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天子冠戴是十二旒,王九旒,如果劇中出現不遵守這種禮制的錯誤服飾,那就會造成對歷史認知的錯誤和混亂。
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不完整記錄,也是當前現實的根源和一面鏡子。在歷史劇的改編過程中,無論是在藝術上,還是在主題上都應該注意向現實的延伸和對現實的反映。在當前的歷史劇創作中,通過對歷史的呈現,達到對現實的勸誡,更能體現出歷史和歷史劇作本身的價值。在歷史上,政治人物的背后往往會有政治利益的糾葛,但該劇減少了對這部分的描繪,而是以詳盡瑣碎的治國細節去構建劇情,從而使作品具有較強的歷史性。
[1]賀文健.從《雍正王朝》談歷史劇的改編[J].麓山文譚,2011(6).
趙慶偉(1989-),男,河南信陽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