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影視系)
奧運官方電影的歷史回顧
朱 虹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影視系)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在歷屆奧運會上,我們不僅銘記了許多精彩的體育賽事與偉大的運動員,同時也可以歷數出一些經典的奧運官方電影,如萊妮·里芬斯塔爾的《奧林匹亞》,市川昆的《東京奧運會》,格林斯潘的系列官方電影以及顧筠的《永恒之火》等。本文主要對奧運官方電影的基本概念及發展歷程進行簡要介紹,分析其主要代表作品及藝術特色。
奧運官方電影;歷史;藝術特色
從1912年起,每一屆奧運會都會有一部官方電影,作為奧運會的歷史檔案,珍藏于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奧運官方電影(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ficial Film)是由國際奧委會制定的電影攝制機構拍攝的記錄奧運會的電影,它的使命是對每屆奧運會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記錄,呈現最激動人心的體育賽事和賽事背后的感人故事,它所包含的歷史影像資料在奧運會后仍被各大媒體長期的反復播放,對于宣傳奧運舉辦城市和舉辦國的國際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奧運官方電影與其他奧運題材的影片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其一,它是非虛構的真實記錄,屬于紀錄電影范疇。其二,其更具有權威性,因為奧組委必然會選取在他們看來最優秀的攝制團隊進行拍攝與制作,且在整個過程中給予最便利的條件,使他們可以全面、真實、客觀地記錄每一屆奧運盛況。其三,奧運官方電影無論在拍攝階段還是在后期制作階段無不精益求精,較之電視轉播更具藝術性,且其不僅可以讓觀眾關注于的賽事本身,更重要的是還非常關注參賽運動員的故事。
總的來說,奧運官方電影主要經歷了4個最具代表性的發展階段
2.1以萊妮·里芬斯塔爾的《奧林匹亞》為代表
雖然1912年誕生了第一部奧運官方電影,但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直到1936年,德國女導演里芬斯塔爾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授權,為奧運會拍攝了官方電影《奧林匹亞》,才使奧運官方電影完成了質的飛躍,進入到了一個比較規范化的時期。對于一部奧運官方電影而言,里芬斯塔爾更注重的是它的藝術性,而并非新聞性,在該片中,里芬斯塔爾精湛地融合了運動、節奏、光線和聲音等多種視聽元素,將藝術之美與運動之美相結合,對健美人體的贊揚也成為了整部影片的主基調。同時,她和她的攝影團隊對于拍攝運動畫面的方法也進行了很多改革與創新,這些方法直到今天依舊是運動畫面的標準拍攝手法。
2.2以市川昆的《東京奧運會》為代表
1964年,日本導演市川昆以東方人特有的嚴謹內斂的手法拍攝了奧運官方電影史上的另一部重要影片《東京奧運會》,在影片中,他不再迷戀于對于運動之美和形體之美的表述,而是大量運用了近景和特寫鏡頭,著重了反映運動員和觀眾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以心理層面代替現實層面的描繪。此外,他還使用象征性的敘事手法來塑造日本的國家形象。
2.3以格林斯潘的系列官方電影為代表
20世紀80年代以后,奧運官方電影的制作出現了較大的轉變,從1984-2004年,除了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外,所有的奧運官方電影均由美國導演格林斯潘所執導。他開創了全新的敘事模式,用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方法來完成對奧運官方電影的記錄,極大地突顯了運動員的個人價值,讓世界觀眾都能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感受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但物極必反,全盛過后的格林斯潘時代的電影創作越來越模式化,反復強調的好萊塢式視角也使奧運官方電影屢受非議。
2.4以顧筠的《永恒之火》為代表
2007年,我國導演顧筠憑借著她為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拍攝的紀錄電影《筑夢2008》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由此開始執導奧林匹克歷史上的第22部奧運官方電影——《永恒之火》。顧筠和她的攝制團隊用時三年,歷經全球五大洲十幾個國家最終于2010年完成了整部影片的攝制。對于制作模式而言,之前的奧運官方紀錄電影都是從奧運會開幕的時刻開始攝制,而顧筠則采取了賽前拍攝的方式,在她看來,賽后的采訪很大程度上會加入運動員的一些主觀感受,從而影響紀錄影片的真實性。對于價值取向而言,格林斯潘的系列影片所表現的人物基本都是光彩熠熠的體育明星,而顧筠則將他們還原為普通平凡的個體,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有成功時的喜悅也有失敗時的沮喪?!队篮阒稹凡粌H以精湛的電影語言記錄了奧運賽場上的重要賽事,更重要的是它從人文的角度表現了各國運動員努力拼搏的崇高精神,散發出獨具中國特色的人情味和詩情畫意。為奧運官方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每個歷史時期幾乎都會產生優秀的奧運官方電影,創作者要積極汲取各時期優秀作品的創作理念及制作方法,做到“古為今用”,促進奧運官方電影乃至體育紀錄片的更好發展。
[1]單萬里,賀幸輝.奧運官方電影簡史[J].當代電影,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