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富
(作者單位:中國氣象局公共信息服務中心)
氣象影視制作如何適應新媒體的發展
齊民富
(作者單位:中國氣象局公共信息服務中心)
新媒體的發展迅猛,數字化以其性價比高,表現形式豐富,受到媒體產業一致追捧。其覆蓋率高、應用廣泛、又極易推廣,在當前的媒體產業幾乎占據了主導地位。對于氣象影視制作來說,如果還是單一的通過傳統四大媒體:電視、廣播、報刊、戶外渠道進行傳播,則會被新時代淹沒。本文主要研究氣象影視制作該如何發展才能夠適應新媒體的大環境,分析氣象影視怎樣融合新媒體來與傳統媒體優勢互補,怎樣可以拓展氣象影視事業,增強原有氣象影視制作的發展。
氣象影視制作;新媒體;數字化;傳播渠道
氣象影視節目是一檔服務性非常強的節目,它具有其他影視節目沒有的特殊性,與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是大多數老百姓每天都會觀看的節目。但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迅速,對氣象影視節目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氣象影視節目大多還利用傳統媒體方式進行傳播,不難看出,氣象影視節目的宣傳力度在逐漸減弱,且觀眾也在逐漸減少。氣象影視節目的忠實觀眾大多是中老年人、農村百姓、還有網絡通信不發達地區的老百姓。
所以我國氣象影視制作的現狀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渠道來了解氣象情況,而不是通過傳統媒體的氣象影視節目。起初這個勢頭由年輕人帶領,但現在已經逐漸滲透給中年人群,以至于現在已經成為主流。
2.1新媒體帶來廣闊前景
當今時代下,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發展數字產業,而我國的數字產業的發展速度位于全球前列。我國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提到,要積極發展廣播影視等數字產業,其數字音頻內容占有著首要發展地位。
近幾年,我國手機市場占有份額直線上升,智能手機銷售規模巨大,這也表示著,新媒體帶給數字產業的樂觀發展,也預示著新媒體將是未來媒體產業的主導。對于氣象影視制作來說,氣象服務體系應該順應新媒體的發展,實現多媒體化傳播方式,發展個性化、數字化,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2.2新媒體影響傳統媒體
新媒體的出現幾乎改變了大眾對信息產品的消費方式,大家更加喜歡用互聯網、手機和計算機的方式來獲取更多信息。相對于新媒體而言,電視這一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觀眾范圍小了許多,收視率也再逐漸下降,而且出現老齡化現象,對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發展,業內有關人士預測和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雙贏的局面,雖然新媒體在影響著舊媒體的地位,但新媒體同樣也在帶動舊媒體的發展。以氣象影視制作為例,可以將氣象影視節目在互聯網上延伸,擴大氣象影視節目的傳播范圍,借助新媒體來放大節目價值。
3.1氣象影視節目數字化
氣象影視制作如果要通過新媒體深入發展,就需要時刻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當今時代的快速變化。傳統的氣象影視制作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節目的需求,所以氣象影視制作應該像其他類型的影視節目一樣,發展數字化視頻內容,只有這樣的轉變,才可以在影視節目的大競爭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許多電視臺的氣象影視節目,都是定時播放,通常一天播放三次。這使觀眾非常容易錯過播放時間,而無法觀看到氣象影視節目。但是有了新媒體,氣象影視節目可以利用數字化終端來存儲,如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供人們在閑暇時觀看氣象影視節目,不僅提高了氣象影視節目的收視率,還能降低人們因無法看氣象影視節目而產生的不滿情緒,為氣象影視節目的發展創造了有利因素。
3.2增加氣象影視節目互動
新媒體條件下的氣象影視節目的表現形式應該有所改變,不該一味的刻板單調,應該有所創新和突破。互聯網的普及,讓大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成為了互聯網的一員,他們愿意把自己的見解通過互聯網發送出去,他們喜歡和無數網民共同討論,在更多的平臺上互動。如果氣象影視節目一味地僵硬刻板,那么它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通過新媒體,打造個性化的氣象影視節目,是未來氣象影視節目的發展趨勢。主持人要利用幽默輕快的語調來主持節目,用語言的魅力吸引網民的參與,也可以要求網民參加節目錄制,可以是微博、微信的互動,只要是能夠貼近移動人群的生活,就都可以刺激網民的參與。
3.3多渠道共享氣象影視
新媒體的特點就是便捷、迅速、多渠道,所以氣象影視節目如果能夠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形成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局面,這樣就可以出現全民氣象的大發展。
人們需要通過氣象影視節目來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區的氣象情況,也同樣需要了解親朋好友所在的城市的天氣。
氣象影視制作的發展,基于為大眾提供更好服務的基礎之上,要提高氣象信息服務水平,要讓人們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了解到氣象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正視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同時要把握好新媒體帶來的機遇,這是一場拼技術、拼人才、拼創意的戰爭,只有不斷適應新媒體時代,才可以為氣象影視制作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齊民富(1985-),男,河北河間人,本科,研究方向:影視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