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親友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廣播電視臺)
時政電視新聞拍攝中的編輯思維
孔親友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記者應在采訪拍攝時要始終有編輯思維、編輯意識這樣才能采寫出好的新聞。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在日常的采訪中,提倡運用電視編輯思維去做好自己的新聞采訪工作,在這里僅就電視新聞編輯如何運用電視化思維這一個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力求拋磚引玉,和廣大電視同行一起交流學習。
電視新聞;編輯思維;時政新聞
電視新聞記者應在采訪拍攝時要始終有編輯思維、編輯意識,這樣才能采寫出好的新聞。電視新聞拍攝中的編輯思維,就是在拍攝時就已經知道怎么剪輯,鏡頭如何銜接,具有編輯思維就不會出現采訪拍攝時一頓亂拍,回去剪輯的時候發現缺這少那,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鏡頭,去了就拍,拍完基本就差不多了。由此可見,拍攝者不僅僅是拍攝,還要一定有編輯思維、編輯意識。時政新聞主要涉及到兩方面內容:會議報道和領導調研。在時政新聞報道中運用編輯思維可增加新聞亮點,節約編輯時間,突出報道重點。
1.1大會主席臺的領導拍攝
具體來說,近景單個特寫畫面可遵循“一二三”原則,且特寫的畫面需要高質量,并從角度、高光方面對畫面進行分析。副書記以上,每個鏡頭中一個人,常委和副廳級的領導就變成兩個人一個鏡頭,然后其他領導包括市委書記切換到三個人一個鏡頭,按照“一二三”概念,大會要有幾套拍攝方案,一種是要求就是常委的單獨畫面,要領導特寫鏡頭,其他副職兩至三人套拍;另一種,常委有淡出的,還有兩個一搖的,以副職領導為主的會議,可給副職領導特寫鏡頭;多名副職領導出席的會議,給講話的副職領導特寫鏡頭,其他副職領導套拍,有領導人的神態不光清楚還要多角度,還要多狀態。例如,要有抬頭的,還有寫字的,這樣避免時政新聞只有插資料,全靠會上畫面,避免單調,多角度,然后多神態。
1.2臺下畫面要求
帶會議橫幅的正面全景、左右側全景和中景;以會場過道為中心拍左右兩側成組聽眾分切鏡頭、由主席臺搖到聽眾席的鏡頭、聽眾席的全景。一般不拍特寫鏡頭,要按照前后排順序一排排拍攝,鏡頭里每排至少三人,用中景鏡頭;每條會議新聞的鏡頭都要成組,要有遠、中、近、特鏡頭(包括固定鏡頭,推、拉、搖和移鏡頭)。
1.3畫面構成
會議電視新聞拍攝中的編輯思維是會議的畫面構成,畫面里要有正面比較清楚的全景,以增強表現力;正面畫面可稍微長一點,以方便剪輯;主席臺左右側面畫面都要有,剪輯時候可酌情使用全部或部分鏡頭,拍時為了方便剪輯,不僅要拍攝以上羅列的鏡頭,甚至還要拍攝轉場畫面,以方便剪輯和編排。拍攝中要有挑、等、搶的運用,抓拍領導好的特寫狀態,合理安排時間,幾秒鐘內一次性完成。
會見類新聞時間緊,因此需要記者要有編輯思維和意識。記者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抓緊拍攝攝領導握手的畫面,要不間斷地進行拍攝,保證握手這個標志性鏡頭的完整性,這樣在編輯時才有更多選擇。
在拍攝省領導會面時,主要領導特寫鏡頭正面、左右側面講話、不講話鏡頭各1個,副職領導2~3人套拍,其他參加人員2~3人套拍,主要領導左右以2人套拍各搖1個畫面;副職領導參加(不超過3人)每人1個正面特寫鏡頭,其他參加2~3人套拍;來賓方參照拍攝。會議桌兩端分別左右各搖1個畫面。拍攝畫面時長我方與來賓之比為4∶6。
U型會見室:正面、左右側面全景鏡頭;領導的特寫鏡頭(講話時和聽時);來賓的特寫鏡頭(講話時和聽時);從領導講話搖到來賓并拉開到二人的中景鏡頭;從來賓講話搖到領導并拉開到兩人的中景鏡頭。
領導視察、調研的時政新聞拍攝是最考驗攝像記者基本功,要全程記錄領導工作認真、作風務實的鏡頭,鏡頭要拍足、拍夠,領導既要有全景,還要有特寫,全景要拍這種場面和氣勢,特寫就看領導展現的神態,拍領導特寫時盡量避免把別人帶出來,除了有時候坐得太擠。拍攝領導參加的活動,一定要注意突出細節畫面,不經意中表現出來的往往是最出彩的部分。要抓拍好領導與群眾在一起交流的畫面,有意識地錄制領導與群眾交談的關鍵話語。領導視察、調研活動一定要拍攝轉場畫面和場景畫面,拍攝要有轉場畫面和場景畫面思維、意識,拍要新意。轉場畫面和場景畫面要與領導調研、視察時所關注的內容相吻合。轉場畫面和場景畫面鏡頭之比要在3∶1以上。轉場畫面和場景畫面要成組拍攝,包括特寫、近景、中景、全景;如果有可能情況,時政記者應該提前到達拍攝地點,選擇合適的拍攝角度。
作為一名時政電視新聞記者,始終要保持一如既往的做好的意思,首先一定要做好編輯意識,要參與后期編輯,始終要保持第一次的心態。
孔親友(1973-),男,安徽宣城人,大學本科,新聞系列中級編輯,研究方向:電視新聞采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