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濤
(作者單位:山東省海陽市廣播電視臺)
小案例 大情理——縣級電視臺法制類節目的生存之道
王俊濤
(作者單位:山東省海陽市廣播電視臺)
法制節目憑借其特有的新聞性、知識性、可視性成為了廣大電視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那么作為一個縣級電視臺的法制類專題節目,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吸引觀眾的眼球,提高收視率呢?筆者結合山東海陽電視臺開辦的《法系你我》節目一年多的采編感受,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電視節目;法制節目;發展策略
縣級電視臺難以與中央臺、省級臺競爭報道重大法律事件和突發性事件,因為對重大法律事件和突發性事件的報道,無論是從深度和廣度上都無法與實力雄厚的中央臺、省市級臺相抗衡。在這種情況下,縣級電視臺必須結合自身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特點,選擇一些發生在百姓身邊的傳統與法律碰撞、容易模糊界限的各種民事、經濟、行政糾紛等案例作為制作題材,把這些案例制作成專題,不僅貼近觀眾,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還可以為觀眾解讀一些似是而非的法律知識,讓觀眾少走彎路,達到普及法律的目的,增加節目的教育意義。例如,隨著保險行業的蓬勃發展,人們的保險意識日益提高,各種各樣的保險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與千家萬戶的生活建立了密切聯系,但由于人們對于復雜的保險條款缺乏必要的理解,而由此引發保險糾紛也越來越多,前一段時間,有觀眾打來熱線電話訴說自己在保險索賠中的遭遇。我們就從中選取幾個典型案例,制作了《保險帶來的困擾》《都是借車惹的禍》等幾期節目,針對大家比較關心的車輛保險、人身保險等各種當前比較常用的保險進行了專題報道,并請法律專家對相關的保險條款和法律規定進行了分析解讀,不僅讓觀眾對保險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觀眾在選擇保險業務時,該如何規避風險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再如,當前,上學難、就業難是我國百姓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不少家長為了孩子上學、工作而煞費苦心,千方百計想為孩子尋找一條理想的出路。而一些不法之徒卻利用大家這種焦慮心態,以能夠辦理出國務工、留學深造,能夠幫助找工作為誘餌,精心設下“完美”的圈套,詐騙錢財。為此,我們專門同公安部門聯系,選取幾個典型案例制作了《難圓出國打工夢》《“熟人”騙你沒商量》,引導觀眾增強防范意識,防止因求職心切而上當受騙。
對于縣級電視臺來說,案例的缺乏是法制節目制作上的硬傷,沒有好的案例,就很難做出好看的節目。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同政法部門的聯系,《法系你我》專門設置了“法界風采”版塊,對公安、法院和司法等各政法部門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所采取的措施成效,以及政法戰線上涌現的先進個人的事跡進行及時的宣傳報導,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身邊的真人真事,讓觀眾了解政法工作,理解支持干警的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政法干警同百姓之間的警民關系,更加有利于政法工作的開展。例如,我們曾經以當地一名默默從事司法調解工作二十多年的調解員的故事,宣傳司法調解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節目一播出,就受到了社會的好評,當地司法調解中心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每天都有老百姓打電話或上門尋求法律幫助,同時司法調解員在調解各種糾紛的時候,也更受當事人的信賴,調解起來事半功倍。正是這樣,當地的政法部門對我們十分信任,對當地發生的各種涉法事件,總能在第一時間通知我們,這為我們的節目提供了豐富的新聞資源,使我們每周的節目都能夠有貼近群眾的最好題材,捕捉到群眾所關心的題材內容,用極強的可視性和故事性緊緊抓住觀眾。
縣級電視臺在作法制類專題節目的時候要盡量把節目辦活,在關注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的同時,還要把范圍拓展到其他國家行政部門,對事件進行深層剖析,充分展示,將觸角延伸到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歷史層面,向觀眾傳遞法律信息,為觀眾解答法律疑問,帶給觀眾睿智的思考,賦予節目厚重感。另外,法制類節目還要加入多元觀點的碰撞,創建一個多元的自由爭論平臺,就老百姓身邊的民事、經濟等方面存在情理法的紛爭,邀請法律界人士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展開不同觀點的討論,在多元自由爭論的過程,將真理越辯越明。這樣才能增加節目的新鮮感和吸引力,讓觀眾持續關注,并傳遞法律知識,達到良好的普法效果。
縣級電視臺的法制類節目,只有成為觀眾的法律向導,真正為觀眾解決法律問題,增長法律知識,成為觀眾的貼心朋友,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親和力,才能在激烈的電視節目競爭中脫穎而出,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1]梁俊杰.淺談融媒體環境下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借勢突圍[J].西部廣播電視,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