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作者單位:惠東縣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下縣級電視臺的轉型之路——以惠東電視臺的發展為例
王德民
(作者單位:惠東縣廣播電視臺)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和手段不斷更新,傳統媒體發展受到極大的沖擊。這對廣電傳統媒體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通過創新轉型,適應新常態是縣級電視臺面臨的共同課題。近兩年,惠東電視臺先后獲得全國20強市縣電視臺、“全省基層宣傳文化先進單位”、2015全國婦聯頒發的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民生新聞欄目《第一現場》更是被評為全國城市電視臺品牌欄目,躋身全國市縣電視臺第一方陣。探討惠東電視臺近年的創新轉型路徑或許能給同行一些有益的啟示。
縣級廣電媒體;轉型;發展
近兩年,惠東電視臺冷靜分析當前形勢,積極尋求破解之舉,全面實施“新聞立臺、文化強臺、產業興臺”轉型發展戰略,有力地促進了電視事業的新發展,為地方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宣傳輿論保障。
惠東電視臺通過進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規范化管理機制,先后制定完善了新聞三審制度、新聞工作者獎勵機制、新聞宣傳應急制度及新聞通氣會、新聞審評、新聞監督管理等制度,實現了對新聞宣傳工作的有效引導和監督,保證了輿論宣傳工作的正確導向和宣傳實效。
目前,惠東電視臺自辦欄目14個,有時政類新聞欄目《惠東新聞》,民生類新聞欄目《第一現場》,經濟生活服務類《新七天》,專題類欄目《今日視點》《農村視野》等;并重點抓好《惠東新聞》《第一現場》等欄目內容的采編、制作、包裝;同時,對欄目進行細的致策劃、積極經營,全力推進以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努力打造惠東電視精品節目。
1.1創新宣傳形式
1.1.1聚焦時政熱點,充分發揮黨的“喉舌”作用
《惠東新聞》作為惠東電視臺最為重要的時政新聞欄目,牢牢把握政治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三貼近”和“走轉改”,為改革助威、為發展助力、為穩定助陣。2016年,惠東電視臺對該欄目的內容與形式做出了大膽改進,增加了現場、系列、評論等受眾喜愛的內容與體裁,先后策劃了《創建平安惠東 我們在行動》《開展十大社會治理 推動惠東進位趕超》《創建文明縣城大家談》《雷霆掃毒》《美麗鄉村·清潔先行》《百宗民生項目大會戰》《創新驅動發展·故事》、《惠東最美白衣天使》等近100條主題宣傳報道,還制作了30多期“十三五規劃·一把手訪談”節目和20期《走好群眾路線 推動惠東跨越發展》系列短片,讓原本內容單一、枯燥,編排與播音方式陳舊、缺乏創新的這檔時政新聞欄目不再從頭到尾都是會議、領導活動等一般性消息,更好地為惠東縣委、縣政府推進中心工作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1.1.2關注民生民意,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民生新聞欄目《第一現場》,堅持把宣傳視點對準基層,對準群眾,開播以來,緊緊圍繞“反映民意、報道民情、傳遞民聲、服務大眾”的定位,抓住社會熱點,貼近民生民情,2015年共反映比較熱點民生問題近5 000宗,已落實整改、幫助百姓解決問題的近4 900宗,問題得到妥善處理的比率為98%以上,很好體現了媒體的社會監督功能,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高度好評。2014年獲評全國城市電視臺品牌民生欄目。
1.1.3大力實施名牌欄目和精品節目戰略
近兩年,惠東電視臺在進一步做好、做強原有品牌欄目的基礎上,不斷整合欄目資源,調整欄目定位,擴大視野、豐富內容、創新手法,每年推出2~3檔新的欄目,打造新品牌,提升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連續多年來,惠東電視臺成為全省向上級媒體播發稿件最多的縣級臺之一,近千件作品在全國、省、市各類各項新聞評比中獲獎。其中,惠東電視臺攝制的《走進東江紅都》和《悠悠漁歌情》連續兩屆獲得了“廣東省五個一精品工程獎”,新聞節目《留守兒童日記》獲廣東省廣播影視獎一等獎,《鐵涌農民種田用上無人機》等三條新聞節目獲廣東省縣區新聞評析一等獎,實現了新聞宣傳的大突破。2015年也獲得中國視協授予的“全國20強市縣電視臺”,為樹立惠東廣電新形象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1.2注重公益宣傳
公益廣告旨在對社會主流意識進行引導和構建,其主題和內容都具有積極意義。它倡導的是有利于社會的觀念或行為,服務于公眾的利益,因此,電視對公益廣告符合品牌形象的塑造策略,其正面而積極的主題號召性,也會給電視媒體的形象塑造帶來正面的影響和良好的社會反響。近年來,惠東電視臺特別重視電視公益宣傳。例如,2015年為配合全縣的工作重點,共制作324條公益宣傳廣告,內容涵蓋教育實踐活動、中國夢、法治建設、文明縣城、傳統文化、感動惠東人物、計生、住建、交通、反邪教、安全生產、消防、德孝工程、黨風廉政建設等,共播出公益廣告2萬多條次;同時,與縣委宣傳部、縣文明局聯合舉辦公益廣告創作大賽,征集作品87件,評選出42件優秀作品展播。
1.3加速媒介融合
這幾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方興未艾,縣級電視臺與新媒體的融合轉型也已全面啟動。例如:一條新聞,可以同時制作成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和網站快訊等多種形態,形成電視臺首發,新媒體跟進,全媒體互動的新聞傳播新格局,以滿足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
2016年,惠東電視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2月19日參觀中央三大媒體隨后召開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通過努力,克服困難,組建了“惠東手機臺”,把電視臺帶上移動互聯網發展之路,實現了跨區域、跨時間、跨渠道收看惠東電視臺新聞節目,并成功實現了圖文直播今年惠東縣“兩會”召開、抗擊“妮妲”臺風襲擊等重大事件,創新手段,創新方式,開拓了電視新聞宣傳新局面。2016年4月成為全國區域媒體融合研發中心副主任臺,也進一步開拓了電視臺發展的新空間,營造發展新勢頭。
為激揚員工職業感情、工作熱情和創造激情,提高集體向心力、團隊凝聚力和工作執行力,惠東電視臺依托惠東精神,塑造惠東廣電文化,以共同愿景和價值取向團結人、凝聚人、激發人。
在做好黨委、政府新聞宣傳的同時,2016年惠東電視臺主動應對市場的變革,積極創新,努力作為,帶領全臺員工開展諸如“惠民車展”“惠東首屆十大孝子評選”“惠東好聲音”“最美客家女”“感動惠東人物”等一系列大型活動,擴大了全臺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豐富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鍛煉了干部隊伍的團結協作能力,為電視臺今后的專業化發展和品牌化發展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
3.1優化節目經營
發揮廣東省綠色廣告頻道(頻率)品牌效應,以打包宣傳、專題宣傳、冠名贊助、特約播出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各鎮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合作,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3.2加強活動策劃
辦好“惠東好聲音”流行歌手電視大賽和“惠東十大孝子”評選活動,通過開展大型活動促進增收。
3.3強化市場營銷
積極應對廣告市場萎縮的沖擊,多走出去,多接地氣,進一步細分市場,加強對重點行業和空白領域的廣告市場拓展,進一步培育廣告經濟新的增長點。
據統計,惠東電視臺通過拓寬渠道、多點開花,2015年僅廣告經營和宣傳經營收入就超過1 500萬元。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個字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在新媒體時代,縣級電視臺唯有推進融合發展,堅持創新轉型,才能擔得起這樣的使命,負得起這樣的職責,對得起這樣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