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鋒
(西安航空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淺析高校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的培養
徐劍鋒
(西安航空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本文提出、分析了四個方面的思路,即明白并確立個人的“傳播者”身份定位,正確認識新聞的本質和使命,確立前瞻性、宏觀性的策略以及熟悉運用不同類型媒體的特點和傳播規律,并闡述了培養高校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的策略和思路。
高效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培養
在高教改革的發展背景下,教育部不斷加強推進高校信息公開工作;2015年,要求高校設立新聞發言人。2016年初,教育部公布了教育系統和直屬高校新聞發言人的信息,要求新聞發言人根據授權發布信息、闡述立場,及時回應社會關注和公眾關切的問題。
設立新聞發言人是促進高校公開、透明辦學,滿足師生和公眾知情權的重要舉措。新聞發言人的設立推動了高校新聞發布的制度化、專業化、規范化。一些高校的新聞發言人在回應師生和公眾關注的問題上,態度積極、措施到位,改變了以往被動、消極的形象,與媒體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但是縱觀全國,仍存在一些高校新聞發言人幾乎“禁言”的情況,尤其在突發新聞事件中,其表現差強人意,致使高校陷入輿論危機中。可見,培養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培養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呢?
新聞發言人本質上是傳導信息、溝通輿情的傳播者,其發布行為是獲得了校方授權的。他們代表學校對外發布信息,告知公眾欲知而未知的信息,完成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以及反映民情的任務。最終推動高校與公眾之間的良好互動,促使問題得到解決。但是,如果發言人沒有明確自身“傳播者”的身份定位,“事必請示”,就失去了自身的職能認證,很難做好發布工作。尤其是在突發新聞事件中,其缺乏快速反應、及時應對的能力,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新聞發言人要努力推動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為自身贏得足夠的處理新聞事務的空間。新聞發言人只有認識自己的職能和角色定位,才能遵循講政治、有擔當、懂業務、溝通好的原則,根據授權發布信息、闡述立場。
“新聞信息是什么”是新聞發言人首先應該明確的問題。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說:“新聞是與人們的社會生活顯著相關的、打破常態的事實的傳播,它的使命是用來減少和消除人們認知上信息不對稱的狀況,為社會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彼年U釋很好地揭示了新聞的本質和使命。新聞是一種非常態的事實,是環境的“守望者”;它不單單扮演了宣傳者的角色,更肩負著保障受眾信息安全和知情權的重大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聞發言人所擔負的發布信息、解疑釋惑的職責,與新聞的本質和使命異曲同工。因此,新聞發言人只有認識到新聞的本質和使命才能深刻意識到自己“向社會大眾公布信息”的使命和義務,才能做到迅速、準確地提供事實,減少和消除公眾對高校信息的不對稱問題;這也是評判一個新聞發言人角色和職能的重要指標。
目前,新聞發言人隊伍日益壯大,新聞發言人的培訓活動也日益增多。但是對發言人的培訓更重視技能,尤其體現在如何應對記者提問、如何著裝、如何與媒體溝通、如何調整應答時的語態等細節方面,這種導向使新聞發言人對發布活動的認識僅僅流于細枝末節的技術層面,難以站在宏觀性、前瞻性的高度來把握新聞發布行為。那么,確立前瞻性、系統性、宏觀性策略的意義何在呢?實踐證明,前瞻性、宏觀性的策略有利于新聞發言人形成把握新聞發布活動全局的眼光,使其能在事件發生后,尤其是在突發事件中,迅速預見該事件可能的發展趨勢,對信息的擴散規律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做好媒體以及公眾信息需求的準備,打有備之戰。此外,前瞻性、宏觀性策略也有利于人員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及時、全面地收集信息;有利于發布渠道的暢通;有利于快速及時地反饋信息以及準確評估發布效果,使發布活動處于高效、高質量的水平。
在“互聯網+”時代,新聞發布形式發生了變化,新聞發言人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這就要求新聞發言人首先要了解不同的媒體,尤其要了解新媒體的傳播規律,這是加強和改進教育新聞發布的重要突破口。新聞發言人不但要熟悉不同媒體的傳播規律和特點,而且要根據這些特點事先制訂科學的新聞發布計劃。報紙、廣播、電視臺、網站等的信息需求各不相同,紙媒的信息要盡量詳細。新聞發言人當面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要樂于接受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面對鏡頭時,要努力提高所播報信息的可信度和受眾認可度;另外,面對新媒體時,更要統籌好線上和線下的新聞發布工作。目前,已有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都開通了官方微信平臺,其中有73所高校開設了官方微博。高校要切實發揮這些新媒體平臺的作用,如微博、微信、APP等,都應該成為新聞發言人的日常工作平臺。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新媒體在真正代表學校履行新聞發布職責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總之,無論怎么應對不同的媒體,高校新聞發言人都應結合媒體特點和傳播規律進行事前規劃,這也是體現媒介素養的重要途徑。
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最 重要的內容。高校通過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充分發揮新聞發言人的作用,以促進學校開放、公開辦學,從而推進學校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而新聞發言人只有不斷提升媒介素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職能角色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培養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發言人在日常發布活動中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同時,學校也要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明確校內各類事務的議事原則,為新聞發言人拓寬空間,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6-7.
[2] 史安斌.危機傳播與新聞發布[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140-141.
[3] 聞學峰.論我國政府新聞發言人的素養[J].寧波大學學報,2007(5):18-19.
[4] 何通. 2008年如何做一名稱職的新聞發言人[J].領導科學,2008(6):31-32.
[5] 喻國明.我們為什么需要新聞發言人[J].鄭州大學學報,2014(9):26-27.
G206
A
1674-8883(2016)24-0036-01
本論文為西安航空學院2015年校級科研基金項目“高校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研究”(項目編號:2015ky2220)的最終成果
徐劍鋒(1976—),女,陜西西安人,講師,西安航空學院宣傳部宣傳教育科科長,研究方向:大眾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