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勇
(唐山廣播電視臺,河北 唐山 063000)
?
當前新聞主播的語態把握問題分析
劉劍勇
(唐山廣播電視臺,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帶動了知識經濟時代的崛起,也促進了多種多樣信息的快速傳遞。現階段,信息、知識日新月異,這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必須對信息的傳播形式和內容等進行改革,對新聞主播的語態進行適當的把握,從而促進新聞業的健康發展,促進信息時代的有效崛起,對社會經濟產生極大的反作用。
關鍵詞:新聞主播;語態把握;問題分析
(一)說
說的主要表現特征為不依賴文字和稿件的提示,對思想感情進行準確的言語表達,在心理特征上表現在思維在先,言語在后。在信息傳播背景下,說主要出現在口頭語言的交流過程中,因此這種語態運用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并強調先思維后表達。由于人們在進行信息接收時,首先要對信息進行一定的思考,然后得出一定的判斷,最后通過口頭語言對整個分析結果進行適當的表達,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邏輯性和情感性,使得信息更加的生動自然。
(二)念
念的主要表達特征是以相關的文字和稿件為前提,然后對其中承載的信息進行言語表達,在心理特征上,主要表現在言語在先、思維靠后,體現在語言表達上,就出現了一種被動的過程,強調先用眼睛進行信息的整體接收,然后才有語言的體現。念對承載信息的文字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因此在進行新聞播報時要先結合書面的文字符號進行一定的大腦識別,然后通過信息傳遞進行有聲的語言播報,而不具有說的情感特征。
(三)播
播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態,是在廣播電視傳播方式的影響下形成的,它與說和念有著極大的區別,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事實上,播的語言特征是說和念的特征的結合,一方面,在接收信息時,它有效地結合了心理思考的過程,進行了信息的理性分析,實現了從眼到口的轉變,能夠實現大腦對信息的深度分析。另一方面,它要求在信息分析后對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文字檔案,從而承載了一定的有效信息。進行播報時,將念轉變成說,實現了二者的有效轉變和結合,能夠充分地滿足說和念的特征,強調眼、心、口的一致,是一種重要的新聞播報語態。
隨著新聞播報內容的不斷變化,必須在新聞播報的形式和語態上進行相應的變革,從而使之適應不斷發展的新聞業。在進行新聞主播的語態選擇時,必須遵循語言為節目內容服務的原則,使其適應和符合節目的主要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以進行語態的復合,豐富語態,充實節目內容。
(一)對角色定位進行轉變
新聞主播不僅是新聞信息的傳遞者,還是引導人們價值觀的向導,對人們的新聞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很多新聞播報員由于社會經驗的不足,在外出采編方便的鍛煉機會較少,因此無法很快地適應新聞發展的變化,往往容易陷入極大的被動中。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新聞主播必須首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不能僅僅依靠對強調的改變,還需要在定位后根據角色需要進行積極的學習和改變,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積極學習各種知識,朝著全面發展的主持人努力,從而掌握新聞播報的主動性,促進新聞事業的發展。
(二)對播音稿進行修改變革
在新聞播報形式中,播是一種綜合的語態,常常出現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因此,必須結合播的語態特征進行新聞播報的改革。由于播的語言形態結合了說和念的特征,因此必須重視播音稿在新聞播報中的地位和作用。播音稿的修改工作是一項基礎的準備工作,但是對于新聞播報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修改播音稿的過程中,要將稿件中出現復雜長句和生字詞弄懂,做好停連、輕重、換氣等標記,以確保在播音時能夠準確流暢地對新聞信息進行表達。但是在不斷變化的信息社會中,任何準備都不是絕對的,僅僅依靠播音經驗和技巧來完成播音的任務,會給觀眾造成順暢但空洞的感覺。因此,新聞播音員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應帶著一定的新聞敏感性來觀察生活、走進生活,不斷進行學習,使自己知識結構得到豐富,在拿到稿子后就能及時發現新聞的價值,從而向觀眾傳達具有內涵和思想的新聞信息。
(三)對傳播方式進行改變
傳播方式的變革是保證新聞業蓬勃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必須實現新聞播音員的轉型,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傳播方式。傳統傳播方式中,新聞主播主要以第三人稱的方式進行新聞信息的播讀,這種方式只是簡單的轉述,傳播方式以單向傳播為主,缺乏互動性,不能和觀眾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使得新聞傳播缺乏一定的意義。因此,對這種播音方式進行改革是播音發展的必然要求。新聞主播應將自己轉變為新聞主持人,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播音,實現單向傳播方式向雙向傳播方式的有效轉變,使自己具備進行訪問、分析、談話的多樣語態,不斷對自身素質進行提高。
在信息不斷發展的時代,新聞傳播必須行之有效,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為社會信息的傳遞作出貢獻。新聞播報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因此在進行播報時,必須進行全面完整的改革,尤其對于新聞主播的語態要進行準確的把握,以帶動整個新聞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廖一杰.對臺廣播語態風格初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9):136-137.
[2] 張更生,周亞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需要新聞學基礎——藝術院校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思考[J].大舞臺,2010(05):200.
[3] 成倍.新媒體語境下新聞主播思維能力的培養新路徑[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116-119.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10-01
作者簡介:劉劍勇(1974—),男,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廣播電視臺一級播音員,研究方向:播音主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