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央視《新聞周刊》欄目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 洋
(遼源廣播電視臺 公共頻道,吉林 遼源 136600)
?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雜志型新聞欄目的傳播特點
——以央視《新聞周刊》欄目為例
劉洋
(遼源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吉林遼源136600)
摘要:雜志型新聞欄目在媒介融合的視域下產生并不斷發展完善,經歷了傳統媒介之間的交融與新媒介的重新組合,日漸成為受眾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新聞大餐。本文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結合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欄目的案例,對我國雜志型新聞欄目的發展變化進行簡單分析,對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播特點做具體闡釋。
關鍵詞:雜志型新聞欄目;媒介融合;《新聞周刊》;傳播特點
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媒介融合成為雜志型新聞欄目發展變化的大背景。所謂媒介融合,最早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的,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1]媒介融合把紙質媒體同電子媒體的傳播優勢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資源共享對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從而衍生出多元化的信息產品,最終利用不同的傳播平臺傳播給受眾的動態過程。
作為電視新聞報道的形式之一,雜志型新聞欄目是指形式上固定化、板塊化、雜志化,內容上集新聞信息、新聞評論、新聞專題于一體,利用多種傳播方式引導輿論的綜合性電視新聞欄目。雜志型新聞欄目最早出現于美國,我國第一個雜志型新聞欄目是上海電視臺1987年推出的《新聞透視》,1993年開播的《東方時空》引發了受眾對電視新聞“雜志化”的廣泛關注。如今,《第一時間》《天下足球》《新聞周刊》等雜志型新聞欄目在熒幕上掀起了全新的浪潮。由其借助媒介融合之勢不難看出,電視新聞雜志化使中國的電視新聞由“默片時代”進入“報人電視時代”的深度化階段。[2]
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欄目是典型的電視新聞雜志欄目,自2003年5月開播以來,節目以一周新聞回顧的形式,對熱點話題、焦點新聞或新聞人物進行大盤點,將過去7天發生的新聞濃縮為一檔45分鐘的電視雜志欄目。以該欄目為例,來呈現我國雜志型新聞欄目在媒介融合的影響下,與其他同質節目的優勢所在和獨特的傳播特點。
雜志與電視的傳播形態相結合,彰顯了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混搭”。雜志以其深度化的文字、嚴肅性的話語模式,深受精英群體的追捧,而受眾接觸電視的“門檻”相對較低,使其日漸成為草根和大眾文化的代言人,電視聲畫兼備與雜志的深度性完美融合,為《新聞周刊》提供了完備的節目樣式。而網絡時代傳播價值的重構給《新聞周刊》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央電視臺組建網絡電視——CNTV、《新聞周刊》加入新浪微博和互聯網主頁的評論版塊等都為《新聞周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傳播平臺,突顯了網絡時代受眾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傳統電視節目的時空限制。為此類節目的發展營造了全新的傳播平臺和模式。
《新聞周刊》共設置五個版塊:“一周新聞回顧”是對一周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梳理和分析,節奏較快;“本周視點”是對一周中極具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評析,挖掘新聞的深層信息和傳播價值;“一周新聞人物回顧”是對一周內出現在鏡頭上典型新聞人物進行報道和評析;“本周人物”也是一種點評性質的版塊,主要對一周內呈現在鏡頭上具有代表性的新聞人物進行評論,更側重深度報道;“本周特寫”所占時間較短,采用快節奏的播報形式顯示多元的輿論氛圍,以故事化的語言揭示與新聞相關的背景或微觀事件。
不同于講求時效性的動態新聞報道類節目,雜志型新聞欄目在內容上更具廣泛性和多元化色彩,不僅要以選題的豐富性為基石,還要將復雜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在“內容為王,渠道并重”理念的指引下,雜志型新聞欄目除了在編排上滿足受眾的需求外,還要從內容上迎合受眾的品位。
(一)故事化的敘述
美國CBS的《60分鐘》欄目將節目的內容定位為“講給觀眾一個不知道的故事”,由此可見故事性是雜志型新聞欄目的制勝關鍵。《新聞周刊》的“本周視點”版塊極其注重故事化的敘述,在2016年1月9日播出的“為生育服務”中,畫面從2016年1月1日降生的嬰兒為切入點,介紹了國家全面放開實施二孩的政策。同時將鏡頭對準想要二孩的備孕媽媽,通過對她們的采訪了解他們想要二孩的原因,增強新聞的故事性。
(二)廣泛性與導向性并重
雜志型新聞欄目的選題堅持領導重視、群眾關心、普遍存在的原則,在新聞性的基礎上,兼顧社會性、評論性、趣味性和服務性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衛生、體育、科技等多個領域,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同時,在報道中要善于及時引導公眾對事件的看法朝正確的方向轉變,將“新聞匯編”和“輿論引導”有機統一起來。
總體而言,《新聞周刊》以關注百姓生活的硬新聞為主要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不同于一般的新聞節目,其本質在于深度評論。“本周視點”和“本周人物”則是體現深度、注重評論的重要版塊,深度剖析新聞事件,從多方觀點看法著手,深入挖掘節目與眾不同的見解。由白巖松擔綱領銜,以個性化的風采和綜合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以其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評論和解讀,成為這檔節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雜志型新聞欄目自創立之初,就具備了內容廣泛而深刻、形式自由而靈活、傳播手段多樣等特點,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此類欄目經歷了挑戰和沖擊,也獲得了機遇和發展。在眾多電視新聞欄目的競爭中,它以自己獨特的傳播優勢和節目風格引領受眾的新聞生活,在引導公眾輿論、把握時代潮流方面深入人心。憑借受眾意識的增強、品牌戰略的實施和整合營銷的施行,相信雜志型新聞欄目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途。
參考文獻:
[1] 陳國權.報業媒介融合的價值辨析[J].中國記者,2009(5):54-55.
[2] 王小海.走向深度:電視新聞雜志化因果探[J].聲屏世界,2004(7):10-12.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