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嵐
(作者單位:湘南學院)
“互聯網+”背景下民間工藝傳承和發展思路探析
陸 嵐
(作者單位:湘南學院)
“互聯網+”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對于民間工藝傳承及保護來說,應該善于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手段來實現,通過網絡化渠道和網絡技術手段來實現,不斷地對網絡化平臺進行有效拓展和延伸,從而最大化地進行民間工藝資源整合,不斷地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保護和傳承。
互聯網+;民間工藝;傳承;發展;保護
民間工藝是大眾的生活的民俗的藝術,是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民間工藝的內容極為豐富,主要分為微雕、陶瓷、布藝、木藝、果核雕刻、刺繡、毛絨、皮影、泥塑、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裝飾品和漆器等。民間工藝是我國優秀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較強的歷史性和社會性,包含著較強的文化特征。在文化產業化的時代大背景下,積極地促進民間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十分必要,努力地借助于互聯網手段來對民間工藝進行有效的研討,從文化內容入手,借助于多元化的互聯網渠道來進行文化工藝的保護,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隨著國家對于民間工藝藝術的逐漸重視,積極推進民間工藝傳承和發展工作成為了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如何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有效的工藝保護和文化傳播成為了決定文化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就目前民間工藝傳承和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民間工藝傳承和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傳統工藝文化藝術內容的流失,傳統文化傳播手段的落后性和低效性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民間工藝的有效傳承和保護。盡管隨著文化產業化進程的逐漸加快,我國民間工藝傳承和保護得到了較大的重視,且也開始注重利用多媒體及網絡化手段進行工藝保護,這樣能夠從根本上促進我國民間工藝的發展和傳承,對于我國民間工藝藝術內涵的延伸起到了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總體來說,目前,我國民間工藝傳承和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不少的短板,應該竭力地對此進行有效的權衡,不斷地促進我國民間工藝傳承和保護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讓這些藝術形式在新時期煥發出奪目的光輝。
2.1 有效拓展民間工藝藝術的傳播渠道
對于民間工藝藝術來說,借助于互聯網手段能夠有效的來拓展民間工藝藝術傳播渠道,從而不斷地提升傳播的有效性。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重點來對其抽象性進行深入地分析和討論,并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優勢進行推廣和宣傳,增加民間工藝的傳播效果。首先,互聯網的存在提升了民間工藝傳播的針對性,打破了傳統時間、空間和傳播途徑等方面的界限,從而更好地鎖定傳播人群,做到了有效的定向傳播,這樣就能夠保證民間工藝藝術傳播的便捷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大大地拓展了民間工藝的傳播范圍和面積,對于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網絡手段的有效提升,各類的網絡化傳播平臺得到了較快的傳播,比如PC端、Web端、APP等各類的軟件等都為民間工藝傳承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渠道,從而有效地提升了民間工藝藝術的輻射性和傳播力。
2.2 保證了民間藝術作品的傳播速度
“互聯網+”背景下,民間工藝傳承和發展,最大化地保證了民間藝術作品的傳播速度,從而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傳統傳播觀念中,民間藝術作品僅僅局限于靜態的展示,缺乏對于藝術價值、工藝流程等方面的動態展示效果,這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工藝作品的傳播和發展。而通過網絡化技術的有效滲透,充分地來對其歷史價值、形成發展、藝術特點、文化信息等進行必要的展示,利用更加快捷性、高效性的網絡技術來推進作品傳播體驗,保證了優秀工藝作品與社會大眾的交互性和互動性,從根本上促進了民間藝術文化作品與現實的交接性,這對于充分拓展民間藝術作品的傳播空間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2.3 強化了民間工藝藝術的傳播效果
新媒體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新媒體可以有效地綜合音頻和視頻等技術對民間藝術作品產品進行多方位展示,對民間工藝藝術作品進行全方位詮釋,從而來給人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語音、動畫和視頻等電子傳播科技手段的實現,讓抽象靜止的文字圖片變得更加鮮活,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為民間工藝藝術營造了更多的展示空間,使其富有動態的畫面感,這對于提升民間工藝藝術的傳播范圍具有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對于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來說,必須要不斷地來對其進行畫面感的呈現,從而來強化社會大眾對于民間工藝藝術的認識效果,不斷擴大民間工藝藝術的傳播,這樣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優秀傳統民間工藝文化的現代化融入。
2.4 促進民間藝術傳播中的互動性
民間藝術是一種活態的文化生命力,所以要想讓傳統民間藝術在新時期得到最為有效的傳播,就必須要促進民間藝術傳播中的互動性,更好地保證傳統藝術文化與時代發展的有機結合。將互聯網技術有效的引入到民間工藝的傳播中去,不斷地強化人與人、人與物的聯系與交流,從而不斷地讓民間藝術作品呈現出較強的畫面感,只有這樣才能夠被人們更加深入地解讀,促進其文化意義和精神價值的有效傳播。總而言之,互聯網技術對于民間工藝傳播和傳承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在新時期散發出新的生命力,從而更好地保證我國文化遺產的有效繼承和弘揚。
3.1 借助于互聯網實現民間工藝文化資源整合
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技術,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展示和研究各類民間工藝的信息,從而來構建其網絡化的信息資源整合平臺,更好地來對民間工藝進行有效的保護和整理。第一,應該分門別類地對于傳統民間工藝文化進行有效匯總,如微雕、陶瓷、布藝、木藝、果核雕刻、刺繡、毛絨、皮影、泥塑、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裝飾品和漆器等,都是不同地域下民間文化的集中體現,可以地域、時間、風格等為要素進行有效劃分,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來對之進行生動化的呈現,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民間工藝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第二,善于充分地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對于民間工藝資源進行優化,可以通過拜訪民間老藝術家等方式,將真實有效的文化資源拍成宣傳片或者整理成電子版的書籍等,這樣能夠對民間工藝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播和保護。
3.2 依托于網絡手段打造民間藝術傳播平臺
依托于網絡手段打造民間藝術傳播平臺,從而來從根本上來對民間藝術進行廣泛地傳播,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傳統文化的輻射面積,為傳統文化的新時期生存提供有效的條件。第一,有效打造民間工藝傳承網站、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網絡文化社區、打造區域性民間工藝文化APP等,不斷促進傳統民間工藝的有效傳承和保護,以此來最大化地促進民間工藝地有效傳承,拓展其受眾范圍,從根本上實現對于民間工藝的有效保護,增加其時代競爭力;第二,構建專門化的民間藝術網絡化系統,集欣賞、學術、交流、宣傳和購買等于一體,從而來善于借助于網絡化的渠道,為民間工藝發展和傳承提供更多渠道,從而來讓民間工藝得到最大化地推廣。
3.3 構建民間工藝保護數字化博物館
充分地利用網絡化技術手段來進行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從而最大化地提升民間工藝的傳承和保護,為我國傳統文化遺產的新時期發展做出有效貢獻。首先,積極地推進信息技術手段的革新,對于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進行充分而有效的研究,不斷地提升傳統文化工藝的技術化,這樣能夠最有效地實現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努力地開發多媒體虛擬場景建模技術、VR多媒體虛擬場景交互展示技術、數字化博物館的資源管理等,從而實現對于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保證民間工藝的有效保護和傳承,這樣可以在根本上促進傳統民間工藝文化與時代的結合。其次,應該充分地對人力、物力和文化資源進行有效調整,建立資料性的符號庫和素材數據庫,按其圖形符號、題材內容、風格樣式等特征進行歸納分類。此外,應該構建其數字化博物館的基本模型,保證此數字化博物館的展示功能、管理功能、交流功能和交易功能,從而來達到民間藝術的宣傳目的。總而言之,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對于全面展示民間工藝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必須要充分保證技術投入,為民間工藝文化發展提供有效的藝術支撐。
3.4 促進民間工藝文化產業化運作
在文化產業化日益繁榮的今天,積極促進民間工藝文化產業化運作,讓民間工藝在新時期的文化氣息和文化土壤中得到最有效的生存,為我國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提供更多有效的機會。在這種背景下,應該借助于互聯網渠道來對民間工藝文化信息、國家文化政策、文化產業化發展路徑進行有效的更新,并善于通過網絡手段來對國外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實時報道,這樣能夠有效的保證我國民間工藝的傳承,從而為時代文化進步指明道路。此外,還應該借助于網絡化發展,促進民間工藝電子商務發展,巧借O2O模式來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進行有效的運作,在傳播優秀文化理念的同時,更進一步地保證了文化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為時代民間工藝文化的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文化價值,為其今后的發展和傳承創造條件。
“互聯網+”背景下,民間工藝文化保護存在著很大的生存發展空間,在根本上促進了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和發展,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合具有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應該巧妙地借助于互聯網的優勢來進行有效的民間工藝保護,借助于互聯網實現民間工藝文化資源整合、依托于網絡手段打造民間藝術傳播平臺、構建民間工藝保護數字化博物館、促進民間工藝文化產業化運作等,從而為我國民間工藝的傳承和保護提供多維化的渠道,不斷地促進民間工藝的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和時代更好地接軌。
[1]杜鶴民,楊君順.基于新媒介藝術的民間工藝保護研究[J].電影文學,2008(4).
[2]陳峰.民間藝術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傳播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4(16).
陸嵐(1973-),女,上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