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遠廣播電視好新聞評選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于海艷?
(作者單位:廣東清新廣播電視臺)
如何在新聞精品評比中脫穎而出
——以清遠廣播電視好新聞評選為例
于海艷?
(作者單位:廣東清新廣播電視臺)
新聞精品是新聞性、思想性、藝術性高度融合的新聞作品。在新聞精品評選活動中,哪些是評委在選拔優秀新聞作品時重點關注的內容?什么才是新聞精品作品必須具備的品質?本文以清遠廣播電視系統好新聞評選為例,提出如何規避新聞精品創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新聞精品在評選中脫穎而出。
新聞精品評比;語言表達;題材
2012年1月15-16日,筆者有幸成為2015年度清遠廣播電視節目獎的評委。第一次以評委的身份和高度來審視整個清遠市送評的廣播電視新聞作品。
新聞獎是采取淘汰、篩選推薦、投票的方式進行的。2015年的清遠廣播電視節目獎,電視組評委共五人,在評選時,五名評委先審看同類作品,然后根據獲獎比例,首先各自推薦淘汰作品。例如,電視短消息,共有22件送評作品,根據方案,要評出一、二、三等獎共13件,也就是說,第一輪要淘汰9件作品。評委闡述理由,各自推薦淘汰的作品,達成一致后,再由評委各自推薦、投票選出一二三等獎。
在評審中,筆者總是聽到省里專家的各種惋惜聲:“挺好的作品,就是這個標題沒概括好”“這個詞怎么用在這里了,太不準確了”“這個題材也太老了”“這是什么導向,要把觀眾引向何處?”歸結起來,在第一輪就被淘汰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2.1 導向立意有偏差
例如,《清遠的哥改行開黑車,網上叫板交通局》,雖新聞性、時效性都很強,但在采制過程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反映黑車司機公然叫板交通局及網友的圍觀,側面上,似乎對這種行為給予支持、鼓勵。只有在主持人最后的點評中,對這種行為表達反對立場,立意導向存在偏差。
2.2 語言表達不規范
例如,同屬社區矯正類題材,清城區的《屢拒接受社區矯正 源潭八旬罪犯被撤銷緩刑收監執行》,連州臺的《援手幫教喚回囚子生的希望》,在創作手法上,清城區以時間為線索,多角度采訪,呈現出八旬老人被收監的過程。而連州臺則通過記錄一名矯正人員對一名罪犯的悉心關懷,讓其由心灰意冷到立志做一名遵紀守法、對社會有用的合格公民。故事性強,體現出黨委政府對囚犯的人文關懷。但是,題目中的“囚子”引起評委的質疑,經查詢,雖然網絡里有“囚子”這樣的表述方式,但現代漢語詞典里,規范為“在監獄里關押著的犯人為囚犯”,并沒有“囚子”一說。因標題語言表達不規范,盡管作品很好看,但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另外,電視專題《抗擊黃龍病》中,有一句“為了弄清楚在此次砍果樹運動中的更多細節” ,其中的“運動”一詞表述不準確。《掛扶干部黃建忠的520》,乍一看標題,不明白520表達什么意思。看了新聞才知道,原來,5月20日強降雨期間,掛扶干部轉移安置群眾,作者想通過520“我愛你”的諧音來表達掛扶干部對群眾的愛護。
2.3 同期聲字幕不準確
現在,有很多臺都有粵語節目,這無可厚非。但在采訪同期聲的字幕呈現上,要用規范的漢語言語序來表達。例如:“一千七八”,應該是“一千七八(百元)”,“有老有嫩”,應該是“有年紀大的,有年紀小的”。
此外,還有一些技術性問題,如采訪聲的采集用的是前麥,聲音不清晰,很雜,畫面質量差,有些畫面沒有用腳架,不穩定等。
這次評比,電視長、短消息,電視新聞、專題,電視文藝五大類共有9件一等獎,為何這些獲獎作品能夠脫穎而出?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3.1 大主題,小切口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英德臺選取參加閱兵式的95歲抗戰支前模范何秀英,拍攝記錄下她參加閱兵式后的自豪與喜悅。將何秀英老人于相關的影視資料和歷時文獻圖片結合在一起,讓人身臨其境。通過對比,展現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為了民族的自由與解放,勇敢抵御外敵的崇高獻身精神。
從小切口入手,表現社會大主題。如電視消息《清遠實施“互聯網+精準扶貧”》,以連山大肉姜豐收卻難賣為切入點,通過電商眾籌項目,為連山直銷生姜找銷路。事件雖很平常,但聯系到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三五”規劃中提及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出通過互聯網幫扶這一新舉措,是提高扶貧實效的一種創新。大的主題從小切口進行報道,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電視短消息《我市首張“三證合一”工商營業執照今日頒發》,則以從事航道工作的湯先生為切入點,及時捕捉到社會熱點,并用動畫特技手段,融入服務內容,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主流價值觀。
3.2 貼民生,引共鳴
踐行“走轉改”,深入群眾挖掘新聞素材,報道老百姓切實關心的民生問題。當前,廣大農村地區多為老人小孩看守,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農村想搞建設,沒個牽頭人、沒有資金是不行的。電視消息《大南村:微信牽手 助力村建駛上快車道》,記者通過記錄大南村籃球場竣工,村民理事會理事長梁金灶通過手機微信直播竣工過程的事,挖掘出大南村通過微信這一新鮮事物,成功激發起外出打工年輕人參與村建的熱情,使村民抱成團,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故事。記者也就地取材,運用手機微信,與遠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現場采訪,融入感強,畫面生動,也充分發揮出電視新聞的特色。大南村的這一做法可以在各地推廣復制,能夠讓受眾產生共鳴。
3.3 有生活,接地氣
題材鮮活,有生活、接地氣的作品受到歡迎。如電視專題《“村晚”總導演》,通過理事長陳錦秋籌辦鄉村春晚的故事,展現出農村建設的新風貌。專題片人物個性突出,無論是語言、畫面,還是后期編輯都很樸實。例如:陳錦秋在審看節目時,覺得節目不夠好看,語言表達為“大家笑一笑,差點表情”、“等一下,我看不見牙的就取消你們的資格”、“肥婆,笑啊”這些樸實的語言和畫面,引得現場評委大笑。這類題材接地氣,生活味道濃的作品,無需配樂煽情,都很打動人心。
4.1 題材同質,想獨有題材很難
這次評審,筆者感受最深的是,各臺的題材都是大同小異。
例如,在短消息的22件參評作品中,有兩件同屬金融服務方面的題材,在27件電視消息作品中,有兩件同屬社區矯正方面的題材,有兩件同屬暴雨類題材,有兩件同屬好人類題材,而在23件電視專題、紀錄片參評作品中,有三個臺關注了留守兒童,題材同質化現象嚴重。
啟示:雖然同質類題材的新聞比較多,但受到歡迎的是那些角度新、采制精的作品,比拼的是語言表達和創作手法,因此要在畫面表達和后期創作等多方面提升記者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以什么角度做同一題材新聞?要更熟悉中央政策,給予記者更有用的指導。
4.2 鄉村題材受歡迎
這次評審中,大時政類新聞很少,《我國首個世界珍惜動植物種源基地在清遠動工》是其中之一,但僅獲三等獎。評審中,更多的是貼近群眾的民生類小題材新聞,尤其是農村類題材的新聞很受歡迎。如《西岸鎮首創農事服務“超市” 讓農民做起“甩手掌柜”》、《陽山:山區患者輕點鼠標即可求診升級醫院專家》、《村規民約出發一視同仁 村民遵守更自覺》等等,這些新聞,讓人看了有新鮮感、有趣,耳目一新。
啟示:今后,要多組織記者到農村,走進群眾生活里,去感受和體悟群眾的內心感受,發掘更多農村的新人新事,做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
4.3 短消息類突發事件欠缺
這次評審,具有短小精悍、實效性強、節奏快等特性的短消息很少。一般情況下,我們知道短消息多為突發類新聞。但在本次評審中,屬于此類題材的只有一條消防救援,一條省道搶修,一條保安救溺水兒童的消息。而消防救援的是消防官兵自己拍攝的,保安救溺水兒童用的是視頻監控畫面,過后補的采訪,沖擊力都不強。
啟示:加強與消防、公安、武警、安監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培訓好他們的工作人員,讓他們更熟悉用電視語言表達。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1]桂敬一.多媒體時代與大眾傳播[M].劉雪雁,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2]陸揚,王毅.大眾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01.
于海艷(1982-),女,吉林榆樹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