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娜
關于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思考
□葛長娜
隨著我國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步增大。加強高校的創業創新教育、促進大學生自主地創業創新,成為解決高校大學生就業安置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本文圍繞高等院校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問題,論述重要意義,分析存在問題,總結構建原則,提出對策建議,希望對高等院校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能夠有所借鑒。
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
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正在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一方面給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另一方面由于規模增長較快使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峻,壓力逐步增大。通常要解決好就業,一種方式是以經濟的增長創造更多崗位安排就業,另一種是讓部分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或成立創新機構,自行解決個人與他人的就業安置問題。
目前,單靠以加快經濟的增長速度的方式,無法滿足社會就業安置的需要,加強高校的創業創新教育、促進大學生自主地實現創業創新的目標,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安置問題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一些高等院校積極探索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既取得了一些積極的進展和成效,又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不足,與實現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的形勢任務要求不相適應。本文簡要論述了高等院校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了高等院校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高等院校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的基本原則、路徑與對策。
創業創新教育是高等院校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育形式,需要將學習、創新與創業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創業與創新必需的核心素質和能力,具有長期性、早期性、普及性及正規性等特點。因此,加強高等院校創業創新教育的體系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
1.有利于樹立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理念與創新意識
高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能夠有效地將專業課教學與創業創新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通過邀請校友學長、知名企業家及政府官員等,以講座與論壇方式現身說法,充分利用創業創新的實踐機會,積累創業創新經驗,增強信心,鼓舞士氣,增強創業創新的理念和意識。
2.有利于構建大學畢業生創業實踐的載體和平臺
開展創業創新教育,能夠向高校大學生提供把專業知識教學應用于實踐的平臺,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能夠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將所學知識轉化成社會生產力,使個人創業創新理念、能力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匹配,探索和積累操作經驗,提升專業知識的教學,推動知識結構的更新,實現專業教學成果與創業創新教學相互促進。
3.有利于提升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高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使創業創新團隊中的全體成員,能夠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增加大學生融入和依靠團隊的個人體驗。開展創業創新教育,能夠磨煉高校學生的抗壓力,便于其盡快適應環境,增強心理調整能力。同時,創業創新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其工作實踐和實際操作能力。
近年來,國內一些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實踐,推進創業創新教育體系建設,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與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形勢要求不相適應。主要體現在:
1.對創業創新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
相當數量的高等院校對于創業創新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缺乏認識,重視程度不夠,支持力度不大,僅僅將其作為大學生畢業前就業的一項指導內容,認為應當以課外時間為主。而部分重視創業創新教育的院校,通常只是局限于組織開展創業活動與創新競賽活動的層面,而此類活動僅是少數學生參加,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只是旁觀者和局外人。
2.創業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
有些高等院校將創業創新競賽當成創業創新教育,導致創業創新教學過程缺乏系統性,發揮創新創業課程導向作用不夠,沒有很好地將創業創新教育和專業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活動形式較為單一,沒有建立相應的創業創新課程體系,基礎教材及評估體系不配套,導致創業創新教育在高等院校教學中處于邊緣化的地位,相關教學的方法、形式及內容與大學畢業生的需求不相適應。
3.師資力量對創業創新教育的保障不夠到位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整體數量不夠、缺編較多,創業創新教育人才引進難度比較大,現有師資力量疲于應對,無法滿足創業創新教育工作。現有師資隊伍的結構不盡合理,國際上從事創業創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多數是有著投資與創業經驗的經理人,對企業經營工作十分熟悉,而國內高校即使設立了創業創新課程,由于負責教學的教師大多出身于高校,沒有創業創新經驗,教學工作多為理論講解。
4.創業創新實踐教學環節較為薄弱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實踐機會不多,實踐活動在時間安排、場所資金、設備技術及信息等各方面多數高校差距較大,面向全體在校生的實踐訓練開展得還不夠,普及程度不高,創新成果在教育實踐中轉化率還不夠高,還不能給大學生創造必要的條件。
1.注重創業創新教育的導向性
當前創業創新教育在價值理念上導向作用不明顯,存在著功利化的教學傾向,在教學活動的運作中通常只是為了競賽而競賽。所以高等院校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目標,把敢于承擔社會性責任、甘于奉獻的品質等教育理念,始終貫穿于課程的教學規劃及人才培育的整個過程當中。
2.注重創業創新教育的交融性
高校的創業創新教育不能與專業知識教育相互脫節,必須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從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關系看,專業課程教育是創業創新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創業創新教育則是專業課程教育的深化和應用。因此高校要把創業創新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融入、共同發展,提升大學生的綜合創業素質與創新能力。
3.注重創業創新教育的過程性
當前高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的教學對象多為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生,而教育教學的時機多選在即將畢業的前一年,這種教學方式和過程具有應季性、短期性的特點。而大學生的創業創新素質和能力形成是一個長期培養、逐步提升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高等院校必須將創業創新教育納入到人才培育的整體規劃,貫穿于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統籌考慮、分步實施,不能急于求成。
4.注重創業創新教育的層次性
分類分層施教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一條重要原則,創業創新教育要取得成效,同樣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因此高等院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教學工作,必須針對大學生未來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的不同需求,針對大學生在志向、興趣及個性等差異,精心設計和實施課程內容、實踐環節和活動安排,滿足不同教育對象在創業創新上的發展需要。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各級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站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高度,深刻認識創業創新教育對于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培育高素質的經濟建設人才的重要意義,思想上應當高度重視,將其列入重要日程,統籌協調、整體規劃,面向在校的全體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緊密結合,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科技創新實踐工作格局,確保創業創新教學目標的實現。
2.強化師資,優化課程
高校要積極打造通曉創業創新教育理論和企業運營管理的復合型教師人才隊伍,一方面要強化對在職教師的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可安排其在企業中掛職,提升實踐經驗與實戰能力,另一方面聘請創業創新的知名企業家及成功人才擔任兼職講師,提升教學效果。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打破各學科、各專業的限制,建立健全不同的層次、學科及專業的高校創業創新教學課程內容體系。
3.注重實踐,建好基地
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加強與企業及政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全面推進校企合作,積極建立與特色專業相配套的創業創新實踐教學基地,進一步探索創新和創業實踐活動,健全學校、省、國家及國際等四層競賽選拔機制,給大學生創業創新的能力測試、相關項目的評估及創業創新項目的孵化等,創建實踐的載體和平臺,幫助其積累創業創新的實踐經驗,逐步提升創業素質與創新能力。
4.立足服務,強化保障
高校要著力建設創業創新教育的服務保障體系,加大在教學基礎材料、資金資源及教學場所等各方面支持力度,強化縱向化的拓展,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選擇優質的創業創新項目,積極扶持、鼓勵創新,使高校真正成為學生開展創業創新活動的助推器與孵化器,為高校創業創新教育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思想活躍、知識豐富、富于創業激情和創新潛力的群體,高等院校加快構建創業創新教育體系,對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的建設工作,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和推廣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健全工作格局,優化教育資源,打造實踐平臺,完善保障機制,不斷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薛慧.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4, (3):65-66.
[2]劉振忠,周靜.高等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其實踐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3,(21):55-56.
[3]李艷波,劉松先.基于卓越應用人才培養計劃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3,(1):65-69.
(編輯:郝 嬋)
本文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年度校級教研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編號:GWJY2015061)的研究成果。
G647.38
A
1671-0568(2016)23-0014-02
葛長娜,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務處助教。研究方向: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