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6-03-02/ 第06版面/關注中國
美國《新共和》雜志2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古怪“建筑的禁令是一場全球實力游戲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大膽乃至古怪建筑的聚集地。這些吸引眼球的龐大建筑最早出現時,是作為中國宣示成為世界舞臺上大玩家的一種方式。但如今,北京已改變路線,要求停建“古怪”建筑。這種轉變不僅清晰表明中國對自身的新定義,還彰顯對本國未來的雄心。
近來中國下發文件,禁止建造“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的建筑,號召建造“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媒體稱此舉旨在解決日益緊迫的城市化窘境,包括擁堵和霧霾等。但出臺該政令的意圖似乎并不僅限于此,還與北京近來提倡厲行節約和重振傳統價值觀等密切相關,在中國持續反腐并擔心經濟放緩之際,這些任務正被賦予更重要的意義。
中共向來能敏銳意識到建筑的宣傳價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認為新的意識形態需要新的建筑,中國古代建筑一度被蘇聯風格的公寓樓和莊嚴禮堂所取代。幾十年后,隨著各級政府批準建造“明星建筑師”們設計的昂貴顯眼建筑,北京奧運會——中國成為全球領軍者的初次派對——前后是該國“古怪”建筑的繁榮期,這些建筑還“兼任”展現中國超級大國地位的豐碑。同時,地方官員們將政府大樓建成令人聯想起實力和聲望的標志性建筑:白宮、凡爾賽宮……盡管這些山寨建筑遭到嘲笑,但它們是中國后改革時代特定時期的寫照。
如今,北京的要務再次發生改變,“致富光榮”被“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取代。禁建“奇形怪狀”建筑的新決策表明,中國正切實強化反對奢華浪費的戰斗。但政府推出改變城市天際線的新政,并非只是試圖贊美文化傳承或改進城市建筑美學外觀。相反,這代表著中國正在改變本國與其他超級大國之間相對地位的觀念。就如何看待本國發展而言,北京有關建筑理念的逆轉似乎蘊含著更大信息:這個國家已走過需要外國“輸入”的階段,比外人更熟諳如何處理本國事務。中國將成為領軍者,而非追隨者?!ㄗ髡弑劝部?middot;博斯克著有《原始副本——當代中國的建筑模仿》等書,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