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新時代教師“應有所為”并“大有可為”。《新課程》雜志作為教育航程中的一盞明燈,始終致力于照亮教師前行的道路,引領教育理念的創新與實踐。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多措并舉推動教師教育全面振興發展,為我國教師教育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同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將推進教師教育改革上升到振興行動計劃層面。新時代,教師應當在更高格局定位、更大使命擔當中以“國之大者”的戰略眼光走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章論述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大規劃目標。其中,“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方面,對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在國家戰略賦權的情況下,教師在自我發展過程中,應當把握好“三窗”,即科技生產力形態演變與教育優先發展的機會之窗、中央權威領導與國家有效治理的政治之窗、科技政策堅持問題導向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問題之窗。這“三窗”既是挑戰之窗,又是機會之窗。教育者只有將個人發展置身于社會之中,瞄準時機、明晰定位、強化意識、提高素養,才能塑造成為“全能型”教師,游刃有余地面對社會對教師提出的各種要求和挑戰。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要求從整體上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明確提出要實施名師名校長領航計劃,培養造就一批引領教育改革發展、輻射帶動區域教師素質能力提升的教育家。不難看出,教師教育不斷地面臨著提檔升級的現實要求。教師為此應該著力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者”,即為堅守者、引領者和協同者。具體而言,首先要根植育人理念,做高質量發展的堅守者。其次要追求卓越目標,做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最后要樹立整體格局,做高質量發展的協同者。
涂爾干認為,“教育介于藝術與科學之間?!毙聲r代的教育方針政策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行動指南。教師應深刻理解這些方針政策的內涵,在理論上要將“教育學”與“教授學”相結合,在實踐上更要同時兼顧“學術性”與“藝術性”,以此來共同探索教育的未來,為培養新時代的優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簡介:李艷莉,女,山西平定人,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史、成人教育基本理論。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多部,主持、參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多項,獲山西省“百部(篇)工程”獎一、二等獎及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