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6-03-03/ 第15版面/國際論壇 /作者:甘犁
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亮點。2015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數據表明,我國超過7000萬家小微企業對GDP的貢獻度為30%,提供2.37億個就業崗位。然而虧損小微企業比重由2013年的6.2%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26.2%,盈利的小微企業占比也從78.2%下降至49%。究其原因,36.3%的受訪小微企業主表示“稅負較重”。筆者為此建議將營業稅起征點由營業收入每月3萬元提升至每月10萬元。
小微企業稅由營業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土地稅等組成。如果和上市公司做比較,小微企業實際納稅負擔確實不低。一方面,個體工商戶納稅額在營業收入的比重是6.7%,法人小微企業則為3.9%,上市公司僅2.5%。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納稅額占總資產比重只有0.5%,而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3.4%和5.7%。
起征點是小微企業財稅政策的核心問題之一。起征點提高以后有兩個效果:一是企業經營成本降低,存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企業退市情況減少;二是減免納稅額后,企業會擴大生產經營,就業人口隨之增加。
總體來看,中國每個行業的小微企業出生率都超過死亡率,基本上是當900萬個小微企業退出市場時,就會有1400萬個小微企業閃亮登場。而企業死亡率與銷售額緊密相關:在月收入5萬元至20萬元人民幣區間,銷售額越小,規模越小,死亡率越高。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每增加1%,小微企業死亡率就上升0.03%。
2014年10月,小微企業營業稅起征點從營業收入每月2萬元提高到3萬元。在拉低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這讓小微企業死亡率從16.82%下降至16.78%,就業人口新增了83萬,相當于政府用5萬元來增加了一個就業,成本遠低于通過固定資產投資來拉動就業的成本。如果通過固定投資,70萬元只能新增一個就業崗位。新增83萬就業人口創造的GDP是669億,占總GDP約0.11%。同期稅收收入減少440億,相當于每放棄1元的稅收會得到1.5元GDP增長。
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將起征點從3萬元提高到5萬元,將增加96萬個就業崗位,GDP會增加0.12個百分點。而隨著起征點的提升,死亡率遞減,起征點達到10萬后,企業死亡率下降的速度就趨于平緩。
若將起征點從3萬上調至10萬,雖然政府會減少1589億元的稅收收入,但GDP將增加2287億元,意味著國家減少1元的稅收可以帶來1.44元的新增GDP。減稅不僅會進一步拉低小微企業死亡率至16.74%,更可為社會提供284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單位新增就業成本為5.6萬元。企業在稅負減輕后,能有更多資金進行創新,將拉動約0.36%的經濟增長。▲(作者是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整理自作者在《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研究報告》發布會上的演講)
環球時報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