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陽明
(江西省南昌縣南新中學)
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蔣陽明
(江西省南昌縣南新中學)
政治屬于文科內容,又可細分為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等幾大部分,考試的要求以及文科屬性導致了政治有很多需要背誦的內容,傳統的教學基本以學生最終背誦下知識點為最終目的。新課改要求改善傳統教學方法,其本身又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其中在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幾個方面對于初中政治教學改革有著特別的意義。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探究提升初中政治課題課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新課標;初中政治;課堂效率
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教學觀念,用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去探究教材,形象化知識點使學生對政治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要求自主性培養、合作模式學習以及個人素質的提高三個方面有所進步。具體來說,在初中政治課上,課程內容需要更加生活化并且利于理解;課堂實施需要手段豐富多樣,小組合作學習、實踐學習等方式相結合;課堂評價應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
首先,重視教材的內在邏輯。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按部就班的一節課接著一節課講,忽視了章節知識的整體性與系統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政治是分為單元、課、框、目四個層次,很多教師忽視了單元,而直接講解課,例如,在政治生活課本中,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包括第一課與第二課,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包括第三課與第四課,而教師講解的過程中,通常只是在第二課《公民的政治參與直接》講解完成后,直接開始講第三課《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并沒有對上一單元的內容進行總結,同時也沒有告知學生這兩節課屬于不同的單元,教師不重視,學生更加不會重視,這樣會導致學習的知識缺乏系統性,缺乏邏輯關聯。
其次,注重學科間的聯系。初中政治內容較為淺顯,很多內容都是點到為止,但是如果僅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話,學生很難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因而需要教師對一些知識點背景做介紹,正所謂政史地不分家,在這里體現得較為明顯。例如,在政治生活第六課第一框“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里涉及新中國成立前的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以及買辦利益的團體,他們企圖維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里講的是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這里可以援引一些歷史知識,反映當時社會各階級對于這種政府的看法;第二種是中間派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他們希望復制西方的歷史,忽視了中國社會的現實,由于資產階級的力量過于弱小,導致這種努力失敗了,最后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新中國,這里需要介紹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以及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的政治走向,讓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溫故知新,建立邏輯網絡,進而增加學習效果。
第三,挖掘教材內部潛力。教材上除了重要知識點外,還有很多內容可以挖掘,例如,每框的引言中都會設有一個問題,但是一般都沒有明確地寫有答案,細心的教師會發現,這種問題的答案時常也是考試的知識點之一,因此對于教材中設有問題卻沒有答案的題目,需要精心整理標準答案,以供學生準確回答。在政治的習題中,有根據材料回答問題一項,實際上在教材上每一課結束后,都有對應的“相關連接”,在日后做題中所遇到的材料題,都是源于此,因此學會分析教材上的材料,是解答材料題的關鍵。
教學方式生活化,以生活周邊有關的政治經濟哲學現象作為引導。教育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適應社會環境,生活化教學本身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當教育滿足了生活的需求,并為之服務,才能有著現實意義。政治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政治需要把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機結合,進而闡述服務于社會生活的知識點。政治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課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展開生活實踐,例如,在樹立正確消費觀一章中,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消費心理,諸如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以及求實心理,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消費觀也是正處于萌芽階段,在講解本章節時,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買衣服的喜好要求,有的學生是完全遵從父母的意見,有的學生追求時尚,有的學生追求儉樸,從學生生活消費中作出總結,鼓勵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
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基礎,鼓勵自主學習。蒙臺梭利教育法有句名言:“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政治學科的知識點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切實地把這些知識點融入生活之中,政治課所教授的內容是公民政治經濟生活的常識,因而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政治,生活中的經濟。例如,在“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這一課中,我們可以把學生按性別、興趣、能力進行合理分配,然后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你了解的國家有哪些,請盡量多地列舉;你都知道哪些國際組織,而中國又參與了哪些國際組織;你知道中國是哪年進入聯合國的嗎,在中國進入聯合國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故事值得我們回憶……學生通過互相探討、互相補充,盡可能多地回答上述問題,這樣讓他們成為本節課的主人,當學生完成上述問題后,教師做總結性發言,在學生列舉國家后,教師補充主權國家應有的權利,在學生列舉國際組織后,教師補充這些國際組織的類型,學生關于聯合國問題的發言結束后,教師具體講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艱辛歷程。只有重視交流,強調總結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
課堂評價是雙方面的,對于教師來說,政治課堂首先需要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政治教師的價值觀念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次,生活化案例需要具備實效性、趣味性以及準確性,政治生活本身便是強調實效的,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英國曼切斯特時,曾同著名球星阿奎羅以及英國首相卡梅隆合影,這被譽為史上最強自拍的合影,體現了我黨新一代領導人的親民形象,這樣的例子不但時效性強,更對喜歡足球的中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以此為例引出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課題,無疑會事半功倍。
對于學習的課堂評價來說,應該將知識點的掌握、課堂參與程度以及思想素質三者相結合。政治的知識點本身枯燥乏味,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去創作學習中的樂趣,進而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找到釋放自己思維能力的空間。把政治課變為生活中政治事例的講堂,讓學生從對生活的思考學習到抽象的政治知識,變“被動教”為“主動學”。
總之,在初中政治的學習過程中,要告別過去機械講解,反復背誦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挖掘教材深度,注重政史地的關聯,幫助學生橫向學習各科;重視教材的內在邏輯,整個政治的知識點應是一張網絡結構圖,而不是單一的知識點;注重挖掘教材深度,人教版的教材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已經證明了其對初中生的實用性。課堂實施方式要人性化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同時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在課堂評價上以知識點掌握為主,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1]邢巖.以小組合作方式促進學生自主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2011(02).
[2]黃光揚.新課程與學生學習評價[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