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紅梅 田景權
(重慶酉陽第三中學校)
淺論在新課改目標下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的轉型
冉紅梅 田景權
(重慶酉陽第三中學校)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理念。因此,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出具有一定研究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方法。結合多年的生物教學經驗,就如何實現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的變革提出了幾點看法。
新課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改進策略
生物作為一門重要性愈加凸顯的學科,已經納入了學生考核的體系之中,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全面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如何創新我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重視起生物課程的同時,逐漸培養他們的興趣,進而愛上生物,學好生物,這是我們生物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的方向。筆者已經從事了多年的生物教學工作,見證了生物學科的變遷和不同學生的特點,僅就如何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進初中生物教學策略談一談看法。
提高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探究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在教育教學中增加師生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互動中逐漸掌握學習的主動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會急于見解知識點,而是通過一定的情景引入當天所學內容,并通過簡單實驗的方式和學生一起探究生物問題;在課下,我會通過一些生活現象和學生溝通生物知識。在這樣的互動中,師生互通有無,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生物教材的安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較于傳統的教材,新課標生物課本更加注重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而系統的知識結構被弱化了,倘若教師只放眼于考綱要求的話,對學生今后的生物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結構體系,夯實他們的基本生物知識必不可少。生物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識,如,組織、器官、系統等概念,反射弧組成,關節結構等仍舊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沒有這些知識做基底,任何實驗探究能力都是空談。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作為一名工作在前線的生物課程的基礎教育工作者,也應該順勢而為,反思和變革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