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6-03-05/ 第03版面/特別報道 /作者:李馳

2016年1月,陸宏翔在聚貿·四川館上線儀式上接受媒體采訪。
“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這些“兩會”關鍵詞折射出,中國經濟迎來了更為關鍵的發展周期——基于發展方式與增長模式的轉變和升級。其中,實體經濟與跨境電商的有效互動,無疑是時下最引人注目的熱點之一。與往年有所不同,步入2016年,有關跨境電商的熱點話題主要集中在B2B領域。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的全球貿易形式,正逐步從淺層消費終端向工業產業鏈相關環節滲透,并服務國民經濟形成更有競爭力的供給體系。
聚貿首倡跨境電商工業全產業鏈布局
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正逐步深化,提升供給水平、改變發展方式、向全球化和互聯網化快速轉型,是迫切需要推進的變革。在這一情況下,B2B跨境電商被社會各界寄予厚望。
權威統計顯示,目前跨境電商占外貿進出口的比重已達17%,其中有90%來源于B2B跨境電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發展B2B跨境電商,契合我國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需求。同時,B2B跨境電商集約化的交易和運營模式,也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國家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今年開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即點題“跨境電商”,宣布批準成都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當前正在召開的2016年全國兩會,亦將發展跨境電商視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推手加以討論。來自各地政府及企業界代表的多份提案,更是圍繞跨境電商所涉及的具體問題提出了相關發展建議。
聚貿跨境電商董事長陸宏翔認為,B2B跨境電商的核心優勢就在于,可以借助自身的渠道優勢進行全球資源整合,打通產業鏈各環節,通過資源互通補齊供需雙方的短板,實現共贏發展。
基于這一理念,2015年聚貿明確提出打造“全球全品類大宗商品及工業全產業鏈跨境電商平臺第一品牌”的發展愿景。同時,以打通全球工業全產業鏈為初衷的國家館、省館和品牌館三大特色在線場館,也于去年底全面上線。
按照規劃,聚貿三大特色館將面向國內外優秀區域經濟體、國內各省優秀產業和企業,將相關線上專區打造成高效的國際合作平臺、信息交互平臺和資源配套平臺,從而建立共享機制,打通信息、渠道及服務環節的相關壁壘,推動中國優秀產業與全球優質供應商的深度對接。
據了解,聚貿·國家館上線后,即收到了大量國家的入駐需求。2016年,在現有7個國家館的基礎上,聚貿國際事業部正加快其他申請國家的上線步伐。預計到年底,聚貿·國家館將覆蓋G20、“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等超過60個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家。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加速登陸聚貿·國家館,以及大批國際企業紛紛進駐,我國的工業和制造業企業,可以在自家門口方便快捷地對接廣闊的國際市場,拓寬全球銷售渠道,提升國際市場份額。通過聚貿電商平臺,中國企業可以與全球企業進行高效匹配,加速實現全球化。
聚貿的省館也在快速推進之中。目前,聚貿已與全國20多個省達成合作意向,后續將加快滿足各省省館的上線需求,幫助各省及各省企業快速入駐。聚貿·省館將幫助各省全方位展示自身的優勢、特色和綜合實力,幫助各省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對接龐大的國際市場。在擴大各省與全球經貿往來的同時,聚貿還將為各省對接來自全球的資金、技術和服務,助力各省招商引資,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為滿足三大特色館的發展需要,近期,聚貿將在全球設立北美、南美、歐洲、亞洲、非洲、大洋州等6大國際中心;聚貿國內事業部將設立華東、華南、華北、西南、西北等5大區域中心。通過上述區域中心的設立,聚貿能夠有效地服務區域內的經濟體和產業集群,加速本地企業的互聯網化和全球化發展。
助力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退,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競爭力下降,出口訂單和產能快速向周邊國家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提升供給水平、對接高端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次全國兩會熱議的供給側改革,正是基于對這一現狀的充分考量而提出。
有經濟學家認為,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基礎是,中國的企業必須改變既有的以價格、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競爭方式。接下來的國際競爭形態,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是國與國之間產業生態的競爭。而這個過程中,B2B跨境電商因其天然的互聯網基因和全球化基因,將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方面,電商平臺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積聚優勢,提升企業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力。聚貿通過集中一批優質的中國制造產品,嚴格質量把關,并引入保險機制,進行全球集中推廣。這既能保障中國制造的品質和國際形象,更能夠適當提高銷售價格,為中國制造贏得合理的利潤空間。目前,聚貿已攜手多家保險機構和權威品質檢測機構,為平臺上優質的制造業產品提供質量承保方案。
聚貿此舉,勢將打破中國制造長期以來存在的“低價格、低利潤、低研發投入、低產品品質”的惡性循環怪圈。憑借跨境電商特有的優勢,聚貿從價值鏈的價格環節發力,改善中國制造的境況,進而開啟“高價格、高利潤、高研發投入、高產品品質”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在平臺聚集大量企業之后,還能夠實現集中采購,進而優化產業鏈的采購端。
中國是全球采購大國,但長期以來由于分散采購,一直拿不到優惠的價格。更有甚者,一些產品中國人買得越多,價格越貴,中國企業幾乎完全喪失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主導權。聚貿通過聚集大批中國企業采購訂單,向國際市場集中采購,在優選供應商的同時,合理降低采購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聚貿面向全球進行采購的過程中,還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伙伴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通過人民幣結算,一方面為交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有效規避了匯率風險,一方面可以助力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而這也正是聚貿跨境電商區別于其他一般電商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
聚貿一方面憑借跨境電商平臺對產業鏈結構進行優化,另一方面還幫助產業鏈上的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陸宏翔透露,聚貿旗下設有金融、工業4.0、物流、大數據等6大支持中心,積極為企業對接全球金融、信息、技術、管理、工業4.0改造等先進資源,推動傳統企業快速轉型升級。
據悉,目前,聚貿已與德國、日本、北美等先進制造業地區開展了一系列實質性合作,為中國制造引資引智。借助聚貿,中國企業可以享受到全球先進的技術,大大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承接“一帶一路”市場機遇
無論是宏觀層面的“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還是具體的B2B跨境電商行業之變,均置身于影響全球經貿格局的“一帶一路”戰略之下。
據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全面落實階段,2016年,上述經濟體量上的優勢,將逐步轉換成實實在在的成果。在多邊合作不斷深化的同時,B2B跨境電商這一全新的商業業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剛剛過去的2015年,被視為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元年,有機構統計,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而商務部預計,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這種局面被專家定義為跨境電商的3.0時代。陸宏翔認為,跨境電商3.0時代的到來,將對全球貿易產生革命性的連帶效應,最顯著的表現在于,中國制造將徹底擺脫低質、低利化發展路徑,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將大幅提升。
聚貿在2015年7月率跨境電商行業之先,開啟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面跨境合作。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跨境合作盛會上,聚貿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及其他區域50多個國家的外交使節、政商界代表,蒞臨現場并洽談合作。
隨后,聚貿圍繞“一帶一路”沿線,開展了一系列合作對接,與南亞、東南亞、中東歐、中亞等“一帶一路”各國,深入接洽并達成多項成果,其中,不乏有俄鋁這樣的世界知名企業與聚貿達成了戰略合作或合作意向。目前,已有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聚貿·國家館正在加速建設中,大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在加速入駐。
陸宏翔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正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一帶一路”戰略給沿線各國提供了新的機遇。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實現資源互補、互利、互惠。這個過程中,資源整合將成最大的主題。
以大宗商品類跨境電商為例來看,大宗商品是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因素,有著數量大、金額大、高度全球化和金融化等特點。大宗商品的互聯網化正是以資源整合為前提,通過資源的互通互補,大力推動化解產能過剩、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區域合作。
陸宏翔強調,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一定是在共享共建的基礎上實現共贏發展。聚貿將以大宗商品為切入口,以工業全產業鏈為核心,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和引進來。同時,也為海外市場和企業了解中國,提供一個更有效的渠道和視角,推動中國實體經濟快速轉型,實現創新發展。
推動產業集群形成國際優勢
社會各界對B2B跨境電商的價值重估,勢必推動中國優勢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繁榮。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沿海地區已形成一批典型的產業集群或準集群。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產業集群的發展勢頭也逐漸從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
從當前現狀看,各地的產業集群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一些產業集群里,企業與企業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機整體,企業要么大而全,要么小而全,各種經濟活動和生產鏈條傾向于“內部化”,加上產業配套能力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集群的充分發育。此外,中國當前的產業集群,大多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創新型和高新技術型產業集群相對較少。
聚貿通過將優秀的中國制造業企業、全球優質大宗商品供應商、金融機構、物流機構、以及德日等制造強國的專業機構納入其中,打造了一個共生共贏的生態圈。在此基礎上,服務各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協作效率,開拓國際市場。
在陸宏翔看來,產業集群應超越一般產業的范圍,它應是特定地理范圍內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進而構成這一區域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而B2B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必將推動國內優勢產業集群與全球優勢資源的充分對接,解決集群內企業靠個體力量難以解決的發展難題,從而快速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
對于這一趨勢,國內不少優勢產業集群已有充分的認識,并紛紛選擇借道B2B跨境電商平臺來尋求自我突破,實現新的發展。目前,全國已分兩批設立十余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主動運用跨境電商平臺進行采銷的制造業企業數量,不計其數。在不少省市,相關集群產業集體觸網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理由期待,在B2B跨境電商的助力之下,中國相關優勢產業集群亦有可能創造類似于美國硅谷的傳奇。▲
環球時報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