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青
(上海市楊浦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上海 200093)
教練員天地
優秀女子網球單打選手關鍵分接發球特征分析
田 青
(上海市楊浦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上海 200093)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和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網球女單關鍵分接發球技術運用效果與發展趨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女子單打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中,在一發的情況下,女子進攻性單打選手在正、反手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以反手為主,并且回球路線以中路最多,女子防守性單打選手在正、反手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以正手為主,并且回球路線以中路最多,女子單打選手的在一發時回球線路回中路最多;在女子單打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中,在二發的情況下,女子進攻性單打選手在正、反手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以反手為主,并且回球路線以斜線最多,女子防守性單打選手在正、反手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以反手為主,并且回球路線以斜線最多,說明了在接二發球時,女子單打選手的回球線路斜線最多。
女子網球;關鍵分;接發球特征
接發球是網球中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是由被動防守轉換成主動進攻的一項技術,在優秀女子網球比賽中,通常在關鍵分的發球一方占有主動權,所以當接發球的一方接回的球沒有一定的威脅時,發球方獲得勝利的幾率就相對要高。優秀女子接發球選手,憑借準確的預判、穩定的心理素質和優異的接發球技術,可以成功扭轉自己被動的局面。為此,本研究選取4名優秀女子單打網球運動員作為觀察對象,對其在網球比賽中關鍵分接發球的特征進行分析,以期找尋關鍵分接發球的應對策略,為網球運動員及愛好者提供參考。4位選手為代表,排名依據2016年5月WTA官網。
1.2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優秀女子網球單打選手關鍵分接發球特征為研究對象。觀察對象主要以小威廉姆斯(小威,Rank 1)、拉德萬斯卡(拉德,Rank 2)、莎拉波娃(莎娃,Rank 9)和埃拉尼(埃拉尼,Rank 18)
1.2.1 文獻資料法 借助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搜集整理有關網球接發球研究的文獻資料30余篇,為本文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比賽錄像,主要觀察高水平女子單打運動員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效果與特點。錄像來源于2014—2016年的國際比賽的12場錄像,詳見表1。
1.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ProTracker軟件,對12場比賽錄像進行接發球技術的統計與分析,運用Excel 201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1.2.4 對比分析法 對4位高水平女子網球選手的各個關鍵分的接發球情況進行比較,歸納演繹其特征。
2.1 進攻性選手一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莎娃的正手回球路線較為平均,以直線居多,反映了正手的進攻意識強烈;而小威的正手回球路線以回中路為主,這說明了小威的回球路線要比莎娃的回球路線更加的具有防守性。在反手上,均以回中路為主,說明女單選手選擇反手回中路都希望控制對手。在戰術意圖上,莎娃以正手進攻反手防御為主,而小威正手平均反手防御為主,說明在關鍵分接發球時,女單選手的戰術意圖是以防御居多,而在防御的技術運用中,又以反手回球為主。
由表2可知,女子進攻性單打選手的接發球技術在一發情況下的反手使用率分別為42%和31%,說明在接發球技術的反手運用方面,反手略高于正手,但主體地位并不是很明顯。鑒于不同對手間對抗時打法各異,在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上也有略微的差異,小威多于莎娃,說明女子進攻性單打選手在正、反手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以反手為主。在回球線路上,
2.2 進攻性選手二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從表3可以看出,在關鍵分接發球技戰術的運用方面,小威和莎娃反手技術的使用率和得分頻率都略高于正手技術,這是由于發球方在發二發時一般都是選擇接發球方的反手位,這樣能夠對接發球方在接發球時造成一定的難度。在二發的情況下,莎娃反手回球路線為中路較多,并且正手回球路線直線和斜線較為平均,這說明莎娃在接二發的情況下關鍵分的接發球時正手都是打對手的2點,并且把被動轉換成主動使得自身占據主動權,這樣可以在對方的發球局獲得破發的機會。而小威則主要是回斜線為主,這說明了小威的回球路線要比莎娃更具有進攻性。由此可見,莎娃在接二發的情況下對關鍵分接發球的處理沒有小威那么果斷且有威懾力。小威在接二發時,在對手的的發球局里肆意發力進攻,使得對手打法全面性受壓制,戰術無法施展。并且與接一發相比,接二發的回球路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通過回擊斜線,是因為發球方的二發往往會降低速度,而接發球方面對速度較弱的二發往往會采用了更具攻擊性的回球線路,由一發時防守性接發改變為進攻性。

表2 進攻性選手在一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表3 進攻性選手在二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表4 防守性選手在一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2.3 防守性選手關鍵分接發球特征比較
2.3.1 防守性選手一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從表4可以看出,在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方面,埃拉尼的反手使用率為36%,反手技術的運用頻率略高于正手技術,得分率也是反手得分比正手要高,這說明了埃拉尼在反手技術更占優勢。拉德接的正手使用率得分率均達到了50%以上,正手技術特點突出。女單選手回球路線都主要是回中路為主,這是由于發球方發一發時,會使球過網高度低,可以直接攻擊接發球方的反手位,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接發球方通過雙手反手接發球會很難發揮,難以形成有效的回擊,所以常選擇回擊中路,并盡可能打向對方身體,形成追身球,這種不但可以保證回擊的穩定性,還限制了發球方第3拍的搶攻。埃拉尼戰術意圖在正手擊球時防御性較多,而在反手擊球時進攻和防御較為均衡;拉德則以正手擊球時進攻性較多,而在反手擊球時防御較多,這說明了拉德在接發球時戰術意圖運用要比埃拉尼更加的具有進攻性,反映了女單防守選手的戰術意圖是以防御為最多,而在防御的技術運用中,又以正手回球為主。
2.3.2 防守性選手二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表5表明,埃拉尼在接發球技術的運用方面,正手技術及反手技術都較為平衡。但是正手得分率要比反手的得分率高,這說明了埃拉尼在正手技術對比起反手技術,正手在進攻上更占優勢且穩定。而拉德反手技術的使用率及得分頻率略高于正手技術。由此可知,拉德在關鍵分接二發的情況下較善于用反手進行進攻。女子防守性單打選手的接發球技術在二發的情況下,埃拉尼接發球的回球路線上以斜線最多,這說明了接發球方采用回擊大斜線來達到調動對手的目的,使發球方在第3板變得被動,并有可能直接通過接發回擊斜線得分。而拉德較均衡,說明拉德在關鍵分時,接發球方不敢冒太大的風險,所以接二發時采取以接中路為主,斜線、直線為輔。埃拉尼戰術意圖在反手擊球時進攻性較多,拉德的戰術意圖也在反手擊球時進攻性較多,這說明了埃拉尼以及拉德都在關鍵分接二發的情況下都是以進攻為主,也充分說明了接二發是對接發球方一個有被動防守轉換為主動進攻的好時機。由此可見,在關鍵分接二發的情況下,女子防守性單打選手的戰術意圖是以進攻為最多,而在進攻的技術運用中,又以反手回球為主。
2.4 分析與討論
通過對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以上4名優秀網球女子單打運動員在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方面存在著共性特征,但也存在各自打法特點上的差異。這4名優秀的女子單打運動員在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方面的共性特征揭示了關鍵分接發球的發展趨勢:第一,在一發的情況下,女子單打選手在一發時回球線路回中路最多,進攻性選手在一發的情況下以回中路為主。第二,在接二發球時,女子單打選手的回球線路斜線最多,主要通過回擊斜線調動對手,使發球方在第3拍變得被動,并且發球方的二發往往會降低速度,而接發球員往往采用更具攻擊性的回球,由守轉攻。

表5 防守性選手在二發的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特征
3.1 在女子單打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中,在一發的情況下,女單進攻性選手接發技術運用以反手為主且回球路線以中路最多,女單防守性選手則以正手為主且回球路線以中路最多,女子單打選手的在一發時回球線路回中路最多。
3.2 在女子單打關鍵分接發球技術的運用中,在二發的情況下,女單進攻性選手接發技術運用以反手為主,且回球路線以斜線最多,女單進攻性選手接發技術運用以反手為主,且回球路線以斜線最多,即女子單打選手的回球線路斜線最多。
[ 1 ]李圓圓.職業網球女單選手在“關鍵分”領先與落后情況下的技戰術特征分析[ D ].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4.
[ 2 ]陳昌盛,柳鳴毅.中外優秀網球女子運動員技戰術特征比較分析[ J ].遼寧體育科技,2009(3).
[ 3 ]高蒙蒙.2012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阿扎倫卡和莎拉波娃技術對比分析[ J ].運動,2016(11).

圖6 我國重點籃球學校教師等級現狀

圖7 我國重點籃球學校教師學歷結構現狀
3.1.3 我國目前的重點籃球學校還存在著體育與教育結合方面重視程度不夠,結合不夠緊密,同時優秀隊員也有不少的流失等問題。
3.2 建 議
3.2.1 各級政府與組織對重點籃球學校的辦學應提供政策引領和支持,從經費投入和競賽機制等方面形成制度保障。
3.2.2 中國籃協應加大籃球學校建設與辦學規模,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對重點籃球學校的建設;保證我國優秀籃球后備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3.2.3 我國重點籃球學校自身也應處理好招生與學生發展的關系,切實做好“引進來,走出去”;加強與高等學校、俱樂部的合作關系,構建籃球后備人才輸送網和市場;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盡最大力將體教緊密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 1 ]張偉.山西省運城地區籃球學校發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J ].搏擊:體育論壇,2011(3):65-67.
[ 2 ]焦勝利.我國籃球學校現狀及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G845
A
1674-151X(2016)11-02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11
投稿日期:2016-09-27
田青(1976—),中級教練,本科。研究方向: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