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韜
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社區高脂血癥的療效對比研究
劉國韜
目的探討社區高脂血癥患者應用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94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行大劑量辛伐他汀治療,對照組行小劑量辛伐他汀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8%,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結束后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脂血癥患者應用大劑量的辛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小劑量的辛伐他汀治療,值得廣泛的應用于臨床高脂血癥的治療中。
辛伐他汀;高脂血癥;臨床療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的多樣化,使得高脂血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它是由于患者的血脂含量過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起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等疾病,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1]。多項研究表明,降脂治療可明顯降低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而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中使用最廣泛的降血脂藥物。本次研究重在探討社區高脂血癥患者應用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的臨床效果,隨機對本社區的94例高脂血癥患者分別進行大劑量和小劑量的辛伐他汀治療,研究結果較為滿意,詳細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社區在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治療的高脂血癥患者9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女22例,男25例,年齡29~88歲,平均年齡(57.3±10.5)歲;對照組女26例,男21例,年齡30~90歲,平均年齡(59.3±10.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①對他汀類藥物過敏; ②具有家族性的血脂異常;③治療前服用其他他汀類藥物;④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行常規的降脂治療,然后口服辛伐他汀(北京萬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28)。對照組患者行小劑量辛伐他汀治療,10mg,1次/d;觀察組患者進行大劑量的辛伐他汀治療,20mg,1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連續2個月的治療[2]。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3]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情況及治療后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變化情況。血脂測定:所有患者于晨起空腹靜脈抽血,并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改變,根據患者治療結束后的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可劃分為無效、有效、顯效。顯效:治療結束后TC、TG、LDL-C、HDL-C較治療前變化幅度>0.5mmol/L;有效:治療結束后TC、TG、LDL-C、HDL-C較治療前變化幅度0.2~0.5mmol/L;無效:治療結束后的TC、TG、LDL-C、HDL-C較治療前變化幅度<0.2mmol/L或無變化,甚至升高。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27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0.9%;觀察組顯效32例,有效1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58,P<0.05)。見表1。
2.2 兩組各觀察指標比較 治療結束后觀察組LDL-C、HDL-C、TC、TG分別為(2.87±0.22)、(1.74±0.13)、(4.13±0.35)、(1.82±0.29)mmol/L,優于對照組的(3.94±0.51)、(1.13±0.21)、(6.17±0.27)、(2.14±0.41)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LDL-C HDL-C TC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33 2.87±0.22a 1.02±0.25 1.74±0.13a 6.38±0.52 4.13±0.35a組別 例數TG治療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4.58±02.56±0.27 1.82±0.29a對照組 47 4.85±0.37 3.94±0.51 1.04±0.33 1.13±0.21 6.74±0.36 6.17±0.27 2.57±0.45 2.14±0.41t9.746 6.792 5.546 7.884 3.299 7.055 5.362 6.348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出現5例腹痛或腹脹,4例便秘,不良反應率為19.14%;對照組患者出現4例腹痛或腹脹,4例便秘,不良反應率為17.02%,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高脂血癥的形成是由于患者的機體代謝功能出現紊亂,所導致的一種患者機體的血脂超過標準值時,形成的病理狀態,在臨床上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同時具有很高的隱匿性、全身性和進行性特點,能夠加劇患者的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對患者的身體器官造成損傷,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高脂血癥治療復雜、病程較長,因此多采用社區治療,目前針對高脂血癥進行治療的藥物有羥甲基戊二酰輔酶還原酶抑制劑、纖維酸類藥物、煙酸類藥物和膽酸螯合劑等[4]。臨床在降脂治療中,他汀類藥物療效已得到廣泛認可。
辛伐他汀是一種羥甲基戊二酰輔酶還原酶抑制劑,能夠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辛伐他汀的病理機制為:患者通過口服辛伐他汀,在進入到患者體內后與患者的血漿蛋白進行結合,形成一種具有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羥甲基戊二酰輔酶還原酶,從而起到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的作用,使得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增加,從而對患者血液中LDL-C進行清除,進而起到降脂的作用;辛伐他汀還能抑制患者體內的TC的合成,使得TC的合成量減少,起到降脂的目的,同時辛伐他汀能夠降低患者體內的TG[5]。
通過本次對社區高脂血癥患者應用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的臨床效果的研究,選取本社區的高脂血癥患者94例分別進行大劑量和小劑量的辛伐他汀治療,經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9%,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58,P<0.05);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TC、TG、LDL-C、HDL-C對比明顯,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高脂血癥患者應用大劑量的辛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小劑量的辛伐他汀治療,且安全可靠,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高脂血癥的治療中。
[1]戶波,靳紅勛.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脂血癥效果對比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3):14-15.
[2]孟麗.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20):58-59.
[3]樓慶豐.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社區高血脂癥的療效對比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1-2.
[4]羅海東,李振中.辛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對比單用辛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國藥房,2015,26(12):1658-1659.
[5]劉海仁.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后再通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2):38-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08
2016-01-26]
523007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