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群 吳立芳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林麗群 吳立芳
目的總結分析優質護理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9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止血有效率為95.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周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產婦的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臨床值得推廣使用。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宮縮乏力;產后出血;應用效果
產后出血指娩出胎兒后24 h內出血量≥500ml的情況,是分娩期一種常見并發癥[1]。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宮縮乏力及胎盤因素等,也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為了響應“推廣優質護理”的號召,本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產科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試點應用優質護理服務,以期以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改善產婦的預后?,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符合產后宮縮乏力性出血的標準;單胎妊娠;初產婦;年齡<35歲;產后生命體征平穩;無精神類疾??;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非宮縮乏力性出血患者;雙胎妊娠、高齡產婦;生命體征不穩定或病情惡化可能性大;過敏體質類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6.8±1.7)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1.5)周。觀察組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6.5±2.2)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4±1.6)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都在胎兒分娩后應用400 μg米索前列醇塞入肛門內5cm處,間隔12 h重復使用1次。必要時接受宮腔填塞、血管結扎、介入栓塞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包括:①以改良式子宮按摩護理措施促進宮縮。②按摩刺激產婦的乳頭,讓新生兒吸吮乳頭,提高激素分泌,促進宮縮。③護理人員積極與產婦進行心理干預、音樂干預及情感干預,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緩解產婦焦慮、抑郁、緊張的情緒。對于上述處理措施不能止血或出血速度>30ml/h者立即注射縮宮素、實施B-Lynch縫合術等進行止血。
1.3 療效判斷標準 ①止血效果評價:有效:治療72 h后陰道出血速度≤30ml/h、生命體征平穩、尿量正常。無效:治療72 h后流血速度>30ml/h、尿量<30ml或無尿、生命體征惡化。②焦慮情緒評價:護理1周后以焦慮自評量表評價焦慮情緒,累計得分≥50分說明存在焦慮情緒。③抑郁情緒評價:護理1周后以抑郁評價量表進行評價,累計得分≥50分說明存在焦慮情緒。④護理質量評價[3]:由患者在出院時填寫調查表,評價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主要內容包括服務態度、病房巡視頻率、基礎護理服務、護理技能、疾病知識講解、健康教育、注意事項、醫患溝通、病房環境等,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者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止血效果比較 觀察組止血有效率為95.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74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止血效果比較 [n(%)]
2.2 兩組情緒及護理質量比較 護理1周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情緒及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情緒及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 護理質量評分護理前 1周后 護理前 1周后觀察組 45 56.1±1.2 45.2±0.5a 55.6±0.5 42.5±0.8a 89.5±1.2a對照組 45 56.2±1.3 50.2±0.3 55.8±0.6 46.2±0.6 80.2±0.7t0.3792 57.5524 1.7178 24.8204 44.9066P>0.05 <0.05 >0.05 <0.05 <0.05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并發癥,產后大量出血極易導致休克,若不能及時糾正出血則可能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或腎衰竭、腦垂體壞死等。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預后不僅與臨床救治密切相關,還與護理人員的科學護理直接相關[4]。積極探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干預非常必要。優質護理是最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以人性化護理、基礎護理、全面護理為基礎,使護理服務更加專業和全面,整體上提高了醫療質量[5]。在優質護理模式中充分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由“被動護理”轉為“主動護理”,這個過程中患者可以得到連續性、整體性、個體化護理服務,護理人員也能及時掌握病情,保證護理服務到位,及時預防并發癥發生,關注患者的心理、生理舒適及健康,及時處理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為患者的康復保駕護航[6]。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中,護理人員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護理中的風險有更高認識,在護理過程中的護理行為更加規范,強調護患溝通,并同時利用音樂干預及情感干預、肌肉放松訓練等護理措施,改善產婦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質量。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止血有效率、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及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產婦可以得到更好的護理服務,負面情緒得到緩解,護理質量也明顯提高。
[1]李亮,韓莉,楊秀敏,等.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中應用效果探討.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12(8): 145-148.
[2]歐曉紅.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臨床護理研究.中國醫藥科學,2013,3(23):155-157.
[3]陳小娟,嚴錠,李潔芝.妊高癥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6(13):198-201.
[4]彭利平,丁漢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4):112-114.
[5]孔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干預.基層醫學論壇,2012,16(33):4364-4365.
[6]陳尚軒.探討產后出血的有效預防與護理體會.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1-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81
2016-01-31]
516800 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