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 要:一個紫砂造型從繪圖設計、配制尺寸、選配泥料、制作工具到制作完成、窯溫的燒成控制要經過幾十道工序,而所有工具有一百余件。要在紫砂制作中有所成就需要有毅力、苦功加天賦,從學徒開始,通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并吸收其他門類的藝術特點,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
關鍵詞:紫砂;萍水相逢;藝術魅力;造型特色
1 前言
紫砂器濫觴于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如日中天,經久不衰。一把好的紫砂壺,不僅是藝人的信手天工,有時還有文人墨客的詩書畫印。紫砂的發展,雖幾經盛衰,但紫砂畢竟孕育了一部燦爛的發展史,在其發展中,永遠沿襲這一個主題,繼承和創新。
2 紫砂《萍水相逢》的造詣及藝術魅力
宜興紫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造型取材豐富,在造型語言上更好的表現出人們的需求,作為我國民間工藝的一大門類,紫砂陶經過百年的滄桑巨變,從時代特征和社會屬性,以及歷代人們的審美,功能使用等等去沿襲,把精神情感寄托于紫砂的造型和內涵之中,充分地表現出紫砂藝術的精神氣質。
要想使得創作出來的作品,顯示出強烈的工藝美感和藝術表現力,就要在創作中融入思考,在思考中創作出涵蓋文化的形體,所以紫砂并不只是停留在外表的造型,而是比較直觀的表現在內涵、神韻上的,深層次的理解,從細部出發,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情趣。在精神意識和文化形態上來表現其文化風格給人一種油然而生的藝術,不脫離文化,不脫離實際,從心理、情感、文化、實用、藝術、美術、生活等尋求特征,來建構創作中獨一無二的元素。
作為一個紫砂藝術工作者,把傳承的紫砂技藝學好,融會貫通。從前人總結的經驗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自己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把不足的缺陷克服。在自己的壺藝道路上,開拓進取,與時俱進,是每一個紫砂藝人應該做的。
紫砂的造型藝術可以說是復古,不管怎么變幻造型,依然不離它原始的形態。歷代的紫砂壺造型多取其他器物的造型模仿而來,仿古代陶器的造型、紋樣,陶器工藝品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美術品。仿古代商周青銅食器鼎,酒器尊、爵,水器壺等等的造型;仿瓷器的造型,而中國瓷器又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還有仿古代玉器、鐘、鼓等等,乃至仿實物的造型,例如自然界的動植物花瓣、瓜果等,及生活用品斗笠、官帽、方斗等等。紫砂的這種廣博和海納百川的胸襟也使得紫砂的魅力在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從而帶動了紫砂在文化、藝術、追求上的突變和創新。
《萍水相逢》壺體別出心裁,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這件作品,它飄逸的曲線,流暢的轉角,灑脫利落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線面起伏,使得作品于基石般的穩健中展現出流水般的婉轉,動感十足,附和時代的旋律,扣人心弦。
一個紫砂造型從繪圖設計、配制尺寸、選配泥料、制作工具到制作完成、窯溫的燒成控制要經過幾十道工序,而所有工具有一百余件。要在紫砂制作中有所成就需要有毅力、苦功加天賦,從學徒開始,通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并吸收其他門類的藝術特點,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
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即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從筆者角度出發,認為古拙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
3 結語
紫砂茶具之所以著稱于世,贏得“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主要在于,它是集造型、文學、書畫、金石、篆刻于一體,達到傳統文化與素樸泥質的天然默契,這實際上就是紫砂藝人經過周密的創作構思和獨具匠心的堆、雕、捏、塑等方法,將源遠流長的中國乃至東方文化之精髓融于壺上,使紫砂壺增進豐富的精神內涵,從而達到飄然出俗、超越一般的欣賞和實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