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麗 葉秀芳 區月梅 鄭衛紅
個性化護理結合疾病管理在老年髖部骨折防治中的應用
劉永麗 葉秀芳 區月梅 鄭衛紅
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結合疾病管理在老年髖部骨折防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112例髖部骨折老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并給予疾病管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改良Barthel指數(BI)、臨床護理效果、知識掌握情況、治療依從性等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BI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優良率為94.6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07%(P<0.05);觀察組治療后知識掌握優良率及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髖部骨折治療中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及疾病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縮短愈合時間,對改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及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個性化護理;疾病管理;老年髖部骨折
髖關節作為機體結構中較為重要的關節之一,因其負重較大、活動力度大,在日常生活中極易發生損傷,老年人骨質較為疏松,較年輕人更易造成髖部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同時給老年患者的心理造成較大壓力[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12例髖部骨折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個性化護理結合疾病管理在老年髖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整理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髖部骨折老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男26例,女30例,年齡58~ 81歲,平均年齡(63.67±10.23)歲,手術類型:加壓螺釘內定術22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9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15例;對照組男25例,女31例,年齡60~ 80歲,平均年齡(62.92±11.67)歲,手術類型:加壓螺釘內定術25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7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1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并給與疾病管理,具體包括:①建立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個人情況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并與其進行積極溝通,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手術方法、預期效果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應,樹立患者的治療信心。②術前除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外,還應協助醫生準備相關手術器械,做好綜合性檢查,評估患者的各臟器功能,以有效降低意外風險。③術中協助主治醫生嚴密監測各項生命指標,建立靜脈通道并進行感染預防。④術后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紊亂,定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壓瘡。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BI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價[3],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強。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及知識掌握情況及依從性。根據患者癥狀及關節功能改善情況[4]將治療效果分為優、良、差。優:臨床癥狀消失,髓部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生活可自理;良:臨床癥狀、髓部關節功能較前明顯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差: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關節功能未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差。采用自擬《健康知識掌握去情況問卷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問卷調查,內容包括10個問題,滿分100分,≥9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一般;<70分為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BI比較 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兩組BI均有所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BI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疼痛評分顯著降低,愈合時間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優良率為94.64%(53/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07%(37/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知識掌握度及治療依從性比較 兩組治療前知識掌握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知識掌握優良率為60.71%(34/56),優于對照組的33.93%(19/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治療后治療依從率為91.07%(51/56)高于對照組的66.07%(37/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護理前后BI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BI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56 27.96±6.25 69.57±5.92ab36.171 0.000對照組 56 28.85±5.96 48.62±9.54a13.152 0.000 t 0.771 13.963 P 0.442 0.000
表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s,n(%)]

表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優良觀察組 56 5.26±2.03a61.68±9.51a28(50.00) 25(44.64) 3(5.36) 53(94.64)a對照組 56 8.33±1.68 82.63±9.36 13(23.21) 24(42.86) 19(33.93) 37(66.07) t/χ28.719 11.749 14.481 P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疼痛評分(分) 愈合時間(d) 護理效果優良差

表3 兩組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n(%)]
為提高老年髖部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的護理質量尤為重要[4-7]。疾病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療過程中軀體疼痛及心理壓力,對改善患者治療后康復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應用個性化護理結合疾病管理模式,結果表明個性化護理結合疾病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觀察組治療后知識掌握優良率及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老年髖部骨折治療中應用個性化護理結合疾病管理模式對改善老年髖關節骨折的預防及預后亦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治療中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及疾病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縮短愈合時間,改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及治療依從性,對老年髖部骨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谷芳玲,余先米,張衛衛,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并發精神障礙的預防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48-249.
[2]張素馨,高曉玲,崔麗芹,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124-125.
[3]羅翱翔,張廣清,付秀珍.香港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護理工作的啟示.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35-36.
[4]張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危險評估表及護理計劃單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75-877.
[5]蘇敏,楊娟,郝桂蘭.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鍛煉的認知和依從性的調查及對策.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0):2339-2341.
[6]黎美玲.持續性護理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應用效果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5):23-24.
[7]張世民,李海豐,俞光榮.老年髖部骨折的治療流程.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3(18):1365-13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89
2016-01-27]
江門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020)
529000 江門市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