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泓
(山西省沁縣人民醫院 山西 沁縣 046400)
近年來,我國胃癌及癌性胃潰瘍的發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進行CT檢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均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此類疾病的檢查方法。為了探討使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胃癌及癌性胃潰瘍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64例疑似患有胃癌及癌性胃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疑似患有胃癌及癌性胃潰瘍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他們的年齡在21~68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42.3±5.8)歲。
囑這64例患者在進行CT檢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前6h禁食。為這些患者進行CT檢查的方法是:在進行檢查前8min 讓患者喝下800~1000ml的溫水。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前3min使用25mg的山莨菪堿(由江蘇華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32020835)對其進行肌肉注射。使用由GE公司生產的Hispeed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將CT機的層厚和間隔均設置為10mm,將其螺距設置為1.0。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常規平掃。在進行常規平掃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將歐乃派克(由上海通用電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0596)注射入患者的肘靜脈,為其注入歐乃派克的劑量為80~100ml,注射的速率為3ml/s。在注射歐乃派克后的25~30s,對患者進行動脈期掃描,在注射此藥后的60~70s,對其進行靜脈期掃描。對患者進行掃描的范圍從其膈頂部逐漸到其十二指腸的水平段[1],同時觀察其是否存在癌細胞向其腹腔淋巴結及遠處臟器轉移的情況。對患者胃內部分感興趣的區域進行5mm薄層掃描。對這些患者進行上消化造影檢查的方法是:在進行上消化道造影前20min使用山莨菪堿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并讓其口服清胃酶以便清洗其胃液。讓患者口服雙重造影產氣劑(由陜西博森生物制藥股份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61022041)。在患者胃內二氧化碳的水平達到300~500ml后,讓其口服20~300ml濃度為160%(w/v)的硫酸鋇(Ⅰ型)混懸液(由福建梅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35021292)。讓患者取仰臥位、俯臥位及站位,使用X線對其胃粘膜和胃壁蠕動等情況進行觀察[2]。進行CT檢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后,我院對這64例患者進行了胃鏡活檢,并將他們進行胃鏡活檢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這64例患者經過胃鏡活檢均被確診患有胃癌和癌性胃潰瘍。這些患者經CT檢查的結果顯示,他們中有58例患者被檢測出患有胃癌,有46例患者被檢測出患有癌性胃潰瘍。與對這些患者進行胃鏡活檢的結果相對照,為其使用CT檢查診斷胃癌的準確率為90.6%,為其使用檢查診斷癌性胃潰瘍的準確率為71.9%。這些患者經上消化道檢查的結果顯示,他們中有46例患者被檢測出患有胃癌,有62例患者被檢測出患有癌性胃潰瘍。與對這些患者進行胃鏡活檢的結果相對照,為其使用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診斷胃癌的準確率為71.9%,為其使用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診斷癌性胃潰瘍的準確率為96.9%。為這些患者使用CT檢查診斷胃癌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為其使用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診斷胃癌的準確率,為其使用CT檢查診斷癌性胃潰瘍的準確率明顯低于為其使用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診斷癌性胃潰瘍的準確率,二者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多使用胃鏡活檢、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和螺旋CT檢查對疑似患有胃癌的患者進行病情診斷。胃鏡活檢通常被作為診斷胃癌的權威標準。但是使用這種檢查方法對患者進行檢查可使其感到不適,因此其對檢查的依從性較差[3]。使用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對患者進行檢查,可清楚地顯示出其胃部腫塊的位置、大小、粘膜皺襞的改變、癌性胃潰瘍及胃壁蠕動等情況。但是該檢查方法只能夠用于診斷胃腔內的病變,對于腫瘤向外浸潤胃壁、癌細胞向腹腔淋巴結和遠處臟器轉移等情況均無法進行準確的判斷。使用CT檢查對患者進行檢查,除了可準確地找到其胃部腫瘤的具體位置、范圍、大小外,還可顯示出其胃部的癌細胞向腹腔淋巴結轉移及向遠處臟器轉移的情況。但是使用此種檢查方法對患者進行檢查時不能顯示出患者胃部腫塊周圍粘膜皺襞的改變、胃壁僵硬和蠕動消失等情況。
綜上所述,使用CT檢查與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診斷胃癌及癌性胃潰瘍各有利弊,因此臨床上應將這兩種檢查方法聯合使用,以提高診斷此類疾病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