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
論老舍的幽默藝術
王影
(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摘要:老舍先生的幽默是一種發人深思的幽默,這幽默源自他敏銳的洞察力。他知道“事事都有缺欠,有可笑之點”,他想通過文字傳遞出這些缺欠和可笑,讓世人在嬉笑之余,細細品味,進而警醒。本文就根據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分析老舍先生寫作中的幽默藝術。
關鍵詞:老舍;幽默風格
“我真心想學習的是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好像也很幽默,但他的代表作恰恰是不幽默的,就如讓人落淚的《駱駝祥子》。”孔慶東先生在他的著作《空山瘋語》的第一篇“我不幽默”中如是寫到,這雖是他在刻意強調自己的寫作風格,否定世人對他幽默文風的定位,可也在另一方面告訴我們老舍先生寫作的一大特色——嚴肅的幽默。
幽默不同于笑話,它不是單純的嘩眾取寵,引人發笑。幽默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一種語言藝術,它通常以一種令人發笑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大笑之余,留給人們更多地是思考,當然這思考也不等于諷刺,幽默較諷刺來講要相對寬厚一些,也可以只是單純和大家笑一場。老舍先生的幽默就尤為人們稱道,正如莫言在《檀香刑》中寫到:“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烏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少留欠缺,才能持恒。”先生也正是因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在1936年8月16日《宇宙風》第23期的《談幽默》中寫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他想通過一種寫實的手法,把現實的世界通過文字展現在世人面前,由于他的眼光是深邃的,他看問題的視角是獨特的,他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看到它的內在,看出他的欠缺與可笑,看到我們平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本質因素,所以他看出的問題是嚴肅的。
但是老舍先生又認為:“假若干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這就是它之所以成為文藝的因素之一吧。”老舍先生喜歡幽默,也尤愛開玩笑,笑不僅僅是一種表情,而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最能表現人情的東西”。先生認為笑是一個人內心情感的表達,是溝通作者與讀者的一座橋梁,他喜歡把幽默融入到文字當中,這樣不僅不使文章顯得晦澀難懂,了然無趣,而且能使文章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富有樂趣,把深入的問題淺顯化,用幽默的語言描繪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從平凡中發現幽默,這樣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更能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問題大有感觸。所以,我們常常在讀先生的文章時不禁莞爾。
老舍曾講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個鄉下人進北京城,口渴了,想喝口水。看到浴堂掛著“清水池塘”的牌子。他認識“水”字,以為這是賣水的,掏出個大子兒往柜臺上一啪:“來一碗!”掌柜的嫌他冒昧,真叫堂倌舀了一碗給他,他喝了,抹抹嘴就走。半路發現煙袋丟在柜上忘了拿,趕緊跑回去。掌柜的怎會看上他的煙袋?當然還了他:“小心,不要再丟了。”他想,城里人不老實,可對我這么好,心里感激,對掌柜的說:“你對我這么好,我也有句要緊的話告訴你:你這水要快賣,有點兒餿了。”這是一個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冷幽默。淺薄的人也許會嘲笑鄉下人的傻,譏諷他的憨,但笑過之后,你會為他的淳樸,憨厚與誠善所折服,進而肅然起敬。老舍先生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能品出他對下層人民的同情。我想這可能與先生的個人經歷有關。他曾經說過: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湯、杏仁茶的聲音,我全熟悉,一閉眼,我的北京是完整的,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浮立在我心。”先生的父親去世得早,與母親相依為命的他從小就掙扎在北京社會的最底層,耳濡目染下對北京下層的人和事都有一定的了解,加之,先生本人也是在底層的磨礪下成長起來的,有些事情可以說是親身經歷,有些事與其說是先生在講他人的故事,不如說老舍先生是在以局外人的立場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先生在他的《談幽默》中也提到:“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他所追求的就是那種飽含同情的幽默,就像對《駱駝祥子》的主人公——祥子,人們常常會被祥子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的一次次挫折所觸動,清高的人會不禁莞爾,他們會笑祥子目光短淺,沒有宏大的志向;淺薄的人也會一笑置之,笑其悲慘的命運,笑其時運不濟;良善的人會亦會笑,不過這笑是高興的笑,是欣慰的笑,是被祥子對夢想的執著打動的笑;和祥子一樣不幸的人也會笑,但是那是一種感激的笑,欣慰于作者對下層人民的理解……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的人因為所受的教育,個人的閱歷等的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可否認,每個人都能叢先生的作品中讀出幽默,那種飽含同情的幽默。
“一個幽默寫家對于世事,如入異國觀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憐,也指出那可愛的小古怪點。世上最偉大的人,最有理想的人,也許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堂吉訶德先生即一好例。”老舍先生在《談幽默》的結尾如是寫道。其實仔細想想,祥子又何嘗不是,他曾那么努力的生活過,對夢想執著過,可是最后又如何呢?“在小說中祥子遭到軍隊的搶劫,秘密警察的搔擾,顧客的虐待,虎妞和另一個女人的引誘和玩弄,以及車行老板的欺騙。他漸漸地不再自強,沉溺于賭博,性病纏身,最終無法從事他熱愛過的職業。他不僅兩次失去黃包車,而且失去妻子、兒子、恩人、知已和自己的財產,挫折和打擊一次比一次沉重,至使他最后甚至喪失了自我。體面的,要強的,偉大的,祥子,成為墮落的,自私的,下流的流浪漢!”祥子的結局是悲慘的,他的命運是悲劇的,就像索福克羅斯的《俄狄浦斯王》所傳達的那樣,命運是不可抗爭的,人們對命運的抗拒與選擇恰恰使人們掉進了命運的陷阱,祥子一次次的掙扎與抗爭都促使著他走向絕路。但是不可否認祥子又是可愛的,他如同蚍蜉那樣自不量力的努力著,掙扎著想要去撼動那參天聳立的大樹。
沒有人會嘲笑祥子的可笑與自不量力,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與命運抗爭著。我們在剛看駱駝祥子的時候,可能會笑,笑他的悲催,但是我想看到最后是沒有人能笑出來的,即使你不沉思,但也會感到莫名的壓抑。這也正是老舍先生的幽默藝術所在。
參考文獻:
[1]《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老舍作經典》第2卷《駱駝祥子》,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年版;
[2]老舍.談幽默[J].宇宙風, 1936, (23).
作者簡介:王影(1990—),女,漢族,遼寧阜新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單位:渤海大學文學院。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