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鹽城市接待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2)
?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向度
陳雷
(鹽城市接待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2)
摘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所以我們要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實際上為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指明了方向: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的價值體系,就要充分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快構建充分反映民族特性的價值體系,就要大膽借鑒西方文化;加快構建充分反映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就要面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具有5000 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舉其要者主要有:
(一)是“中和”“仁愛”思想。“中和”思想,是中華民族和炎黃子孫最古老、最持久、最本質的思想傳統。“中和”一詞的含義,是指按“中庸”的標準去做事、去處理一切關系,就會達到處處“和諧”的狀態。有了“中和”和“仁愛”的思想,就必然會與人為善,就會推己及人,就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會“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就會使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每個單位、我們的整個社會,都充滿祥和和歡樂,充滿友愛和情誼,充滿生機和活力。有了“中和”和“仁愛”的思想,就能夠正確對待自己,就能夠正確對待名利和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夠做到“自知者明”,就能夠做到“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就能夠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就能夠實現身心交泰,就會成為一個與人與世有益的人。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社會和諧、以和為貴,追求和而不同。
(二)是“修齊治平”和“自強不息”的思想。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個人對他人、社群甚至自然界所負有的責任,體現出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之中,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擔當,不計得失,甘于奉獻,兢兢業業,勇往直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和價值。
(三)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始終把家、國視為一體,始終把族群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萌生發展出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我們說加快構建充分反映民族特性的價值體系,不能局限于中華文化本身,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近現代核心價值體系即資本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中碰到的最直接、并共存于現時代的一種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如何正確對待和批判借鑒這一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因此,對待西方近現代核心價值體系,我們既要肯定其進步性、現實性的一面,需要進行科學分析、辯證對待、大膽借鑒,同時又要進行徹底批判、堅決斗爭、實踐超越,揭示其在階級性質上的虛偽性、反動性和話語上的霸權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形成一套既大膽借鑒又科學超越西方近現代核心價值體系的、站在人類文明和價值觀形態制高點的、具有自己相對獨立形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一)是面向實踐,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實踐是價值觀念生成的源頭活水,價值觀念不僅是人在實踐活動中生成的,而且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要廓清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問題上的諸多紛爭,就必須面向實踐,實事求是地考察并理解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應當到社會主義實踐,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去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基于當代中國語境提出的,因此,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就不僅要彰顯出社會主義的“價值”意蘊,更要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邏輯。從一定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就深深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
(二)是深入生活,特別是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深入生活與面向實踐在邏輯上是一致的,深入人民大眾生活是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內在要求。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要善于結語、概括、吸收來自人民生活的價值觀。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北京精神”、“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等,都是人民共同凝練出來的來自人民生活的崇高價值。
(三)是遵循規律,特別是價值觀念自身的發展規律。發展經濟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發展文化要遵循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同樣,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必須遵循價值觀念自身的發展規律。因為嚴格說來,價值觀念的形成與凝練都屬于精神生產的范疇。盡管精神生產歸根結底是由物質生產水平決定的,但是任何思想、觀念一旦從物質生產的糾纏中超越出來,就會成為一種“新的獨立的力量”,它力圖沿著自身的邏輯發展下去,并反過來又對生產的條件和進程發生反作用。經濟上落后的國家也可能在思想領域“拉第一小提琴”,有助于我們理解價值觀念的相對獨立性,更提示我們要遵循價值觀念自身的發展規律。
參考文獻:
[1]萬舒全.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三個向度[J].《高教學刊》2015 (14)
[2]王婷:習近平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2015(10)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