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改琴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固店鎮固店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
淺議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師生關系處理的策略
鄭改琴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固店鎮固店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小學階段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如何構建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的和諧師生關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學生由于心智發育不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溝通的不暢以及理解能力缺乏,班主任在展開師生關系改善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師生關系;工作策略
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位置上,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生活、學習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使學生信任班主任,并進一步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和諧師生關系的表現是班級管理的有序性,而不需要利用班主任老師的“權威”進行強制性管理,結合新課標、新課改的要求,更好地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建設。
和諧師生關系是指師生之間通過共同努力達成的新型關系,是班主任與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的成熟且協調統一的關系。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實質。
1.是尊重、民主和發展的精神表現。班主任與學生是獨立的兩個個體,具有同樣的人格及尊嚴。班主任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個性想法和個性創造力,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才能實現班主任與學生的主體關系的確立。而學生只有尊重班主任的工作,積極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2.是班主任與學生個性全面交往上的新型合作關系的發展。小學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及時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在相互交往中讓彼此受益,發揮雙方的創造性,才能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班主任與學生要進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尊重雙方的個性化特征,才能實現和諧的師生關系。
3.其核心在于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上的互相接納。班主任與學生只有在心理上互相包容,互相接納,才能形成了真摯的情感關系,才屬于和諧的關系。在班主任與小學生的和諧關系中,師生感到愉快和滿足,班主任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崇敬,學生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這正是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最核心的內容。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班主任對自身崗位的認可度較低。由于工作量、待遇等方面的原因,班主任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不夠,也就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來,嚴重影響了班主任的正常工作和與學生的和諧關系的發展。
2.班主任片面的工作思想。這主要表現在班主任看重班級整體的成績和學習表現,而忽視了學生的特長和愛好方面的發展,導致了學生的片面發展,這也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3.班主任對學生缺乏耐心和愛心。對于自制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班主任應該有充足的耐心和愛心,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耐心引導學生,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有很多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同時,存在一定的偏愛現象,也沒有耐心去引導一些調皮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導致了師生關系的不和諧。
(一)了解學生內心特點、促進良師益友關系。
班主任是與小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要與學生成為朋友,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事實上,在傳統教學管理中,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是通過問答的形式,這拉遠了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因此不利于班主任與學生新型和諧關系的發展。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首先要與學生進行親切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生活實際情況,然后開展有針對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讓學生的思想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具體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走進學生內心,通過與學生交流的形式,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個性化特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對社會的看法等,以實現管理和教育的針對性。
(二)肯定學生優點優勢,鼓勵學生主動實踐。
小學生處在身體和心理發展的時候,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缺乏一定的注意力。作為小學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通過表揚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性,進而不斷前進,大膽實踐。一旦班主任對學生表現出不耐煩和不喜歡的情緒,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受到影響,也容易產生對班主任的反感情緒,使得師生間的和諧關系難以確立。因此,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學生,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在自己的特長方面不斷發展。此外,教師除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學習積極性之外,還要提供讓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機會中大膽實踐,發揚自己的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規范班級管理制度,推行以人為本管理。
班主任與學生成為朋友,并不代表班主任要放任學生的一些行為,對于一些方面,班主任要做到規范化管理,確保鐵面無私。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太強,對于自我行為的約束能力不強。班主任要發揮管理者的作用,對學生的某些行為和思想進行約束和引導,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完善,義務教育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小學教育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尤其在硬件領域的建設,充分滿足了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相應地,從精神層面加強和諧師生關系構建,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培養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完善理論與現實的結合,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認可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展開有效性教育,與學生成為“良師益友”;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也將成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王桃英.試論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09,01:166-167.
[2]盧海虹.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190-191.
[3]高瑞芹.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對策[J].中華少年,2015,23:196.
[ 4 ]董鳳蓮.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J ] .中華少年,2015,20:187.
[5]李秀艷.小學班主任構建與學生和諧關系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50.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