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美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高嶺鄉楊家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
談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與思考
馬亞美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高嶺鄉楊家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我國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現狀是與語數外等學科相比被列為“副科”行列,受到的重視就不足,在缺乏有效教學方式的情況下,很難發揮美術美育的功能。在一些小學美術課堂上,真正展開美術教學內容的時間很有限,教學效率較低,尤其隨著小學年紀的增長,學生無法感知美術教學的樂趣,美術課堂淪為“自習課”。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以改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展開一系列的實踐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學效率;實踐與思考
美術教學是我國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學生年幼時期展開美育的重要手段,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學內容迥異,因此與其他課程存在的差異性較大。簡單地說,美術是以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良好情操的課程。要解決當前我國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造環境,提高興趣。營造美的美術學習環境是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心理發展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知識理解的層次將發生改變。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室營造優美且極富有感染力的藝術環境,力求達到渲染孩子內心的程度;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表現、自我滿足的欲望,我們可以在教室內展出學生的優秀作品,還可以在學校顯眼的地方掛上一幅幅美麗的兒童作品。當孩子們上學放學時都能看到他們的美術作品,就會感覺自己處于“耳濡目染,不學而能”的藝術氛圍。
(二)優化內容,以新激趣。美術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和多媒體等教材,也不應是坐在固定的座位,手背到后面筆直坐好,獨自一人完成自己的一切學習任務,而是以小組的合作完成作業。如:秋天以小組為單位可以撿漂亮的落葉,可以做成漂亮的衣服。利用當地的資源,撿上不同形狀的石頭可以彩繪成各種動物等。還可以小組為單給位設計自己喜歡的臉譜,做好之后上講臺表演,自己評、同學評、展開同學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競爭的局面,最后教師和學生評價出最優秀的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
(三)探討交流,以情傳趣。學生需要交流,不僅要聽,而且要有機會討論他們所觀察的事物和他們的想法;師生要交流,我們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質疑問難,營造“情意共鳴、信息傳遞、思維活躍”的和諧融洽而緊張有序的課堂氛圍,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加強交流互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
(一)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性課堂是孩子的最愛。嚴肅、古板、一本正經的課堂教學只會讓孩子越學越乏味,寬松的課堂教學則能讓學生更輕松、快樂地獲取知識。在沒有講解、沒有提問的課堂中,學生會熱情高漲,思維活躍。 例如,講五年級的課本《色彩的和諧》一課:只要給學生講明白:紅――綠,黃――紫,橙――藍,對比比較突出,不要求非用紅色和綠色畫,只要學生在畫面中大膽地突出顏色的對比就行,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顏色的對比。
(二)注重知識的交叉。將美術課堂與其他學科滲透與融合,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方法可改變學生傳統意識中的美術不是畫圖就是做手工,不是做手工就是看圖片面的理解。通過美術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生活勞動的結合,使學生找到美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點,讓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原來美術課還可以這樣。
小學美術還能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建構表現力和訓練學生思維的縝密性等這些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智力在其他學科中是極其需要的。例如,欣賞中國畫可以搭配語文課中的古典詩詞講解,靜態寫生構圖和數學中的三角形聯系起來。
(三)加強文學的理解。在文學作品中(如語文課文)有很多精彩的描寫,如小鳥的外形、行為,外形上有“嬌巧的小嘴”、“綠色的羽毛”、“鴨子樣的”、“鵝黃色的”、“扁腳”;行為上開始在人們頭頂上“盤旋”,隨后落到船上,它還為水手們歌唱,這些都體現了小鳥的可愛。通過聯想小鳥的外形、行為,把文字中的小鳥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來。
(一)豐富語言,激情感染。語言是人類表達感情、交流思想、進行溝通的重要工具。枯燥乏味的語言,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更無法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肢體語言,能吸引孩子,使學生的心“動”起來,讓美術課“活”起來。給低年級學生上課時,上課前不要用教鞭敲著桌子讓全班同學安靜,提醒上課,而是用親切的目光環視全班同學,這樣所有同學都能安靜下來。在課堂中鼓勵那些內向、自卑的孩子,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給全班同學欣賞和解釋,久而久之,這些學生會重拾自信。教師在鼓勵孩子方面要盡量做到豐富語言。如:完成作品和游戲時,教師用“顏色搭配的漂亮,演的形象生動”代替“不錯,好”這些簡單的詞,讓所有學生都有美的感受與體驗,使他們全身心地快樂,在美的滋潤下凈化心靈,健全人格。
(二)把握情感,以情動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牢牢把握情感原則,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術教學要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美術素養。美術教師要把心貼近學生,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把情融入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活躍、新穎的課堂教學中樂學、好學、會學,在燦爛的課堂中添色加彩,使美術課堂名副其實。
綜上分析,小學階段展開美術教學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其優良品質,使其具備高尚的情操。而要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更好的完成這一點,則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牢牢抓住學生的心理,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把情融入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活躍、新穎的課堂教學中樂學、好學、會學,在燦爛的課堂中添色加彩,使美術課堂名副其實。
參考文獻:
[1]周祥倩.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5,23:243.
[2]王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20:228.
[3]許夢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84+81.
[4]顧紅凱.讓有效評價點亮美術課堂——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1,12:104.
[5]陳艾.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的課堂教學[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2:135+137.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