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輝
(新疆巴楚縣教育局,新疆 巴楚 843800)
?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符輝
(新疆巴楚縣教育局,新疆 巴楚 843800)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逐漸深化,教師的培訓活動也逐漸加強。筆者經過多次的培訓和教學實踐、研究,得到很多的收獲。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科目,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每個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中主要介紹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高效課堂
創新教育方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的核心內容。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科目,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創新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應該是每個教師值得思考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想通過實際行動提高教學成效,以達到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和造就具有創造性個性品質的高素質人才,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之目的。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育理念。試想,在教育中究竟是什么樣的學生是“好學生”?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才是滿足社會需求呢?知識經濟對創新人才迫切提出新要求,培養“創新型”的學生才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如何沖破傳統教育中的教學經驗和舊的教育觀念?首先教師要加強對創新重要性的認識,要認識到培養創新型的人才不僅對學生個人長遠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提高民族教育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語文課本是以文本或是知識點組成的教學單元,形成一種固化式的形式。然而經過課改的新教材是主張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編輯的形式也轉化為社會人文話題主導一系列的專題,以期能夠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并不是簡單機械地只顧學習一些基礎性的語文知識。新課改以后的語文教材中,其中大多數的課文還是從古往今來世界上名家名作中選取的,這些作品自身就涵括了許多語文知識,學生學習、閱讀、理解作品的時候,實質上就是在學習語文知識。但是,任何教材,歸根結底,僅僅只是個例子而已,學會學懂了例子,并不能說明語文就學好了。教材真正的使用者是學生,所以學生最應該對教材選擇、評價,甚至進行加工改造。假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興趣、學習經驗去學習教科書,有創意的運用教科書,那么就會成為教科書的真正的主人。拿閱讀報紙作為案例,每天的報紙里不同的版面都會有各式各樣的信息內容,閱讀、存取、整理、消化報紙上的內容,就等同于在學習語文了。基本上每家出版社的報紙都會有文學版面的存在,上面會有許多優秀的文章或是詩歌。就連學生每天關注電視節目,也可以學習其中的有用常識或是知識。在生活之中,隨處學習,學會學習,都可以使學生受益匪淺。讓學生喜歡圖書館,熱愛閱讀,就能學到課堂以外、課本以外的許多知識。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以及語文能力的獲取,不能只依靠課堂上的短暫學習、老師的講解,而更多是要開展課堂以外的第二課堂,就是所謂的生活課堂,社會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才能擁有真正的語文知識與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才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習,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被激發,才會知道去探索、去創造。古人智者韓愈在《師說》里講:“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這里說的是能者為師。往往很多教師就把自己位置置于過高,當作是教育活動的主宰者,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師生關系就演變成了命令和服從關系,這樣無形中就扼殺了學生應有的特點和個性。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學生學習的民主、輕松、愉悅氛圍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關注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無論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回答的問題,都應給予一定的正面答復和積極的評價,即使學生互動中出現錯誤,也先要肯定其積極正確的一面,然后再幫學生分析錯誤之處,給予糾正。在努力創建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之時,更要對學生的新想法、新思維營造敢想、敢問、敢說的和諧氛圍,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有的課文各段內容的寫作方法相似,就精講一段,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自學其它各段。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對《蛇與莊稼》一文的教學,先精講第一段,讓學生了解蛇與莊稼的關系,接著讓學生運用分析“蛇與莊稼”的關系的方法自學第二段,老師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弄清楚貓與苜蓿之間的復雜關系。最后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獨立自學第三段,弄明白隨地吐痰與人生病的復雜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得到的知識,舉出不少例子。可見,學生對某些事物相互聯系的規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指導學生讀書,他們的自學能力又有了提高。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如何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同學,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使學生們學有榜樣,趕有對象,從而促進同學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
優化教學方式,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哪些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從教學實踐中獲取。例如,很多小學生比較害怕寫作文,而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作文的訓練應該是廣泛的,因此,我用一些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要求學生都寫一寫,寫出自己的親身感受;也可以組織某一次小活動,嘗試讓學生寫自己的發言稿、倡議書;在課上利用多媒體放一些有趣的廣告,讓學生自己想象,去嘗試寫一下廣告詞等等。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積極興趣,鞏固了學習的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高效的語文課堂也就應運而生了。
總之,語文教學要以高效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強教育觀念,樹立人人都能創新的意識,把自主探索問題的杈利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語文創新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何曉芳.《新課程與教學改革》[M].北京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