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張躍文
(1.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2.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 400041)
?
高職頂崗實習法律風險及預警機制探析
張小玲1張躍文2
(1.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2.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 400041)
摘要:本文擬通過解讀高職頂崗實習、法律視角下高職頂崗實習多重風險的兩個維度、多層次法律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三個層面探析高職頂崗實習法律風險及預警機制探析。
關鍵詞:高職頂崗實習;法律風險;預警機制
(一)高職頂崗實習的定義與內涵。高職頂崗實習指有機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條件和企業的實踐資源,以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訓兩種教學方式交替進行的模式,培養具有職業素養良好、創新能力較強、操作技能熟練高素質高技能型專業人才。
(二)高職頂崗實習育人模式的國外演進歷程。通過考察國外高職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其經歷了萌芽、形成、發展三個階段,最終形成了“雙元制”、 “合作教育”、“工讀交替”、 “官產學” 基本模式。
(三)高職頂崗實習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之上,我國國內高職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經歷了從“西學東漸”到“因地制宜”的發展歷程。以1985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國內首創“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辦學模式為起點,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已經將校企合作雙向頂崗實習教學模式作為了人才培養的常態模式。
“所謂法律風險,是指在--定區域、期限和環境下客觀存在的,因依法被追究責任的(或者難以依法保障自身權利的)行為而導致費用、損失和損害產生的,可以認識與控制的不確定性。[1]沒有及時有效預警并規避的法律風險,是不利法律后果的產生的誘餌。
(一)學生權益保障風險維度。參與頂崗實習的高職學生有可能遭遇多重法律風險,從實習學生合法權益保障方面而言,主要體現在勞動權益受損風險與人身權利保障風險兩個方面。高職學生參與頂崗實習,既是在校學生又是實際參與企業生產實踐的員工,雙主體性模糊了其在勞動法律關系體系中的主體資格,缺乏法律對勞動者主體資格的明確認定,勞動權益受損風險高,且難以對受損勞動權益進行有效救濟。在實踐中,勞動權益受損風險表現為強迫勞動、同工不同酬、缺乏必要的職業培訓等。除了勞動權益難保障,在頂崗實習中,各種人身傷害事故陳出不窮,主要包括實習生在工作場所遭遇的人身傷害、工作場所外遭遇的人身傷害。特別是前者明顯缺乏有利的法律保障。
(二)法律風險成因維度。任何風險的產生都離不開一定的誘因。法律規范的空白與管理的缺位是導致高職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勞動權益頻頻受侵、人身傷害常發生且維權無門等法律風險產生的主要因素。法律規范空白主要是法律法規對高職實習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是否具備勞動者身份沒有明確規定。如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中都沒有明確規定實習學生和實習單位之間現實存在的法律關系的性質。[2]管理的缺位是滋生高職頂崗實習風險的又一個誘因。在頂崗實習期間,實習學生離開校園,脫離了學校的直接管理,從教育法律關系層面而言,高職院校對游離于校園之外的實習生的規范與管理難免乏力,甚至脫節。而盈利是企業的生存目標,在逐利欲望的驅使之下,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也比較松泛,甚至個別無良企業視實習學生為廉價勞力,只用不管。
(一)完善高職頂崗實習法律制度。我國現存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不完善。涉及頂崗實習的法律規范包括《職業教育法》第三十七條、《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第三條。我國關于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專門規章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但其僅適用于中等職業學校。法律制度傾向于原則性規定,而缺乏程序方面的規定。因此,從法律制度層面而言,一方面要健全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法律制度體系。另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及時修實習法律法規確定學校、學生、企業、第三方部門等法律主體的權利與義務。
(二)構建學生、院校、企業三位一體的法律風險預警體系。開展全面有效的離校實習教育。在實習學生離校之前,高職院校安排有效課時,由具備相應資格的人員開展全面有效的頂崗實習離校教育。在許多學院,頂崗實習離校教育通常以頂崗實習動員大會的形式開展。為了保證離校教育的有效性,要做好考勤工作,確保實習學生人人參與。離校實習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法制教育。開展法制教育的目地在于讓學生樹立遵守法律規范的意識,讓學生能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組織學生學習的《頂崗實習管理制度》、《頂崗實習工作職責》等文件。通過這些文件的學習,讓學生明白頂崗實習是一種特殊的實習形式,雖然已經離開校園,但是還是要遵守校規校紀、完成相應工作才能取得有效的頂崗實習成績。
簽訂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頂崗實習協議,明確三方權責。一方面,通過頂崗實習合同,三方可以約定實習補貼、傷害責任、勞動時間等內容,并明確學生可以主動提出辭職的情況,(基于頂崗實習的特殊性,頂崗實習學生辭職應當經過學校允許,并不違背《勞動法》勞動自由的立法原則)。另一方面,頂崗實習協議中應增加企業限制性條款,比如企業不得安排高空作業、易燃易爆、井下等危險性過大、勞動強度過大的工作給學生、不得打罵學生、不得無端克扣學生實習補助等。增加企業限制性條款的目地在于維護實習學生的合法權益。頂崗實習協議一式三份,實習學生、校方、企業各一份。此外,在簽訂實習合同的基礎上,校方與企業要在《校企合作協議書》中明確約定對學校可以提出抗議并撤回學生的情況,并增加企業違約責任條款 。[3]
(三)政府管理部門積極介入高職頂崗實習監管。毋庸置疑,政府管理部門在高職頂崗實習預警體系中扮演的是宏觀調控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雙重角色。政府管理部門針對頂崗實習,進行組織、協調、監督、規范。政府管理部門通過考察院校、企業的主體資格,把好頂崗實習入門關。當職業院校、用人企業與實習學生發生沖突爭端之時,政府主管部門需要進行各方協調,積極促進矛盾的化解。
參考文獻:
[1]黃正.基于價值鏈里理論的企業法作風險管理體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博位論文,2007,11:11.
[2]張 媛.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法律保障現狀與發展趨勢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5,12(中):291.
[3]張小玲,魏金萍,王雅蕾.法律關系視閾中高職校企合作頂崗實習風險防控分析[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 , 2013:13(3):36
張小玲,重慶,女,(1981-),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法學理論。
張躍文,重慶,男,(1986-)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基于校企合作雙向介入的高職頂崗實習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編號2014-GX-059)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