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繁
緊貼著最富有高端的巴黎17區的克里希市,是一個以普通中下產階級為主要居住人群的“平民化”的城市。這幾個城市之間只隔著一兩條街道,沒有任何阻隔它們的圍墻。
現代法國歷史上,存在著三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潮。第一次移民潮發生在19世紀末期,移民的主要群體是來自東歐以及中歐的猶太人。第二次移民潮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前夕,主要新移民是來自比利時、瑞士、意大利,以及當時法屬北非地區的人群。第三次也是對法國當代文化社會影響最大的移民潮,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以大規模引進廉價勞動力,重建戰后法國社會為主要政治原因,法國政府接納了大量來自北非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以及法屬非洲地區的新移民。
法國主流意識形態一直認為,法式的社群混居(Mixité sociale)模式政策是法國社會20世紀民主進程中,所取得的最大成績與財富之一。相比美國,法式民主意識形態更注重排除因為社會出身、階層、富裕程度,所受教育差別,職業高低,而將人群因此分隔開來,從而形成明顯的“富人區”與“窮人區”的社會居住形式。
理解社群混居這一概念,是理解法國城市生活,城市建設,人群關系,以及社會形態的基礎概念。
辦公樓與民宅混雜

在法國,城市中的高級寫字樓辦公樓,與普通居民住宅區,是全然融合混合在一起的。
巴黎市中心(也就是人們傳統意義上稱作的“小巴黎”)由20個獨立的區構成,每個區有自己的市政府。筆者居住在距離巴黎市中心200米的小城勒瓦盧瓦-佩雷(Levallois-Perret)。筆者將以勒瓦盧瓦-佩雷市為例子,向讀者呈現,何為所謂的法式社群混居概念。
勒瓦盧瓦-佩雷總面積2.41平方公里,擁有6.5萬左右常住人口,是全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勒瓦盧瓦-佩雷東南面緊貼巴黎第17區,西南面臨諾依市,北臨克里希市。僅是這三個相鄰城區,就充分體現了法式社群混居的概念。
巴黎17區是以高級律師、公證師、專科醫生等精英職業為辦公樓的典型“上等區”。諾依市是全法國平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法國政治生活的心臟,前任總統薩科齊的出生地,現任總統奧朗德上學的城市。而緊貼著最富有高端的巴黎17區的克里希市呢,是一個以普通中下產階級為主要居住人群的“平民化”的城市。這幾個城市之間只隔著一兩條街道,沒有任何阻隔它們的圍墻。
我居住的城市勒瓦盧瓦-佩雷是一個匯集了4500家公司企業,被法國經濟學家們形容為“經濟金三角”的,全法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歐萊雅、阿爾斯頓、Elle、嬌蘭等世界五百強的法國公司總部,都設立在本城市。勒瓦盧瓦-佩雷是一個白天成百上千白領上班族工作,晚上居住著大量法國中上層家庭的城市。大力發展經濟活力與家庭生活質量,是這個城市最主要的特色。
城市中的高級寫字樓辦公樓,與普通居民住宅區,是全然融合混合在一起的。各大寫字樓與居民區,大都有自己的密碼,只有員工或者居民才有。
擁有專職保安的居民樓和寫字樓,在勒瓦盧瓦-佩雷市是沒有的。因為經濟生活與家庭生活在城市中處于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伴隨著大量寫字樓與居民住宅區的,還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商店。城市中每兩百米左右,就有一個小型超市,既提供上班族購買簡單食物飲料,也是居民小型采購的場所。每一百米就有一個面包房,除了各式法式面包、糕點以外,所有面包房都出售包裝好的簡餐,供上班族的午餐需求。城市中同時擁有大量餐廳與酒吧,餐廳通常在午市時擁有大量客人,因為很多商業午餐在離公司不遠的餐廳解決。酒吧常常在下班后人頭攢動,因為上班族下班后一起喝一杯,居民們也常常在回家前到酒吧消遣片刻。
為了吸引大量上層中產階級定居勒瓦盧瓦-佩雷市,該城市是巴黎大區擁有最多托兒所的城市之一。城市中有十個市立幼兒園,九所小學,四所公立初中以及一所高中。歐洲記者學院,巴黎高等商學院,伊卡爾攝影學校是該城市中的三所高等大學教育機構。
周六周日沒有了上班的人群,城市則安靜得多。此時城市中可以大量見到的,是全家外出到公園散步野餐的常駐居民。城中同時建有一個大型水上運動中心,包括兩個游泳池,健身房,桑拿洗浴中心等。水上運動中心在周一到周五有大量上班族在中午休息時前往運動健身,周日周六則主要是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前往。對于所有本城常駐居民,都可以享受水上運動中心,相比外城市居民,低三分之一價格的單次票,月票或者年票。
共同享用公共資源
與全法國所有的城市一樣,作為一個較為富裕的城市,勒瓦盧瓦-佩雷也有著名的HLM,也就是中文里所說的廉租房。根據法國1949年的法律規定,每個城市必須運用部分公共稅收(以及國家補貼),搭建為低收入人群而建的廉租房。如果城市拒絕建造廉租房,國家將對該城市收取大金額罰款。勒瓦盧瓦-佩雷的市政府有專門機構,負責所有2700套廉租房的分配、翻新、申請等各項事宜。
和法國大部分城市一樣,該市的廉租房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圍地區,而不是市中心。也就是說,富裕的律師、醫生、工程師們住在市中心的高級公寓里,移民和低收入體力勞動者為主的人群住在廉租房,這兩個群體實際上仍然是分開居住的。
但是,居住在廉租房的所有居民,大人小孩,同樣有權出入城市中的所有運動、文化場所,并且享受和其他人一樣的,屬于該城市居民的特價運動票,打折桑拿浴等等一切福利活動。
勒瓦盧瓦-佩雷雖然是一個以中上層白人文化為主導的“高檔”城市,但是它同時又是一個各等級族裔充分交匯融合的區域。住在廉租房的小孩和市區頂尖律師的小孩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游泳班,高薪房地產的主管常常會到街邊溫州移民的小店吃炒面加糖醋排條,拿最低工資的非洲裔清潔女工也會和中產階級太太同洗土耳其浴。
出身、財富、受教育程度雖然在城市中仍然有著清晰的分割,但法國人信奉的社群混居依然真實存在著。因為深受人文主義與理想色彩影響的法蘭西民族,潛意識里依然相信,如果突尼斯移民的小孩和市中心腦科專家的小孩能出現在一個游泳班上,那么,貧窮人群下一代成功的概率就多了那么一分。只要那個可能存在,他們就愿意將那堵墻打破。
高薪房地產的主管常常會到街邊溫州移民的小店吃炒面加糖醋排條,拿最低工資的非洲裔清潔女工也會和中產階級太太同洗土耳其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