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寧
依靠創新驅動 實現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邵寧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創新驅動發展”的任務仍然需要由企業來破題……

今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概括一下,能夠得到這樣幾個主題詞: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發展,供給側結構改革。這些概念全部與企業有關。因此,在“十三五”期間,我國企業將承擔重大的發展責任,我們的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審定工作,應該反映出這一發展階段上國企的努力和創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連續30年的高速增長,人均GDP水平進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但從“十二五”時期開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年下滑,從2011年的9.5%下降到2015年的6.9%。在這期間,雖然政府全力增加投資、擴大內需,但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扭轉,本輪經濟下行仍未見底。
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間,我國把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作為一個核心目標,預期年均GDP的增長速度要高于6.5%。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到“十三五”末,在不考慮匯率變動的情況下,我國人均GDP水平可以接近1.1萬美元,與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人均GDP水平的下限值就很接近了。這個前景是我們所希望的。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不了,經濟增長速度繼續下行,我國就有可能進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業、金融、財政等一系列社會風險都有可能被引發。這個前景是我們所不希望的。
近幾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出現了下行的趨勢,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轉換造成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各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我國傳統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市場份額減少,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級產業甚至需要轉移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扭轉經濟下行的趨勢,就必須培育出全新一代的、附加值更高的、有足夠市場規模的新產業,以接續未來若干年我國經濟發展的責任。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當前,我們特別需要一批中國企業挺身而出,開發新技術,開拓新市場,發展新產業,承擔起培育發展新產業的責任,把國民經濟增長帶動起來。
現階段,我國新一代產業的培育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發展高端服務業。從2013年開始,我國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已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帶頭產業。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二是發展新一代高端制造業。我國以往制造業大國的地位主要是由低端制造業支撐的,基礎是龐大的生產能力和低成本賦予的定價權。實現制造業的升級、向高端化轉型,是保證中國未來經濟持續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所在。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步中國制造業高端化所需要的技術只能越來越多地依靠自主創新。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要實現中高速增長,需要培育出一代全新的產業。無論是高端服務業還是高端制造業,都需要以自主創新為基礎。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創新驅動發展”的任務仍然需要由企業來破題。
我國這一輪經濟下行的過程伴隨著大面積的企業困難。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目前面臨更多的產業結構方面的問題。目前的產業結構仍帶有原有經濟常態的特征。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調節需求來適應一個扭曲的供給結構是非常困難的。
“十三五”時期,推進供給側改革包括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推進結構調整,使現有產業結構能夠適應變化了的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二是通過改革完善經濟體制。這一時期最主要的任務應是通過改革為各類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
面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挑戰和新要求,廣大企業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以創新應對挑戰,以創新尋求機會,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一是抓住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機遇,激發企業發展活力;二是扎實推進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發展質量;三是探索“互聯網+”的新型經營模式,塑造企業發展新優勢;四是堅持自主創新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推動企業發展邁向高端;五是持續開展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的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發展水平。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廣大企業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