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卿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250200)
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與成因研究
樊曉卿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250200)
本文對目前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的職業倦怠現狀進行了調查。從調查來看,目前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問題,其成因主要來自社會工作環境、教師個人、學生等多方面。
職業倦怠;現狀;成因
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學者針對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研究中,比較重視的是教師的職業技能、文化素質等方面,對于這一群體的心理變化、行為變化的研究相對較少。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較大,甚至撐起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且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專門人才,因此,擁有一支有活力高素質的高職教師隊伍,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意義重大。一些學者的研究已證實在高職教師這一群體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而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由于其教育環境、教育對象等因素,這一現象更為明顯。及時研究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及解決途徑,可以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本文力圖在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的基礎上,分析這一群體產生職業倦怠的成因,提出干預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以期減少減輕教師的焦慮情緒。
“職業倦怠”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臨床學、心理學、社會歷史學等學科都對職業倦怠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在對教師的職業倦怠進行研究時,通常采用心理學的解釋。美國心理學家費登伯格(Freuderberger)認為,職業倦怠是“工作強度過高并且無視自己的個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憊不堪的狀態,是過分努力去達到一些個人或社會的不切實際的期望的結果”。在這種狀態下,個體對工作提不起情緒,對工作對象缺乏熱情,很少有工作的成就感。就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這個群體來說,職業倦怠是在長期的工作壓力下對教學工作的厭倦心態,常常感覺到疲憊不堪。更為具體的表現為:對學生的學習漠不關心,缺乏責任感,情緒容易遷怒到學生身上,與同事交流較少,對教學、科研工作意興闌珊。
對于職業倦怠的測量,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測量工具是Maslah職業倦怠問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BI測量表。在該表的基礎上,我國學者徐富明等人根據教師的職業特點進一步修編,并認為MBI量表的三個分量表情緒衰竭分量表、去人格化分量表、個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克倫巴赫a系數分別為為0.53、0.78、0.81。該表分為基本情況和MBI表兩部分。MBI表包括22個問題,分別是教師在情緒、去人格化、個人成就感方面的描述,如在情緒方面“我常在工作一天后,感到精疲力竭”,在去人格化方面“我對整天與學生在一起感覺壓力很大”,個人成就感方面“我對現在的工作感覺有挫折感”等。每個問題均有經常如此、有時如此、很少如此、從未如此四個選項,分別記5、4、3、2分。
我們主要采用問卷的方式對山東省濟南市幾所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教師進行了調查,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MBI量表的問題為主,分析目前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是否存在職業倦怠現象;第二部分調查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共發放問卷58份,回收有效問卷54份,結果有效。
我們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具體分析,MBI量表部分,具體項目得分為3分以上認為教師在該方面存在明顯的職業倦怠,統計結果如表1:

表1 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具體項目百分比
從表1的具體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還是較為明顯的,甚至部分教師較為嚴重,應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
調查的第二部分是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從調查結果來看,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大體可分為工作環境、個人、學生等幾大因素。
2.1 工作環境因素
近些年來,高職教育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但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完全認可。大眾仍認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對高職教師的偏見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另一方面,高職教師,特別是公共基礎課教師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非常大,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般的公共基礎課教師的周課時量均在12課時以上,除此之外,還要完成各種評比、科研任務,多數教師承載著超負荷的工作量;與付出形成對比的是,高職教師的待遇相對偏低,比不上其他高校,教師會有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強烈感覺。種種因素導致教師缺乏工作的信心和動力,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2.2 個人因素
從調查結果看,教師個體之間的職業倦怠情況存在差異。比如,我們發現,男性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低于女性教師;職稱高的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低于職稱低的;在30-40歲之間的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更為明顯,等等。教師的工作充滿復雜性、重復性,受自身知識儲備、學術能力、人格特征影響較大。當職業期望和現實成就存在較大落差時,性格不夠樂觀的教師容易產生悲觀情緒,這也是職業倦怠產生的重要原因。
2.3 學生因素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生源質量較差,學生問題越來越嚴重也是社會普遍現象。作為教師工作最直接的接觸者,學生的素質、文化基礎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教師不得不拿出大量時間規范學生的紀律和行為,工作壓力進一步增大。另外,高職院校中學生往往對專業課更為重視,對公共基礎課普遍存在偏見,這也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從調查來看,目前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問題,其成因主要來自社會工作環境、教師個人、學生等多方面。探詢解決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倦怠的途徑應從這幾方面綜合考量,比如,提高社會支持與保障;增加學校對教師的關懷;積極引導教師提高自己,對自己合理定位,等等。
[1]王永琳,王惠萍,杜健.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調查[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08,17(2).
[2]趙孟靜.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及緩解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9.
[3]高云崇.高職教師職業倦怠:表征·成因·路徑[J].湖南社會科學,2013,(z1).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