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洛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2)
一例朗德鵝霉菌性肺炎的診治
楊靜
(洛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洛陽471002)
霉菌性肺炎是由曲霉菌感染引起的多種禽類的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以呼吸道發生炎癥,呼吸困難,肺和氣囊上出現粟粒大的呈灰白色或黃白色的結節為特征。鵝群中以雛鵝最易感染,常呈急性暴發,成年鵝常個別發生。4~12日齡是流行高峰期,以后逐漸減少,至30日齡停止死亡。如果飼養管理條件不好,則疫情可延續到60日齡。
2016年4月份,伊川縣某養鵝場一批2 000余只朗德鵝,忽然出現死亡,病死率為1%~30%不等,以10%較為常見。該鵝場發病鵝多在10日齡,最早的發病日齡為4日齡,最晚的發病日齡為24日齡。病鵝出現臨床癥狀后多于3 d內死亡,從零星少數發病到逐漸增多。
近段發病的病例中,以10日齡左右的病鵝較為常見,病鵝食欲不振,癱瘓,呼吸困難,日漸消瘦,發出特有的干性嘎嘎聲,并伴有角膜混濁或潰瘍,拉黃白綠稀便并具有支氣管肺炎的癥狀,從鼻孔流出污穢的鼻液。慢性病鵝的體形較正常鵝小2~3倍。
病鵝主要表現為呼吸系統明顯的病變,黏膜蒼白或發紺。剖檢可見氣管內有漿液性滲出物,肺臟有黃白色結節,觸之較硬,切開后,可擠出黃白色干酪樣滲出物。病程長的慢性病例,在肺和胸腹部氣囊上有灰綠色病斑或干酪樣滲出物。少數病鵝有纖維素心包炎,有的病鵝有纖維素性肝周炎,似與其他細菌混合感染有關。偶見成年鵝肺臟有黃豆大結節,切開可見一包囊,內部無物,包囊內壁長滿霉菌。
用無菌方法采集病灶組織少許,置載玻片上,加2滴10%的氫氧化鉀溶液,用細針將組織搗碎,在顯微鏡下觀察;或取病鵝肺部結節內壞死物接種于馬鈴薯培養基或由麥芽糖4 g、蛋白胨2 g、瓊脂1.8 g、蒸餾水100 ml制成的培養基上,在34℃下經10~l2 h培養,出現白色薄膜菌落,再經22~24 h培養形成孢子,鏡檢培養物即可確診。
發病的鵝群用制霉菌素按100萬IU/kg飼料的用量拌料,連用3 d,停藥2 d,連續2~3個療程。同時可用氟苯尼考防止其繼發感染。
用1∶3 000的硫酸銅溶液飲水,連用3~5 d,少數病鵝可灌服1~3 ml。
也可使用碘制劑,每升水中加入碘化鉀5~10 g,給雛鵝飲用;成鵝可用碘1 g、碘化鉀1.5 g加蒸餾水1 500 ml,溶解后采用氣管內或咽喉內注射,每只4~5 ml,當日配制,當日使用,用時加熱至25℃,一次注射即可。
鵝是素食動物,并且喜食纖維類飼草,這也是造成了鵝曲霉菌性肺炎高發的原因之一。在同樣用稻草、刨花作墊料的肉雞飼養中此病的發病率極低。根據鵝的習性,可在圈舍內加入青綠飼草或塊莖類蔬菜,以此轉移鵝的注意力,降低霉菌性肺炎的發病率。
由于氣候潮濕,養鵝戶存貯的玉米保管不善而致發霉,孳生霉菌,產生曲霉菌素。也有的養鵝戶因貪圖便宜,購買了發霉變質的玉米。用發霉變質的玉米飼喂雛鵝,極易發生霉菌性肺炎。出現該病時,馬上停喂發霉的玉米。
鵝群發病多與食入發霉墊料有關。因養鵝戶用作墊料的稻草發霉在90%以上,所以造成了春季養鵝后幾乎家家發病的情況。只有個別養鵝戶所選用稻草無霉變,鵝群才得以幸免。所以在墊料的選擇上要避免使用發霉墊料,并及時更新發霉墊料。
飼養場地衛生及處理。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在進入雛鵝前對圈舍及所用墊料、飼喂工具和室內環境進行定期消毒以殺滅霉菌及其孢子。墊草消毒可用2%甲酚皂、1∶2 000硫酸銅溶液或1∶1 600的百毒殺等噴霧,并維持3 h之后曬干備用。室內環境定期消毒可用1∶2 000硫酸銅溶液,或用1∶1 600的百毒殺噴霧,或用福爾馬林熏蒸。保持鵝舍的清潔衛生,通風干燥。墊料要經常翻曬,發現發霉時,育雛室應徹底清掃、消毒,然后再換上干凈的墊草。
霉菌性肺炎多發于溫暖、多雨潮濕的季節,尤其溫暖潮濕的春季,若育雛期飼養管理差,室內溫差大,通風換氣不良,過分擁擠,陰暗潮濕,營養不良及有某些疾病存在情況下,可促進該病發生。因此,養鵝戶在該季節要特別注意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要采取以防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S854.4文獻標識碼:B
1004-5090(2016)07-0049-02
201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