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地鐵明挖車站深基坑支護監測分析及穩定性研究
陳 雷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擁堵問題成為了城市化進程的一大障礙。地鐵車站多位于城市的繁華地段,基坑開挖在地鐵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基坑開挖施工難度大、造價較高,一旦出現事故,結果往往是毀滅性的,因此在基坑的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將基坑的安全放在首位。在城市化進程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基坑工程迅猛發展,并且其規模越來越大,對于安全性、穩定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北京地鐵明挖車站深基坑支護監測分析及穩定性。
北京地鐵;明挖車站;深基坑支護
深基坑工程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基坑開挖面積較大,有的甚至長達百米以上,是一項大型的土建工程,需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影響;(2)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及規模的擴大,深基坑在面積和深度上將會變得更大;(3)深基坑為臨時性工程,但是其開挖周期長,支護復雜,開挖過程中坡頂的堆載可能會增大基坑的變形;(4)地質條件較差時,深基坑的開挖可能會影響到周邊管線及既有建構筑物的正常使用;(5)伴隨著時間的增長,巖土體的螺變會導致基坑的進一步變形,甚至會影響基坑的正常使用。
由于基坑工程具有以上特點,故在基坑的開挖期間需要進行監測工作,以便于掌握基坑的穩定性狀態,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同時盡可能地維護周邊環境的原有狀態,消除安全隱患,盡最大努力將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保證工程安全順利的進行。
北京地鐵14號線工程土建施工13合同段,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其中南八里莊~北京工業大學站區間位于弘燕路和西大望路下方,北京工業大學站位于西大望路北京工業大學西側,北京工業大學站~平樂園站區間位于西大望路下方。本工程主要包括一座明挖車站、一個盾構區間、一個礦山法區間。
工程設計簡介:本工程名稱為北京地鐵14號線13標段,位于東西向的弘燕路和南北向的西大望路。本工程施工車站位于西大望路與松榆北路交匯的南側,沿西大望路南北向布置。車站東側為北京工業大學,西側為50m寬的西大望路,南側為松榆東里天橋。車站結構總長222.9m,標準段寬度21.1m,頂板覆土為3.0m,底板埋深17.85m。主體結構型式為地下二層三跨箱型框架結構,采用明挖法施工。車站南端的區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車站南端設盾構始發井,因北端擴大段上方存在暫時不能遷移的110KV高壓電線所以將盾構吊出孔改移至車站中部與軌排井合建,車站附屬結構設有3個出入口及2組風亭,C出入口及1、2號風亭在主體結構東側,A、D出入口在車站主體西側。
3.1 土方開挖施工方法
3.1.1 土方運輸
基坑內的土方水平運輸采用自卸汽車外運。局部機械開挖不到的地方,由人工開挖,用手推車運土至機械開挖處。馬道收尾采取挖掘機挖土,最后剩余土方由人工開挖,汽車吊吊裝外運。
3.1.2 明挖土方施工總體方案。
明挖土方的施工方法為:基坑豎向分層開挖,縱向由北向南開挖,每次挖到鋼支撐以下0.5m,開始架設鋼支撐。車站施工場地比較狹小,施工現場不設臨時堆土場,所有土方,隨挖隨運。由于北京城內白天禁止土方運輸車輛行駛,土方開挖安排在夜間進行,白天主要進行基坑支護結構施工,包括掛網噴射混凝土和鋼支撐架設。如果現場具備條件,也可突破只在夜間進行土方施工的局限性,縮短土方施工工期。根據總工期的要求來合理地組織好土方施工,保證本工程順利按時完成。
3.2 主體結構施工方法
3.2.1 主結構防水施工方法
全包柔性防水層防水:側墻與底板采用天然鈉基膨潤土凈含量不小于5.5kg/m2的膨潤土防水毯,頂板防水層采用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車站防水等級為一級。并根據不同位置設置與其相適應的防水層的保護層。
結構自防水:車站結構二次襯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于P10,外加劑、摻合料等需經過試驗確定。防水混凝土結構底板的混凝土墊層,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厚度不應小于150mm,底板防水保護層為50mm厚C20細石混凝土。
3.2.2 接地網施工
本工程接地網施工順序為:
土方開挖→基坑清理→地質鉆機成孔→垂直接地體施工→人工成槽→水平接地體施工→測試→隱蔽驗收。
(1)垂直接地體施工
在土方挖至設計標高后、人工平整場地,測放出接地網垂直接地體的位置,用直徑為100mm的地質鉆機按設計要求的深度和位置成孔。將品鑄銅包鋼棒插入孔內,銅管周邊施放降阻劑。施工按GB5016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執行。
(2)水平接地體及接地引出線施工
在基坑上測放出接地網水平接地體的位置,人工開挖成槽、水平接地體在槽里焊接成形,然后與垂直接地體連接。
(3)接地網施工質量控制
垂直接地體與水平接地網周邊施放降阻劑,降阻劑的使用依照廠家指導進行。接地網焊接采用銅焊、搭接焊。其中水平接地體扁銅之間搭焊長度不小于扁銅寬度的兩倍,且至少三邊焊接,當50mm扁銅與40mm×4mm扁銅搭焊時,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扁銅與銅管焊接時,除在其接觸面部位兩側焊接外,還將由扁銅本身與銅管圍成的弧形與銅管焊接,焊接長度不小于80mm。水平接地網敷設好后采用素土回填并夯實。
接地網敷設完工后,實測接地電阻、接觸電位差、跨步電位差,如不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則及時與甲方(監理)及設計院聯系。如滿足要求則請甲方(監理)、質監站及有關部門進行隱蔽驗收后方可進行隱蔽。測量方法參照DL-475-92《接地裝置工頻特性參數的測量導則》執行。
3.2.4 接口處理
本車站主體與附屬結構及區間接口眾多,接口施工的重點主要包括:接口處結構混凝土澆筑前,應對該處進行平面位置和高程復核測量,保證明挖車站與附屬結構和區間的連接正確;接口位置防水做法不同于普通施工縫防水做法,該部位的預留防水接頭必須做好保護,嚴禁損壞;當車站側墻混凝土施工完畢后,預留洞附近中樓板的支撐嚴禁拆除,當交接處混凝土澆筑完畢且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支撐才能拆除。
3.3 附屬結構施工
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后施工附屬結構。明挖結構施工包括圍護結構及土方開挖施工和結構施工。
施工順序為:施工準備→鉆孔灌注樁→土方開挖及樁間網噴混凝土→鋼支撐安裝→基底處理→防水層施工→二襯結構施工。
樁采用旋挖鉆機成孔,導管法灌注商品混凝土水下成樁。
鉆孔樁施工完畢,進行樁頂冠梁施工。
基坑土方開挖時,地面至首層鋼管支撐下0.5m部分擬用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首層鋼管支撐以下部分采用多臺挖掘機水平分層、縱向分段開挖。施工時逐層施設鋼支撐,基底標高以上20cm預留在結構施工前人工開挖,然后進行附屬結構施工。
結構防水、鋼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參照主體結構施工相關部分。
明挖車站深基坑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圍護樁頂水平位移及沉降、圍護柱體撓曲位移、錨桿內力、水土壓力、地下水位變化、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及傾斜、圍護柱內力和鋼支撐軸力等。
4.1 圍護樁水平位移及沉降
圍護結構樁頂水平位移控制點觀測采用導線測量方法,監測點采用極坐標法觀測,使用萊卡全站儀進行觀測。
4.2 測點的埋設及布置
測點按監測設計圖紙布點位置在基坑四周圍護結構樁(墻)頂上設置,布置的原則為:測點應盡量布設在基坑冠梁、圍護樁的頂部等較為固定的地方,最大限度顯示出變化量。
樁頂沉降監測樁頂沉降采用普通幾何測量的方法進行觀測,儀器使用萊卡水準儀,它自帶數據記錄和處理軟件,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斷提升工程的精確性。
量測方法:進行閉合水準測量時,只測一次就可以,若是附和水準測量,則需要往返監測,對測量結果做平差處理。觀測順序:往測:后、前、前、后,返測:前、后、后、前。
1)基坑施工前,對建筑物基礎進行預注漿處理,增加建筑物基底土的剛度和承載力;基底加固見圖1:

圖1 建筑物基底加固示意圖
2)加強監測,如發現建筑物沉降異常,立即用袖閥管對建筑物進行補充注漿,控制樓房差異沉降及傾斜;
3)在施工期間,加強監控量測和信息反饋,做到信息化施工,堅持“監測反饋”的原則,將施工過程中得到的支護結構反應、地層反應、周邊管線反應、地面沉降等信息及時分析處理,指導施工。
總之,基坑工程是一個綜合性的巖土工程問題,伴隨著土建工程的蓬勃發展,基坑工程設計、施工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隨著基坑的開挖越來越深、面積越來越大,基坑圍護結構的設計和施工越來越復雜,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從而能夠更好的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1]高立新.地鐵車站深基坑變形規律監測及FLAC模擬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