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三農”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直接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民生問題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山東省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堅持以增強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保障能力為主線,開源與節流病重、興利與除害統籌、城鄉供水保障與生態保護并行、公益化支撐與市場化運作結合,持續推進現代水利示范省建設,為全省糧食連年增產、促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此,《民生周刊》記者近日專訪了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
民生周刊: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山東省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曹金萍:山東省以占全國1.08%的水資源,灌溉了占全國5.56%的耕地,養育了占全國7.16%的人口,生產了占全國7.57%的糧食,支撐了占全國9.34%的經濟總量。
山東省的農業是灌溉農業,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灌溉。
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模式,加快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集中連片開展田間灌排設施建設,先后實施7批196個縣次小農水重點縣建設,覆蓋106個縣(市、區),全省有效灌溉面積發展到7650萬畝,“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達到6615萬畝。通過多年持續大規模開展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能力顯著增強,有效保證了全省糧食生產“十三連增”。
立足山東干旱缺水的實際,堅持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綜合效益為核心,大力實施節水戰略,節水灌溉發展迅速。全省節水灌溉面積發展到5600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41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3,連續12年實現農業增產增效不增水,節水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民生周刊:山東省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水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果?
曹金萍: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屏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通過實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水環境整治、濕地修復保護和水利風景區建設等措施,把治山與治水、保水源與凈水質、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改善水系生態環境,維護水系生態安全,努力實現河暢、湖清、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山東省制定并實施了水系生態規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先后創建國家水利風景區86處、省級水利風景區185處,位居全國首位。2015年全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4%,較2010年提高了34%。將灌排設施建設與水土保持、區域生態環境整治統籌規劃,改造后的灌區骨干渠系不僅是“輸水高速路”,還成為旅游景點和生態樣板,為區域內河、湖、溝、渠補充了水源,成就了像臨沂的“濱河大道”、聊城的“江北水城”、濱州的“四環五海”、東營的“黃河水城”等生態名片,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
民生周刊:在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方面,山東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曹金萍:飲水安全直接關系農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問題。
山東省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通俗點講就是:農村老百姓和縣委書記喝一樣的水。老百姓是實際受惠者:第一供水率得到了保障;第二成本降低,管網的延伸降低了供水成本;第三服務更好。對政府部門來講也是有好處的,可以進行統一管理。
從今年起啟動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建設水質合格、水量可靠、保護到位的水源安全體系,規模大、標準高、建設質量好的供水工程體系,機制靈活、管理規范、運行長效的運營管理體系,專業優質、高效便捷、周到滿意的服務保障體系,職責清晰、制度完善、監管有力的政府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自來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讓廣大農村群眾吃上方便水、潔凈水、安全水、放心水。
民生周刊:目前“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情況怎么樣?
曹金萍:山東省目前推進最好的是德州市,德州地處平原區,比較有條件進行推進。像臨沂這樣的山丘區,很多都是單村供水的,做起來就不太一樣。從總體上來講,雖然沒有形成一張網,但是服務標準是一致的。
目前,山東省堅持“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戰略和“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行、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用水戶參與”工作思路,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圓滿解決規劃內2109.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5%,53個縣(市、區)已經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民生周刊:在“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曹金萍:各個部門銜接的問題。城市的供水分屬于住建部,農村的供水分屬于水利部。雖然是“城鄉供水一體化”,但是隸屬于哪個部門卻是不同的,總要有個主管部門的。除了相關的部門政策會受到影響,還會有一些部門之間的交叉銜接的問題。